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强调种族差异对健康的影响会激发对行动的支持》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25
  • 2023年12月21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题为Highlighting health consequences of racial disparities sparks support for action的文章。

    种族差异出现在美国生活的许多重要领域,包括就业、健康和人际交往。例如,三分之一的黑人儿童生活在贫困中(白人儿童则是九分之一),而且,美国黑人的平均寿命比白人少四年。哪种差距更有可能激发减少努力?

    该研究发现,强调与健康相关(相对于经济)结果的差异会刺激更多的社交媒体参与和对缓解差异政策的支持。此外,与基于经济或归属的差异相比,阅读有关种族健康差异的文章会引起对行动(例如抗议)的更大支持。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人们认为健康差距违反了道德上神圣的价值观,这加剧了人们的不公正感觉。这项工作阐明了种族不平等的哪些表现形式最有可能促使美国人采取行动。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h4262
相关报告
  • 《种族差异与心脏健康的关系》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4-07-08
    • 梅奥诊所和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临床与转化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描述了种族主义如何影响明尼苏达州有色人种的心脏健康。研究人员致力于扭转这些差异。 “该框架将帮助科学家探索和衡量长期接触种族主义(而非种族)如何影响健康结果,”梅奥诊所健康服务研究员、该论文的资深作者 Sean Phelan 博士说。“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设计干预措施,解决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改善世界各地有色人种的心脏健康。” 研究人员是明尼苏达州慢性疾病减少和公平促进中心 (C2DREAM) 的一部分。该研究中心旨在与明尼苏达州社区领导人和社区卫生组织合作,减少心血管健康差异。 采取更广阔的视角来减少不平等 从历史上看,种族主义和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际种族主义上。C2DREAM 框架采取了更广泛的视角,研究了压迫性权力体系、结构性和制度性种族主义以及人际种族主义如何共同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和健康结果。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是影响健康的非医学因素;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将其描述为“人们出生、成长、工作、生活和衰老的环境”。 “我们的社会结构和政策在人的一生中剥夺或授予机会,从而影响健康,”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服务研究、政策与管理博士生 Kene Orakwue 说。“我认为必须有意审视这些社会结构,以减少不平等。” 遭受慢性种族主义的人可能会受到代际创伤、医疗保健机会减少、医疗保健环境中的差别待遇和心理困扰等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会对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在人的一生中产生累积效应。 塑造研究以打破种族主义 C2DREAM 的目标是找到打破种族主义对心脏健康影响的方法。C2DREAM 框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路线图,包括一套针对不同类型种族主义的共同措施。 “为了改变某些事情,我们必须能够衡量它,”梅奥诊所临床和转化科学中心副主任、C2DREAM 联合研究员 Felicity Enders 博士说。 C2DREAM 框架指导批判性思维,揭示种族主义与心脏健康之间的多维关系,并向研究人员展示如何在多个层面衡量种族主义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该框架还向研究人员展示了如何衡量干预措施的实际影响。 例如,Enders 博士说,一项涉及移民社区的研究可能会研究心脏健康的结构性障碍,例如获得文化上适当的健康食品;制度障碍,例如在远程医疗预约期间获得语言翻译;以及人际障碍,例如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文化理解。 C2DREAM 研究人员已经在使用该框架来指导他们的工作。所有 C2DREAM 研究都收集了不平等的常见指标,例如有关住房隔离和收入差距的数据。这使得在研究之间比较、共享和合并数据变得更加容易。它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明尼苏达州的种族主义如何影响心脏健康以及如何消除这种影响。
  • 《国务院印发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 来源专题:广东省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路线图信息服务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9-09-03
    • 要求加快临床急需抗癌药物审评审批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15个专项行动,其中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明确要求,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加快临床急需药品审评审批。 《意见》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延长健康寿命,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意见》提出,要坚持普及知识、提升素养,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早期干预、完善服务,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意见》明确了三方面共15个专项行动。一是从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等方面综合施策,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二是关注妇幼、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三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慢性病以及传染病、地方病,加强重大疾病防控。通过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 《意见》强调,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细化上述15个专项行动的目标、指标、任务和职责分工,统筹指导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研究疾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做好监测考核。要动员各方广泛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技、信息支撑,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要注重宣传引导,及时发布政策解读,设立健康中国行动专题网站,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