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未来3年服务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工业机器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2-27
  • 由于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注入活力,国际调研机构预测,未来三年内服务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超过工业机器人,其中家用/个人用服务机器人可能成为增速最快的机器人种类。

      服务机器人是在没有工业自动化条件下通过执行远距离和重复工作来辅助人类的机器人。应用范围广泛,其分类几乎涵盖了除工业机器人以外的所有机器人。相较于固定于某一场所,执行某一动作高速、准确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在样式和功能上均与前者存在很大差异,其市场销量也远远领先。

      一般来说,专业服务机器人(如应用于军事、医疗领域的机器人),区别于家用/个人用服务机器人(如智能真空吸尘器、智能玩具)。家用/个人用服务机器人设计简单、价格较低,目前的年销量单位高达百万台,专业服务机器人的设计更为复杂,价格相应更高,目前的年销量单位为万台。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最新报告,未来几年内服务机器人将会实现强劲增长。该机构估计,2017年专业服务机器人的销售量将同比增加12%,达到52亿美元的新纪录。预计在2018-2020年间实现20%-25%的复合年增长率。该机构此前预计,同期内工业机器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4%。

      “根据销售量预测,2018-2020年间的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的累积价值将约为270亿美元,”IFR的秘书长Gudrun Litzenberger表示,医疗、物流和场地机器人是最重要的贡献者。

      专业服务机器人主要有四类:即国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物流系统机器人和场地机器人等。

      2016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24%,销售额仅增长了2%。IFR将其归因于高附加值国防/军用机器人销量的小幅下降,其销量仅占专业服务机器人全年总销量的19%。其中,销量最大的军用机器人——无人飞行器(UAV)的销量同比增长了4%,但无人地面车辆(UGV)的出货量下降了32%。

      在专业服务机器人的类别中,增速最快的属公共服务机器人。据IFR估计,2017年该类机器人的销售量已跃升37%达1.03万台,2020年前将增长到6.61万台。IFR预计,多应用于工厂、医院、和电子商务领域的自动导引车(AGV)的物流机器人,在2017年的销售量同比增长46%,并于2018-2020年实现年均增长25%-30%。

      在服务机器人中售价最高的医疗机器人,2016年的销量同比上升了23%,占专业服务机器人总销量的2.7%。用于辅助患者走路或减少负荷的动力外骨骼康复型机器人受关注,IFR预计该类机器人2017年将实现35%的单位增长率,在2018-2020年间保持年均25%的增长率。

      相较于“跨行业”的专业服务机器人,家用/个人用服务机器人则以家政服务(功能型)为主,多用来辅助人类完成家务,如吸尘器、剪草机等,该类面向消费者的机器人2014年的销量份额曾一度超过70%,目前正以数以百万计的单位售出,并且快速增长。

      IFR预测,2017年家用/个人用服务机器人的销售量同比增长30%,并将在2018-2020年间实现30%-3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到2020年,该类机器人的销售量将达到4000多万台。

      “服务机器人市场日益活跃,部分是由于服务机器人初创企业的多种类和高数量。目前该类企业数量占所有机器人企业的29%,“IFR服务机器人集团董事长MartinH?gel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也开始关注与机器人相关的投资,通常通过收购初创企业来实现。

      欧洲的服务机器人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700家提供服务机器人业务的注册公司中,约有290家来自欧洲,北美则以约240家位居第二,亚洲约为130家。

      目前全球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关键参与者有:英国触摸仿生公司(Touch bionics Ltd),美国iRobot公司( iRobot Corporation),瑞典伊莱克斯公司(AB Electrolux)、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Samsung Techwin Co. Ltd.)、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Robert Bosch GmbH)、美国Mako Surgical Corporation、日本松下Intuitive Surgical公司、英国戴森公司(Dyson Ltd.)和其他。

      未来,服务机器人进一步的发展将取决于企业家们是否获得颠覆性技术,并为新的应用和市场部署它们。在美国,目前约有200家初创公司正在研发新的服务机器人。欧盟和瑞士共有170家公司为服务机器人行业创造了新的企业文化,其次是亚洲,有135家初创企业。几乎所有的经济体都在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业环境,服务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公共政策的重点领域之一。

      调研机构Zion的最新报告显示,大众对家用/个人用服务机器人的高度接受和使用是推动该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全球医疗保健和国防/军用部门的强劲需求预计将为未来几年服务机器人技术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该机构也指出,由于新兴经济体如印度,日本和中国的迅猛发展,预计亚太地区将成为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最快的地区。

相关报告
  • 《数读机器人产业风向》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1-11
    • 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日前发布报告称,202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恢复温和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自 2018年9月起经历长达13个月的负增长,2019年10月,国内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增速回正,2020年,新兴产业提振了机器人的复苏。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转正   报告对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进行了分析,其中一些知名的市场参与者包括安川Motoman机器人、川崎重工、电装公司、东芝机械有限公司、fanuc机器人和kuka机器人。到202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将达到2970亿美元。从2019年到2027年,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能约为9%。   而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品价格的下行,国内协作机器人的接受度将获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量产应用的厂商逐年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协作机器人销量及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1年,销量将达18500台,市场规模将突破24.5亿元。   ◆服务机器人市场表现脱颖而出   根据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其中,服务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而服务机器人又分类为专用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2019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实现销售收入169亿美元,其中专用服务机器人实现销售收入112亿美元,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实现销售收入57亿美元。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升级、成本下降,专业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销量也有大幅提升。2010-2019年,全球专用服务机器人销量逐年增长,2010年为1.5万台,2019年上升至17.3万台,增长非常迅速。初步估算2020年专用服务机器人的销量将进一步上升到24万台。   ◆物流机器人成专用服务机器人增长引擎   从专用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来看,2019年物流机器人、公共环境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是前三大应用类型,其中物流机器人一直都是行业的增长引擎,2019年物流机器人销量达到7.5万台,占全球专用服务机器人销量的43.35%。从未来四年的发展增速来看,物流机器人、公共环境机器人、专业清洁机器人的增速分别达到36%、40%和43%。   ◆专用服务机器人销售收入五成靠“医疗”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IFR) 提出的2020世界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报告,2018-2019年,全球专用服务机器人的销售额增长了32%,达到112亿美元。COVID-19大流行病将进一步促进这一市场发展。对机器人消毒解决方案、工厂及仓库机器人物流解决方案和送货上门机器人的高需求形成了这一趋势。   就价值而言,2019年医疗机器人的销售额占专用服务机器人总营业额的47%。这主要是由专用服务机器人中最昂贵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带动。销售额创下53亿美元的新纪录,增长了28%。到2022年,医疗机器人的销售额有望翻倍,达到113亿美元。约有90%的医疗机器人来自美国和欧洲供应商。   出售或租赁物流机器人创造的市场价值增长了110%,达到19亿美元。自主移动机器人是当今智能工厂的一部分。因此,物流机器人的年营业额可能继续保持40%或以上的强劲增长。   为大众市场生产的用于个人和家庭用途的服务机器人主要在家用机器人领域。其中包括扫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和娱乐机器人。2019年,个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的销售总数增长了34%,超过2320万台。其销售额增长了20%,达到57亿美元。
  • 《国产机器人吹起冲锋号 2020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0万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10
    • 中国连续四年成工业机器人销量冠军 自1954年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诞生以来,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加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普及也带来了市场的急剧增长。 根据IFR统计,2016年全球共销售了29万台工业机器人,主要引用于汽车、电子、金属、化学/塑料等领域的搬运、焊接、组装等流程中,其中,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消费量为8.89万台,也就是说,全球每卖出十台机器人中,就有三台是销往中国市场。 图表1:2010-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及占全球比重(单位:台,%) 国产机器人吹起冲锋号 2020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0万台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可预见的未来,机器替代人力作为基本生成要素已经成为中国智造的大趋势。然而,由于我国机器人市场仍然以外资品牌为主,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比较薄弱,面临国内如此巨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却没有一个国内企业参与市场中,分享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带来的红利。 目前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机器人制造,都被牢牢的控制在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瑞典ABB“四大家族手”中,2016年这四大企业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的比例分别高达18%、12%、14%、13.5%,众多国产机器人企业只能在剩余30%的市场份额中争抢,而且这些竞争还都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领域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份额不到5%。 图表2: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单位:%) 国产机器人吹起冲锋号 2020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0万台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十三五”发力国产工业机器人 因此,2016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十三五”时期要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未来,我国将从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市场环境规划上入手,双管齐下,着力解决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瓶颈问题。下一步发改委将密切跟踪机器人产业发展新动向,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率先协同攻关的模式,加快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与此同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规划也备受期待,该专项经费共60亿元,中央财政计划投入20亿元,其他包括地方政府以及企业配套资金。‘十三五’在机器人方面的重点专项投入相当于“十二五”科技部投资的4倍多,“十三五”一年相当于“十二五”的总投入。 图表3:“十三五”发力国产工业机器人 国产机器人吹起冲锋号 2020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0万台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0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0万台 可以看到,基于全球第一大需求市场的凭借,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的,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达到72426台(含外资品牌),同比增长120%;其中,自主品牌机器人产销量为29144台,同比增长16.8%。 图表4:2013-2017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及占比(单位:台,%) 国产机器人吹起冲锋号 2020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0万台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另外,在2016年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 2016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量8.89万台,约占全球总销量30%,其中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只有区区2.9万台,如果按2016年的全球总销量,由2.9万台,到10万台就是由占全球总销量10%跃升到占全球总销量的35%,这样的变化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了。 图表5:2017-2020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预测(单位:万台) 国产机器人吹起冲锋号 2020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0万台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十三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