百慕大海洋科学研究所(Bermuda Institute of Ocean Sciences,BIOS)资深珊瑚礁生态学家Eric Hochberg在国际学术期刊《珊瑚礁杂志》(Journal Coral Reefs)发表了题为“珊瑚礁水域光谱扩散衰减的趋势和变化”(Trends and variability in spectral diffuse attenuation of coral reef waters)的论文。论文量化了珊瑚礁及邻近水域的光谱扩散衰减系数(K-d)范围和变化趋势,提出了海水中的物质(如浮游植物、有机物或悬浮沉积物等)会影响光到达海底的波长以及强度,进而对包括珊瑚和藻类在内的海底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观点。
Hochberg提到,珊瑚生态系统依赖光合作用,因此科学家对珊瑚礁的光生态学研究很感兴趣。以前的研究大多是定性研究,缺少定量数据,他们首次记录了大量关于珊瑚生态系统中海水纯净度的数据,并建立了一个的数据库,意义重大。Hochberg与BIOS的研究技术员Stacy Peltier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地球研究所的Ste'phane Maritorena一起,通过使用剖面反射率辐射仪(Profiling Reflectance Radiometer,PRR)收集并分析了横跨夏威夷和百慕大群岛珊瑚礁深水区199个水柱样品的水体净度。
PRR是一根带鳍的2.5英尺(0.76米)长金属管,它即可以测量光从海水表面向下射入海水中的光谱强度,也可以测量从海底反射上来的光谱强度。该仪器通过数据线与笔记本电脑链接,随船移动,并以每秒15次测量的速度收集数据,为科学家提供实时的海水光谱监测数据。
通过搜集这些数据,Hochberg和珊瑚礁科学团队进行了模型处理,以解决包括多少光到达不同的珊瑚礁区域(礁前,礁滩和泻湖),以及由光吸收驱动的珊瑚礁又如何进行生态分区等在内的基本生态问题。通常,外堡礁海水水体更清澈,允许更多的蓝光穿透到更深的深度;而泻湖区水体更浑浊,则允许更多的绿光穿透到更深的深度。Hochberg提到,不同区域海水拥有不同的颜色,导致其射入光光谱颜色和强度不同,进而对生活在底层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影响。
(熊萍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