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新型冠状病毒方剂基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0-03-04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发展迅速,形势严峻,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与“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存在密切联系。“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对病毒、细菌等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过度免疫反应。当病毒攻击机体时,刺激分泌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干扰素(interferon,IFN)、趋化因子(C-X-C motif chemokine,CXCL)等,进而引发细胞因子级联反应。随着炎症因子渗出,多种细胞因子在组织、器官中异常升高,干扰免疫系统,造成机体过度免疫应答反应,引起肺部细胞的弥漫性损伤,肺部出现纤维化,且导致多器官损伤,严重则可能导致死亡。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通路主要用于合成炎症介质,可介导多种炎症因子的产生,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IL、IFN等,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及消退均有密切联系。因此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有助于抑制机体炎症因子的释放,缓解“细胞因子风暴”。该研究基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关键靶点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筛选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TCMD 2009)。选择匹配值(fit value)大于0.7的成分作为潜在活性成分,对活性成分来源中药进行频数统计,结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的中药方剂进行分析,获取对“细胞因子风暴”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方剂。结果显示,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具有抑制作用的成分为厚朴木脂体Ⅰ、忍冬苦苷、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中药为厚朴、生姜、金银花、大黄、丹参、黄芩、栀子、人参、牛蒡子、绵马贯众、赤芍、山药。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方剂进行分析,发现藿香正气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肺排毒汤、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对花生四烯酸通路具有潜在抑制作用,可能通过缓解“细胞因子风暴”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该研究旨在为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并为探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中药及方剂的治疗机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原文来源:https://doi.org/10.19540/j.cnki.cjcmm.20200224.405
相关报告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2-08
    •  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与救治。中国营养学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和救治特点,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研究提出营养膳食指导,供公众和医疗机构参考。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营养膳食指导   (一)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的营养膳食。   1.能量要充足,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包括大米、面粉、杂粮等;保证充足蛋白质,主要摄入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每天150-200克),如瘦肉、鱼、虾、蛋、大豆等,尽量保证每天一个鸡蛋,300克的奶及奶制品(酸奶能提供肠道益生菌,可多选);通过多种烹调植物油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摄入,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总脂肪供能比达到膳食总能量的25-30%。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500克以上,水果每天200-350克,多选深色蔬果。   3.保证充足饮水量。每天1500-2000毫升,多次少量,主要饮白开水或淡茶水。饭前饭后菜汤、鱼汤、鸡汤等也是不错选择。   4.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5.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营养强化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适量补充蛋白质以及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   6.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适当增加日照时间。   (二)重症型患者的营养治疗。   重症型患者常伴有食欲下降,进食不足,使原本较弱的抵抗力更加“雪上加霜”,要重视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为此提出序贯营养支持治疗原则:   1.少量多餐,每日6-7次利于吞咽和消化的流质食物,以蛋、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果汁、蔬菜汁、米粉等食材为主,注意补充足量优质蛋白质。病情逐渐缓解的过程中,可摄入半流质状态、易于咀嚼和消化的食物,随病情好转逐步向普通膳食过渡。   2.如食物未能达到营养需求,可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对于危重症型患者无法正常经口进食,可放置鼻胃管或鼻空肠管,应用重力滴注或肠内营养输注泵泵入营养液。   3.在食物和肠内营养不足或者不能的情况下,对于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需采用肠外营养以保持基本营养需求。在早期阶段可以达到营养摄入量的60%-80%,病情减轻后再逐步补充能量及营养素达到全量。   4. 患者营养方案应该根据机体总体情况、出入量、肝肾功能以及糖脂代谢情况而制定。   二、一线工作者营养膳食指导   根据平衡膳食原则,一线工作者的营养膳食要做到。   (一)保证每天足够的能量摄入。建议男性能量摄入2400-2700千卡/天、女性2100-2300千卡/天。   (二)保证每天摄入优质蛋白质,如蛋类、奶类、畜禽肉类、鱼虾类、大豆类等。   (三)饮食宜清淡,忌油腻,可用天然香料等进行调味以增加医护人员的食欲。   (四)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的食物,合理搭配米面、蔬菜、水果等,多选择油菜、菠菜、芹菜、紫甘蓝、胡萝卜、西红柿及橙橘类、苹果、猕猴桃等深色蔬果,菇类、木耳、海带等菌藻类食物。   (五)尽可能每日饮水量达到1500-2000毫升。   (六)工作忙碌、普通膳食摄入不足时,可补充性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奶粉、营养素补充剂,每日额外口服营养补充能量400-600千卡,保证营养需求。   (七)采用分餐制就餐,同时避免相互混合用餐,降低就餐过程的感染风险。   (八)医院分管领导、营养科、膳食管理科等,应因地制宜、及时根据一线工作人员身体状况,合理设计膳食,做好营养保障。   三、一般人群防控用营养膳食指导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注意选择全谷类、杂豆类和薯类。   (二)多吃蔬果、奶类、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多选深色蔬果,不以果汁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及其制品,特别是酸奶,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三)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四)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五)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在家也要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选择新鲜、安全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 《冠状病毒患者和非暴露人人群对SARS-CoV-2冠状病毒的T细胞应答靶点》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张虎
    • 发布时间:2020-05-28
    • 1.测定COVID-19恢复期患者的免疫学表型 对COVID-19恢复期成年患者和2015-2018年收集的非暴露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和血清样本进行侧向层析、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 ELISA、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者IgG阳性,绝大多数患者IgM、IgA阳性;CD3+细胞轻度增加;CD19+细胞轻度减少,CD4+ T细胞、CD8+ T细胞、CD3-CD19-细胞或CD14+CD16-单核细胞与非暴露组无明显差异。同时非暴露组HCoV-OC43和HCoV-NL63RBD呈现不同程度的IgG阳性。 2.构建SARS-CoV-2表位库 根据预测的SARS-CoV-2抗原表位,作者构建了不同的表位库(megapool,MP)——排除了刺突蛋白抗原、能够捕获50%总反应、用于预测主要HLA-ⅡCD4+ T细胞表位的CD4_R MP;覆盖整个刺突蛋白抗原的MP_S;针对12个主要HLA-Ⅰ等位基因(ⅠA、ⅠB)的CD8 MP_A和CD8 MP_B。 3.分析特异性T细胞应答反应 使用CD4_R MP或MP_S刺激PMBCs,通过流式检测TCR依赖的激活诱导标志物(AIM)定性或定量分析CD4+ T细胞应答反应。结果显示所有患者CD4+T细胞对SARS-CoV-2刺突蛋白和非刺突蛋白均存在明显的异性反应,且平均约有50%的反应针对刺突蛋白表位;有趣的是,非暴露组同样检测到刺突蛋白和非刺突蛋白特异性CD4+T细胞,说明存在交叉免疫反应。为进一步评估SARS-CoV-2 特异性CD4+T细胞的功能和分化情况,作者检测了MP刺激后的细胞因子水平,发现IL-2 、IFN-γ分泌增加,几乎没有IL-4、IL-5、IL-13或IL-17α表达,说明特异性CD4+T细胞是有功能的,且以TH1型为主。 类似地,使用CD8 MP_A、CD8 MP_B刺激PBMCs,通过检测AIM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S)分析CD8+T应答反应。结果显示70%患者CD69+CD137+阳性,ICS检测到IFNγ+CD8+T细胞,且大多数共表达颗粒酶B,少部分表达TNF,而不表达IL-10,说明COVID-19患者存在SARS-CoV-2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 由于刺突蛋白是SARS中和抗体的主要靶标,且抗体依赖于CD4+T细胞的辅助发挥保护作用,于是作分析了CD4+T细胞与抗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抗刺突蛋白RBD Ig和IgG与CD4+T细胞、CD4+T细胞与CD8+T细胞高度相关。 4.CD4+和CD8+T细胞SARS-CoV-2 ORF靶点的研究 作者设计了代表单一抗原的表位库用以进一步探究CD4+T细胞和CD8+T细胞靶向抗原。结果显示引起COVID-19患者特异性CD4+T细胞反应的主要有刺突蛋白(27%)、M蛋白(21%)和N蛋白(11%),nsp3, nsp4 and ORF8引起部分反应(大约各占5%);在非暴露组,主要由刺突蛋白(23%)、nsp14 (25%)、nsp4 (15%) 和 nsp6 (14%)引起CD4+T反应。与CD4+T细胞反应不同,引起COVID-19患者CD8+T细胞反应的有刺突蛋白(~26%)、N(~12%)、M(22%)、NSP6(15%)、ORF8(10%)和ORF3a(7%);未暴露组未显示明显的靶向抗原,提示冠状病毒CD8+T细胞交叉反应存在,但不如CD4+T细胞交叉反应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