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机构:北京大学,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作 者:徐成冉(通讯作者)
为满足不断变化的生理需求,肝脏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会发生代谢适应性改变,但其具体过程、调控机制及功能仍不明确。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单细胞 RNA 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小鼠在孕期及产后不同阶段的肝细胞适应性变化。
本研究将肝脏比作母体“能量中枢”,提出“怀孕时钟”概念:小鼠孕期肝脏代谢呈规律变化,孕早期储备能量,随后转向胆固醇和脂肪合成,孕晚期动员脂肪产酮体,为胎儿供能并帮母体应对代谢压力。分娩后未哺乳则肝脏速恢复孕前状态,哺乳时切换至全新“代谢通道”,强化脂肪合成与输出,为乳汁分泌和幼崽成长供能。进一步实验发现,上述变化由不同关键分子驱动:妊娠期依赖gp130 介导的信号通路重塑代谢,缺该通路会致母体脂肪动员不足、影响胎儿发育;哺乳期关键酶ACSS2 主导乳汁脂肪合成,缺ACSS2 会使乳汁脂肪减少、母体进食量下降、限制幼崽生长,二者如“关键分子开关”,分别调控妊娠和哺乳期能量供给。该研究还分析绵羊验证机制普遍性,发现虽小鼠与绵羊基因调控细节有差异,但孕期和哺乳期肝脏代谢适应模式高度一致,说明该机制在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而母体肝脏的代谢变化,如同精密引擎,保障胎儿发育与乳汁分泌。这些研究结果阐明了妊娠期和哺乳期肝细胞的可塑性,确定了可用于优化母婴健康及泌乳性能的潜在治疗靶点,对生殖生物学研究及家畜养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日期:202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