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人工光合作用系统超越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氢的关键效率基准》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5-07-01
  • 【研究机构与人员】

    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院(UNIST)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的Jae Sung Lee、Sang Il Seok和Ji-Wook Jang教授团队。

    【研究内容】

    • 技术突破:开发出模块化人工树叶,仅利用阳光和水直接生产氢气,无需外部电源且零碳排放。
    • 材料创新:采用氯掺杂甲脒铅三碘化物吸收层和抗紫外线氧化锡电子传输层,制成1 cm2钙钛矿光电极,并组装为4×4阵列模块。
    • 性能优势:太阳能-氢能转换效率达11.2%(超越商业化门槛10%);结合镍铁钴(NiFeCo)催化剂和镍箔封装技术,连续运行140小时性能保持99%。
    • 应用前景:解决了传统光伏-电化学系统效率低、耐久性差和规模化难题,为碳中和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成果发表】

    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标题为“效率超10%的可扩展耐用模块化人工树叶”。DOI: 10.1038/s41467-025-59597-2。


  • 原文来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5-06-artificial-photosynthesis-surpasses-key-efficiency.html
相关报告
  • 《人工光合作用实现!太阳能直接水解制氢技术取得了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06
    • 在由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ISE)领导、伊尔梅瑙工业大学(Ilmenau University)参与的一个合作项目中,科学家们取得了空前的太阳能电池效率:24.3%——一个新的太阳能电池效率的里程碑,在未来可以取代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 然而,最重要的是,这种新电池还可以用于直接太阳能水解产氢,许多人认为这是面向未来的再生能源。 伊尔梅瑙工业大学“能源材料基础”系的科学家致力于改进硅和所谓的III-V材料之间的界面的制备。这种多电池的接触点,即由两个或多个不同材料层组成的太阳能电池,对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当在硅上生长III-V层时,应注意确保原子在晶格中的正确位置,因为晶格中的缺陷会严重损害电池的性能。 在MehrSi项目中,伊尔梅瑙的科学家们做出了一些改进,让制造过程成为可能,使得材料之间的过渡非常成功。 MehrSi项目的研究成果也代表了“直接太阳能水解电池”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这样的光电双电池(photoelectrochemical double cells)中,水在阳光的帮助下被有效地分解成氢和氧,因此专家们也把这个过程称为“人工光合作用”或“人造树叶”。 托马斯·汉纳佩尔(Thomas Hannappel)是“能源材料基础”部门的负责人,负责协调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的研究工作。他解释了这种新电池技术的优势:“使用简单的太阳能电池,无需附加组件,通过阳光的照射即可进行高效、直接的进行水解。这只能通过MehrSi项目中开发的多个单元来实现。这为太阳能——氢的生产和储存开辟了新途径。”汉纳佩尔教授相信,在未来的可持续能源系统中,氢将作为存储介质发挥核心作用。 (原文来自:燃料电池工程 中国新能源网综合)
  • 《《Nature Communications》“人工光合作用合成有机化合物”》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5-20
    • 2月,日本名古屋大学、信州大学、东京大学联合开展研究,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合成了高价值的功能化有机化合物。面向有机合成的人工光合作用(APOS)的研究受自然光合作用的启发,通过人工光合作用涉及的化学反应,模仿植物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富含能量葡萄糖的过程。APOS作用关键的C?=?C双键碳-羟基化反应是通过两种无机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协同作用实现的,催化剂通过水分解分别促进了废弃有机物和水的分解,从而合成有用的有机化合物和"绿色"氢。相关成果以“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directed toward organic synthesis”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