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工程 TALE 连接的脱氨酶以促进线粒体 DNA 中的精确腺嘌呤碱基编辑》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1-06
  • 2024年1月4日,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Cell发表题为Engineering TALE-linked deaminases to facilitate precision adenine base editing in mitochondrial DNA的文章。

    DddA 衍生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器 (DdCBEs) 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子 (TALE) 连接脱氨酶 (TALAD) 催化真核细胞中线粒体 DNA (mtDNA) 的靶向碱基编辑,这是一种可用于线粒体遗传疾病建模和开发新型治疗方式的方法。

    该研究报告说,A-to-G编辑TARIDEs,而不是C-to-T编辑DdCBEs在人类细胞中诱导数以万计的转录组范围的脱靶编辑。为了避免这些不需要的RNA编辑,研究人员设计了TadA8e中的底物结合位点,TALED中的脱氧腺嘌呤脱氨酶,并创建了具有微调脱氨酶活性的TALED变体。

    研究人员设计的TALED变体不仅减少了>99%的RNA脱靶编辑,而且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靶位点的脱靶mtDNA突变和旁观者编辑。与野生型版本不同,该研究的TALED变体没有细胞毒性,也不会引起小鼠胚胎的发育停滞。结果,该研究获得了具有致病性mtDNA突变的小鼠,与Leigh综合征有关,其心率降低。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23013211
相关报告
  • 《AMPK通过促进线粒体分裂促进自噬》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6-03-11
    • AMPK通过激活ULK1和抑制mTORC1的触发线粒体自噬或mitophagy。激活MFF的AMPK磷酸化是线粒体分裂的关键。非磷酸化MMF突变阻止mitophagy,AMPK连接到线粒体裂变和mitophagy。线粒体,细胞的主要能量的供应,可进行恒定融合和分裂,作为以维持其质量和功能的外部和内部损伤的自适应响应。 。为了应对温和的能源短缺,线粒体融合并形成管状网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生产;然而,为了应对严重应激,线粒体发生裂变。不同的应力,如饥饿,辐射,和有毒化学品,强烈扰动线粒体的功能,并导致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活性氧),这是有害的蛋白质,脂质和DNA的线粒体内,损害ATP生产,造成能源紧张。因此,受损的线粒体必须修复或去除。 DRP1由其招募“受体”,由几个因素,包括MFF(线粒体裂变因子),FIS1(裂变,线粒体1),和Mid49 / 51。这些因素也可作为裂变的传感器,但应力刺激是如何链接到裂变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近期研究发现细胞应激通过磷酸化MFF为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关键作用。
  •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无需CRISPR的基因编辑工具,首次对线粒体DNA进行精准编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毛开云
    • 发布时间:2020-08-06
    • 7月8日,美国博德研究所刘如谦团队利用细菌毒素DddA,开发出全球首个可用于线粒体 DNA 的精准基因编辑工具“ DdCBE”。线粒体疾病多数由其 DNA上的“点突变”引起,但常用的CRISPR基因编辑器因体积过大而无法进入线粒体,难以修饰线粒体DNA。研究人员发现DddA(一种脱氨酶)能有效催化解开双链 DNA 时的脱氨过程,并进一步开发出能切断并破坏线粒体双链DNA的编辑工具DdCBE。DdCBE能将线粒体DNA 中的C-G核苷酸对修改为T-A。该工具有助于研究和治疗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的难治性疾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