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在《地球的未来》(Earth's Future)上,发表了题为Human Activity Coupled With Climate Change Strengthens the Role of Lakes as an Active Pipe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根据文献确定了气候、流域土地覆盖、人类活动、水动力对湖泊DOM的影响途径;采集了中国五大湖区182个具有明显气候和社会经济活动梯度的湖泊水样,分析了湖水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含量和性质;收集了表征气候、流域土地覆盖、人类活动、水动力、营养状态的18个环境因子数据。
该研究定量揭示了各类环境因子对DOM组成特征影响的相对重要性,明确了作用途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强弱)。研究发现,土地覆盖(正比于森林、灌木、农田等植被茂密土地)和社会发展对湖泊CDOM的含量具有正向作用,且土地覆盖的作用略高于社会发展(0.47vs.0.35);但两者对CDOM的性质作用相反,植被茂密的土地会增强湖泊中类腐殖质等较高腐殖性、高芳香性物质的信号,而社会发展增强类蛋白物质的信号。气候对CDOM含量具有两种强且相反的作用(0.59vs.-0.52):温暖湿润的气候会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产生和输入从而提高湖泊CDOM的含量;温度的升高,利于CDOM在湖内的转化。这使得气候对CDOM含量总的影响效应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