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美国或将占世界原油增产的85%!各国如何应对石油美元?》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9-11-19
  • 众所周知,全球多国为了规避美元风险,正在加入去美元化的行列,而面对多国去美元化的情况,美国似乎并不慌,皆因美国手中还握着一张王牌 ——“石油美元”!据媒体11月13 日最新报道,国际能源署发布 2019 年《世界能源展望》年度预测报告显示,到 2025 年,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将超过俄罗斯油气产量;到 2030 年,美国将占世界原油增产的 85% 、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的 30% ,这将巩固美国在油气出口上面的地位。

相关报告
  • 《美国石油难增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8
    • 美国石油不太可能支持更多的国际供应,因为尽管利润很高,但主要运营商很难增加产量。 公司领导人和分析师表示,对美国石油生产大获全胜的预期已经落空。尽管利润很高,但矿业公司正在放缓,产量几乎没有变化并略有下降。 根据新斯科舍银行的数据,第三季度全球油价平均约为每桶 100 美元。几年前,以这个价格,公司将促进采矿。但这一次,康菲石油公司、先锋自然资源公司和德文能源公司等公司专注于利润,而不是更多地钻探。 原因是通货膨胀导致钢材和机器外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上劳动力短缺,导致雇用钻井人员成为低效的商业问题。因此,总的来说,整个行业都被迫限制开采量。 第三季度,康菲石油公司报告利润为 45 亿美元,几乎是 2021 年同期的两倍。先锋带来了约 20 亿美元,而埃克森美孚则公布了近 200 亿美元的创纪录利润。雪佛龙的利润为 112 亿美元,是公司历史上第二高的季度水平。 但与此同时,多家企业同时下调了产量预期。Pioneer表示,位于西德克萨斯和新墨西哥的二叠纪盆地——美国最活跃的油田——的油井今年的石油产量低于预期。第三季度,该公司平均每天生产 352,421 桶石油,比第二季度略有下降。 康菲石油公司曾预测,到 2022 年,美国石油产量可能每天增加 90 万桶。但它表示,由于供应链瓶颈和劳动力短缺,实际增长低于这一预测。康菲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瑞安·兰斯 (Ryan Lance) 表示:“成本迅速上升,加上供应极度紧张,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制造业增长速度。” 页岩热潮帮助美国扭转了其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地位。然而,就在全球市场需要更多供应之际,这种表现正在下降。 拜登政府呼吁石油公司加快生产以帮助降低汽油价格。白宫还希望公司将利润用于投资增长,而不是增加对股东的股息或回购自己的股票。不过,尽管官员们的预期乐观,但人们对明年美国石油增产的能力存有疑虑。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 的数据,截至 8 月,美国石油产量仅比去年年底增加 3%,即每天 288,000 桶,达到每天 977 万桶。 EIA 曾预计,包括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在内的美国石油总产量在 12 月将达到 1264 万桶,比 2021 年同期增加超过 100 万桶/日。但它将预测下调至近 50 万桶每天。 埃克森美孚表示,其在二叠纪盆地(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预计将比去年的水平增长约 20%,低于最初 25% 的增长目标。雪佛龙还表示,由于生产速度放缓,其二叠纪地区的产量将低于其今年的目标,即每天约 70 万桶。 根据 EIA,随着越来越多的钻探者转向以前废弃的油井,预计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这些井已经钻探,但尚未完全开发,称为 DUC。当大流行导致油价下跌时,公司会寻找最好的 DUC 来开采石油,以节省成本。 另一个问题是二叠纪西部地区特拉华州还剩下多少生产井,公司已经在那里进行了大量开采。石油分析公司 FLOW Partners 的总裁 Tom Loughrey 认为,油田的质量将逐渐下降。“我们在二叠纪还剩下大约 10 年的高质量采矿,如果我们提高采矿率,它会更短。这使得大公司无法增加产量,”他说。 一些公司也在努力提高生产力。Pioneer 对其今年二叠纪油井的表现感到失望,并正在修改其采矿策略。“生产力不如三年前,”先锋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迪利说。据他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公司必须想办法用更新的技术开采更多的石油。 此外,分析师表示,公司对自己施加的限制也会约束自己。即使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油价达到 120 美元的峰值,公司仍承诺以股息和股票回购的形式向股东返还大量现金,而不是再投资于生产和出口。
  • 《世界炼油业2019年利润将普遍下降新增产能创纪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04
    • 2019年,世界炼油行业将面临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原油价格震荡起伏、新增能力集中投产、开工率和利润下降、技术创新加快等挑战。 据IMF2019年1月21日最新统计,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与上年持平,达到3.7%,仍处复苏阶段,但下行风险加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2018年经济增长率达到6.6%,仍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世界炼油业在经济继续增长、石油供需趋向平衡、原油价格中低位运行的有利条件下,出现炼油能力稳步增长、新增能力陆续大规模投产、装置开工率及炼油利润毛利保持在较高水平、油品质量升级加快、技术创新驱动作用增强等新趋势。 石油供需趋向平衡,原油价格中低位震荡运行,有利于拓宽炼油增长空间 石油市场供需状况是决定炼油产业发展空间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供应增加,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保持宽松。据国际能源机构(IEA)2019年1月19日发布的《石油市场报告》统计,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量为9920万桶/日,比2017年增长130万桶/日,增幅1.3%;预计2019年石油需求量将增长140万桶/日,增速1.4%。从原油生产情况来看,2018年原油供应量达到9970万桶/日,较2017年增加220万桶/日,增长2.2%,石油市场基本面由2017年的供应过剩40万桶/日增加到50万桶/日,供需基本面宽松,供应过剩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以美国为代表的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还将持续上升,原油供应宽松局面将继续,全球原油需求仍将持续增长,2019年将突破1亿桶/日大关,新增需求中,70%以上将来自亚洲国家。 石油供需基本面情况直接反映到原油价格的变化上。自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呈断崖式下跌后,2015、2016年均价基本在55美元/桶左右波动。2018年起原油价格出现回升,全年布伦特原油均价达到71.69美元/桶,涨幅达31%;WTI原油年均价为64.90美元/桶,涨幅达27.6%。10月3日,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价格分别创下86.29美元/桶和76.41美元/桶的近4年高点;但12月24日,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价格又分别跌至50.47美元/桶和42.53美元/桶的一年多来最低点。随着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加大、地缘政治因素更趋复杂多变、石油需求增速继续放缓、国际贸易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相关机构预测2019年国际油价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呈宽幅震荡走势,基本在55~70美元/桶范围波动。如EIA预测布伦特原油均价2019年为61美元/桶,2020年为65美元/桶。世界银行预测2019年至2020年度平均油价将保持在67美元/桶的水平。摩根士丹利预计2019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1美元/桶,低于此前预测的69美元/桶;WTI原油均价为54美元/桶,低于此前预测的60美元/桶。汇丰银行预计2019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64美元/桶,低于此前预测的80美元/桶,2020年可望达到70美元/桶。 炼油能力稳步增长,炼油项目进入规划建设高峰期,新建炼厂向大型化发展 2018年炼油能力稳步增长,炼油投资加大。综合各机构统计,2018年全球炼油能力达到49.5亿吨/年,比2017年净增长了0.45亿吨/年。据美国《烃加工》杂志统计,2018年世界炼油行业的总投资高达460亿美元,主要用于满足油品需求增长和/或油品质量升级要求的炼厂扩能/改造和新建。 新增炼油能力绝大部分位于亚太、中东。亚太地区,中国、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炼油能力持续增长。美国炼油业受益于“页岩革命”带来的成本优势,出现明显增长态势。2018年美国第二大独立炼油商马拉松石油公司收购了美国排名第五的独立炼油商Andeavor,两家公司合并后炼油能力达到1.5亿吨/年,超过瓦莱罗公司成为美国第一大独立炼油商,改变了美国炼油格局。欧洲炼油能力经过前几年的萎缩关停潮后已保持平稳发展,而中东以沙特为代表的产油国继续推进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战略,炼油能力在快速增长中。2018年投产的几个大型项目包括我国2000万吨/年的恒力石化和1000万吨/年的越南宜山炼化项目。 世界炼油工业继续向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规模在2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达31座,其中有21座位于亚洲和中东。部分新建项目的能力向3000万吨/年以上发展。美国《烃加工》杂志评出的2018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炼油项目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2000万吨/年吉赞炼厂项目,该项目投资70亿美元,预计2019年建成后将成为沙特最大的炼油项目。我国的两个民营石化项目——4000万吨/年浙江石化项目、2000万吨/年恒力石化项目被列入最具影响力的石化项目提名。浙江石化I期2000万吨/年炼油也即将在2019年一季度建成投产。此外,我国盛虹石化、中科炼化、广东石化等几个大型项目都在加紧建设中,未来两年内将有大量新增产能投产,我国的炼油产业格局面临重塑,也必然将对国际炼油格局产生影响。 据《烃加工》杂志新建项目数据库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已宣布的新建炼油项目有400多个。其中亚太约占30%,中东约占23%,欧洲/俄罗斯/独联体约占15%,拉美约占12%,美国约占10%,非洲约占7%,加拿大约占3%。预计到202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的炼油能力将增加约1.8亿吨/年,中东地区炼油能力将提高约1.3亿吨/年,这两个区域将占新增炼油能力的75%左右。其中投资100亿美元的3250万吨/年的尼日利亚Dangote炼厂计划于2019年底或2020年初投产,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单系列炼厂。该项目包括一套3250万吨/年的原油蒸馏装置,设计生产2000万吨/年的汽柴油,还包括360万吨/年的聚丙烯,300万吨/年尿素。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的KNPCAL-ZOUR新建炼厂项目,炼油能力达到3075万吨/年,建成后将成为中东最大的炼油厂,计划于2019年下半年投产运营。马来西亚1500万吨/年的RAPID炼化一体化项目刚于2019年1月底建成投产。 有报道称,目前世界最大的炼油基地——6200万吨/年的印度信诚工业贾姆纳格尔炼油中心也正在考虑继续新增3000万吨/年加工重质含硫原油的炼油能力。 IEA预计,2019年将是自1970年代后世界新建炼油能力投产最多的一年,新增能力将达到1.3亿吨/年,而当年市场仅能消化一半新增产能,将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毛利急剧下降的风险,会导致市场竞争更趋激烈,部分小规模企业关停,部分新建项目延期,世界炼油格局将可能重新洗牌。 全球炼厂平均开工率和毛利率虽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整体出现明显下滑 据IEA统计,2018年全球炼厂的原油加工量达到41.1亿吨/年,创历史新高,2019年将增加到41.7亿吨/年。从全球范围来看,炼厂开工率为83%左右,较2017年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美国炼厂开工率表现最为优异,全年平均开工率90%,最高时曾达到95%的峰值,已接近极限;亚太地区炼厂开工率达85%;欧盟地区由于前几年关闭了约1亿吨/年的炼油能力,炼厂开工率保持在88%左右;我国炼油能力达到8亿吨/年,炼厂原油加工量达6.04亿吨/年,比上年增长6.8%,开工率提高到75.5%,但仍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结构性过剩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2018年原油价格上涨,世界主要炼油中心的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作为世界最大炼油中心的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的炼油毛利下降到8.12美元/桶,降幅在14%;而美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加工原油价格较低,加工WTI原油的炼厂毛利达13.53美元/桶,较上年提高了8.5%;特别是部分掺炼页岩油的炼厂,炼厂毛利高达19.41美元/桶;西欧地区由于需求下降,炼厂经营利润明显下降,2018年仅为4.54美元/桶,毛利降幅在24%左右;亚太地区由于油品市场供大于求,新加坡炼油毛利下降到5.05美元/桶,下降了13%。 影响炼油毛利的因素比较复杂,包括加工原油的价格、原油类型、装置结构、地理位置等。业界认为,虽然近期的中低油价可以使炼厂毛利保持较高水平,但从中长期来看,由于油品需求增速放缓,炼油能力过剩,在世界多数地区,炼厂不可能持续出现高达86%开工率和超过10美元/桶的高额毛利。特别是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炼厂,短期虽受益于低油价,但中长期毛利前景并不明朗,地区间的毛利差距还将加大,北美和中东毛利可保持相对稳定,欧洲和亚洲毛利下降。预计由于炼油能力增长超过需求增长,2019年炼油毛利将普遍下降,2020年以后,由于开始实施国际海事组织的新船用燃料油法规,中馏分油需求上升,炼油业的开工率和利润有可能恢复增长。 清洁燃料质量标准加速升级,IMO低硫船用燃料油新规即将实施,投资与成本压力加大 随着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清洁燃料的质量与环保要求更趋严格。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汽柴油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欧洲油品质量标准始终引领全球,从2014年起在欧盟即开始执行欧Ⅵ标准,汽油和柴油的硫含量不大于10ppm。日本在2010年以前已限制汽油硫含量不大于10ppm。美国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TierⅢ油品标准,将汽油硫含量降至10ppm。除发达国家或地区外,发展中国家的清洁燃料标准也在大力追赶世界领先水平。如印度自2018年4月1日起越过相当于欧Ⅴ的BS5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相当于欧Ⅵ标准的BS6清洁燃料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标准。 目前我国的油品质量标准已领先于大多数国家,居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已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国6A汽油和国6柴油标准,国ⅥB汽油标准则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从主要国家汽柴油标准进步可看出,硫含量是汽柴油质量升级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汽柴油硫含量降至10ppm及以下是国际趋势。预计到2025年,除非洲、中东、拉美、东南亚部分地区外,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汽柴油硫含量均要降至10ppm及以下。 除进一步提高车用汽柴油质量标准外,船用燃料油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远洋船舶燃料油的硫含量提出了严格要求:自2015年1月起,硫排放控制区(ECAs,指波罗的海、北海、美国和加拿大的沿海地区、美国加勒比海地区等4个排放控制区)的船用燃料油硫含量要降至0.1%;自2020年1月1日起,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船用燃料油硫含量从3.5%减少到不超过0.5%的标准。预计2020年全球船用燃料油的需求将达到3.2亿吨/年。为满足新标准,大幅度降低硫含量,生产供应含硫0.5%的低硫船用燃料油对炼油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炼油企业需要投资新建或改造渣油加氢、焦化、溶剂脱沥青等转化装置以提高渣油加工能力,多产中馏分油,少产燃料油,以最大限度地将高硫重质燃料油升级为低硫馏分燃料油。欧洲、美国和我国的部分炼油企业已开始采取应对措施,提高低硫燃料油产量,为即将于2020年1月实施0.5%硫含量的全球船用燃料油新规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