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主产区林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及其肥力评价》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1-04-22
  • 选取浙江省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主产区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表层土壤(0-20 cm)样品121个,基于地统计学及Moran's I等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估算了香榧林地土壤综合肥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较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分别为4.91、30.60 g/kg、136.77 mg/kg、15.02 mg/kg、153.42 mg/kg;基于半方差函数分析得出,土壤pH和养分要素属于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中pH的变程最小为3.29 km,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程分别为8.52、5.84、8.82、6.49 km;克里格空间插值和局部Moran's I指数结果揭示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局部空间聚集现象,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诸暨市和东阳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柯桥区和嵊州市,而pH的空间分布格局与之相反;诸暨市和东阳市部分地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低,而其他区域的土壤肥力水平较高。总体上,浙江省香榧主产区土壤酸化以及养分失衡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速效钾含量过高。从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环境变量对香榧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而林龄对土壤pH和养分的影响较大。可见,研究区土壤养分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改善林农的施肥管理方式,调整施肥数量和结构并开展土壤酸性改良,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施肥规划。

相关报告
  • 《ATB开发“场地特定土壤肥力管理综合系统I4S”》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3-31
    • 德国莱布尼茨农业工程与生物经济研究所(ATB)花费九年时间开发I4S系统,包含土壤保护、养分管理、农业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并推进其应用。 (1)BonaRes项目:土壤作为生物经济的可持续资源。包含10个子项目或工具:CATCHY–利用间作植物在农业中的潜力;INPLAMINT–通过微生物获得更高的养分效率;SIGNAL–田地里的树木促进可持续农业;InnoSoilPhos–开发可持续的磷管理;SUSALPS–适应气候变化的阿尔卑斯地区草地土壤利用;SOIL3–通过底土管理保障产量;I4S–使用传感器技术测量土壤肥力;SOILAssist–通过智能农业保护土壤;DiControl–加强微生物群落和植物健康;ORDIAmur–理解和对抗苹果重茬病。 (2)Rhizo4Bio项目:理解并可持续利用根系生活空间:BreadAndBeer–种子接种以提高谷物质量;CROP–小麦根系表型:混合种植的效果最佳;RhizoTraits–根系多样性为未来种植服务;RhizoWheat–理解并预测前茬作物的影响;RootWayS–间作植物简化底土的获取;μPlastic–理解微塑料效应。
  • 《中国科学院STS项目“粮食主产区中低产土壤地力提升减施化肥的关键技术体系集成示范”现场交流会顺利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发布时间:2017-05-25
    • 时间: 2017-05-23 编辑: 打印 大 中 小 关闭.   5 月 17 日至 19 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 STS 计划)项目 “ 粮食主产区中低产土壤地力提升减施化肥的关键技术体系集成示范( KFJ-SW-STS-142 ) ” 现场交流会议在江西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顺利召开。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孙波研究员主持,项目组 20 多位科研人员参会。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唐炜处长、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朱波研究员受邀与课题组成员进行现场交流与讨论。   会上,孙波研究员首先系统梳理了项目的研究进展,韩晓增、赵炳梓、唐家良、王辉等研究员分别代表各课题和子课题汇报了不同土壤类型中低产提升地力化肥减施的关键技术体系集成示范工作进展。项目各课题按照任务书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在 2016 年的工作基础上,深化了关键技术模式的集成。各野外站以 “ 地力提升与水肥增效 ” 为减施化肥的目标,分别在海伦(黑土)、禹州(褐土)、封丘(潮土)、余江(红壤)、盐亭(紫色土)建立 “ 肥沃耕层构建 ” 、 “ 秸秆还田激发 ” 、 “ 外源稳定碳激发 ” 、“机械化分层施肥 ” 、“高产轮作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 ” 、 “ 小流域水肥循环管理 ” 、 “ 三网工程建设 ” 为核心的配套关键技术体系,并开展模式集成和示范推广合计 800 余亩。   交流会上,专家及领导与项目组成员对各课题汇报内容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并对后期工作提出中肯建议。唐炜处长要求各课题组重视模式集成的经济效应评价,实现 “ 高效 ” 和 “ 可持续 ” 。最后,孙波研究员做了总结性发言,感谢与会专家和领导对项目的建议,要求各课题配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耕地地力对化肥养分利用的制约与促进机制及调控 ” 项目,建立亮点突出的中低产田改造与减肥增效集成的试验示范区,全面带动所在县市耕地地力提升和粮食增产增效。会后,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鹰潭站农田养分 - 水分综合管理长期试验和 “ 红壤小流域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 ” 并交流讨论低产红壤的快速改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