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新型冠状病毒方剂基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0-03-04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发展迅速,形势严峻,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与“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存在密切联系。“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对病毒、细菌等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过度免疫反应。当病毒攻击机体时,刺激分泌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干扰素(interferon,IFN)、趋化因子(C-X-C motif chemokine,CXCL)等,进而引发细胞因子级联反应。随着炎症因子渗出,多种细胞因子在组织、器官中异常升高,干扰免疫系统,造成机体过度免疫应答反应,引起肺部细胞的弥漫性损伤,肺部出现纤维化,且导致多器官损伤,严重则可能导致死亡。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通路主要用于合成炎症介质,可介导多种炎症因子的产生,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IL、IFN等,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及消退均有密切联系。因此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有助于抑制机体炎症因子的释放,缓解“细胞因子风暴”。该研究基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关键靶点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筛选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TCMD 2009)。选择匹配值(fit value)大于0.7的成分作为潜在活性成分,对活性成分来源中药进行频数统计,结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的中药方剂进行分析,获取对“细胞因子风暴”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方剂。结果显示,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具有抑制作用的成分为厚朴木脂体Ⅰ、忍冬苦苷、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中药为厚朴、生姜、金银花、大黄、丹参、黄芩、栀子、人参、牛蒡子、绵马贯众、赤芍、山药。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方剂进行分析,发现藿香正气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肺排毒汤、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对花生四烯酸通路具有潜在抑制作用,可能通过缓解“细胞因子风暴”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该研究旨在为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并为探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中药及方剂的治疗机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原文来源:https://doi.org/10.19540/j.cnki.cjcmm.20200224.405
相关报告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2-08
    •  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与救治。中国营养学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和救治特点,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研究提出营养膳食指导,供公众和医疗机构参考。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营养膳食指导   (一)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的营养膳食。   1.能量要充足,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包括大米、面粉、杂粮等;保证充足蛋白质,主要摄入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每天150-200克),如瘦肉、鱼、虾、蛋、大豆等,尽量保证每天一个鸡蛋,300克的奶及奶制品(酸奶能提供肠道益生菌,可多选);通过多种烹调植物油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摄入,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总脂肪供能比达到膳食总能量的25-30%。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500克以上,水果每天200-350克,多选深色蔬果。   3.保证充足饮水量。每天1500-2000毫升,多次少量,主要饮白开水或淡茶水。饭前饭后菜汤、鱼汤、鸡汤等也是不错选择。   4.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5.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营养强化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适量补充蛋白质以及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   6.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适当增加日照时间。   (二)重症型患者的营养治疗。   重症型患者常伴有食欲下降,进食不足,使原本较弱的抵抗力更加“雪上加霜”,要重视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为此提出序贯营养支持治疗原则:   1.少量多餐,每日6-7次利于吞咽和消化的流质食物,以蛋、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果汁、蔬菜汁、米粉等食材为主,注意补充足量优质蛋白质。病情逐渐缓解的过程中,可摄入半流质状态、易于咀嚼和消化的食物,随病情好转逐步向普通膳食过渡。   2.如食物未能达到营养需求,可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对于危重症型患者无法正常经口进食,可放置鼻胃管或鼻空肠管,应用重力滴注或肠内营养输注泵泵入营养液。   3.在食物和肠内营养不足或者不能的情况下,对于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需采用肠外营养以保持基本营养需求。在早期阶段可以达到营养摄入量的60%-80%,病情减轻后再逐步补充能量及营养素达到全量。   4. 患者营养方案应该根据机体总体情况、出入量、肝肾功能以及糖脂代谢情况而制定。   二、一线工作者营养膳食指导   根据平衡膳食原则,一线工作者的营养膳食要做到。   (一)保证每天足够的能量摄入。建议男性能量摄入2400-2700千卡/天、女性2100-2300千卡/天。   (二)保证每天摄入优质蛋白质,如蛋类、奶类、畜禽肉类、鱼虾类、大豆类等。   (三)饮食宜清淡,忌油腻,可用天然香料等进行调味以增加医护人员的食欲。   (四)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的食物,合理搭配米面、蔬菜、水果等,多选择油菜、菠菜、芹菜、紫甘蓝、胡萝卜、西红柿及橙橘类、苹果、猕猴桃等深色蔬果,菇类、木耳、海带等菌藻类食物。   (五)尽可能每日饮水量达到1500-2000毫升。   (六)工作忙碌、普通膳食摄入不足时,可补充性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奶粉、营养素补充剂,每日额外口服营养补充能量400-600千卡,保证营养需求。   (七)采用分餐制就餐,同时避免相互混合用餐,降低就餐过程的感染风险。   (八)医院分管领导、营养科、膳食管理科等,应因地制宜、及时根据一线工作人员身体状况,合理设计膳食,做好营养保障。   三、一般人群防控用营养膳食指导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注意选择全谷类、杂豆类和薯类。   (二)多吃蔬果、奶类、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多选深色蔬果,不以果汁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及其制品,特别是酸奶,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三)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四)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五)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在家也要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选择新鲜、安全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 《3月16日_CRISPR筛选识别出冠状病毒进入细胞所必需的宿主因子》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1-03-23
    • Biospace网站3月16日消息称,目前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有7种,还有许多其他未知的冠状病毒仍然存在于动物种群中,种间传播的风险和影响人类的新毒株的出现是一直存在的潜在危险。但是,COVID-19大流行已经一年多了,预防和治疗的选择是有限的。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可以满足现有的医疗需求,并有助于遏制由于种间传播而在未来引起再次暴发。因此,鉴定对冠状病毒复制必不可少的常见宿主因素,是开发广谱抗病毒治疗剂的重要因素。 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的全基因组CRISPR研究筛选出了病毒特异性宿主因子和共享宿主因子,这些因子可用于开发抗SARS-CoV-2和人类冠状病毒HCoV-229E(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之一)的药物。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需要溶酶体蛋白TMEM106B才能感染人细胞系和原代肺细胞。MEM106B过表达促进SARS-CoV-2或伪病毒感染细胞,表明其在病毒进入细胞中起作用。研究人员在检查了COVID-19患者气道细胞的单细胞RNA测序结果后得出结论,该蛋白的表达与COVID-19感染相关。TMEM106B是一种由274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存在于核内体和溶酶体中,可控制溶酶体的大小、数量、迁移率和运输。研究人员使用CRISPR遗传筛选发现,3型磷酸肌醇3激酶(PI3K)是SARS-CoV-2、HCoV-229E和HCoV-OC43的常见宿主因子。因此,靶向PI3K可能会抑制冠状病毒的感染细胞。 此次研究还发现了大量其他“富集”基因,如PIK3C3基因,它参与了内吞运输和自噬,TMEM41B参与了自噬,EXT1和ITGB6是细胞表面受体表达所需要的,OSBPL9、PTDSS1和TMEM30A参与了脂质稳,CCZ1B、PTPN23和RSG1,参与了膜或囊泡的运输。研究人员指出,移除TMEM106B能引起对SARS-CoV最强的抗性,针对PIK3C3、TMEM41B、EXT1、OSBPL9和TMEM30A的sgRNA也表现出显著的抗性。研究人员还提出,硫酸肝素可能有助于控制COVID-19。研究发现ANPEP、PIK3C3和TMEM41B基因是病毒复制的关键。 研究人员推测,SARS-CoV-2感染通路中TMEM106B表达的重要性,可能使其成为COVID-19严重程度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另外,TMEM106B的高表达水平可能是由SARS-CoV-2感染本身引起的。TMEM106B可能促进内膜酸化,缓解SARS-CoV-2基因组进入细胞的细胞质。因此,多重筛查和综合数据对于全面了解SARS-CoV-2和其他冠状病毒感染细胞所需的宿主因子至关重要。 原文链接: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crispr-screening-ids-host-factors-essential-for-coronavirus-entry-into-cells/?keywords=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