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200亿元》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1-02
  • “四川省目前拥有60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今年前三季度人工智能的核心企业产业规模已达300亿元。”这是10月27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皮亦鸣在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成都站启动会暨中国(成都)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上给出的数据。

      数据彰显了四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实力。大会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供需对接为重点,旨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推动释放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会,吸引了全国16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参加。

      会上发布了《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报告2020》。报告显示,成都已基本完成市场教育与意识唤醒阶段,即将进入规模应用周期。

      到2022年成都核心产业规模将破500亿

      “我们调研了580家成都人工智能企业,并针对1000余家成都市用户企业进行了人工智能应用需求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企业分布在制造业、医疗、零售、物流、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会上,雨前顾问发布了《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报告2020》。

      报告显示,成都人工智能应用层企业325家、占比56%,基础层企业174家、占比30%,技术层企业78家、占比14%。成都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200亿元。预计到2022年,成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5000元,产业生态加速从形成。

      雨前顾问副总裁张耀文介绍,报告历时半年完成,通过5个维度和15个二级指标的评估模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产业评估体系,能勾画产业全景,可为政府精准施策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我们研究团队发现,成都已基本完成市场教育与意识唤醒阶段,即将进入规模应用周期。”张耀文说,被调研的883家企业中,51.5%的企业计划或已经部署人工智能,七成企业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已较为成熟。成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意愿强烈,17.67%的企业投入超过100万元/年,23.56%的企业投入在50-100万元/年,反映出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市场活跃。

      根据报告内容,成都在创新环境、产业活力、创新资源、知识创造、基础设施5大维度评估均居全国十强。目前,成都初步形成了以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医疗、智能安防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特色方向。诸多成都创新型企业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多元发展,展现出从生产制造到市场拓展全链条的创新应用景象。

      行业探讨共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现场,商汤科技、云从科技、涂鸦智能、驭势科技、第四范式等人工智能领域16家独角兽、90家领军企业领衔,共约200位人工智能企业CEO及高管齐聚,共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第四范式是一家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曾连续两年入选CBInsight全球独角兽榜单及全球最有前景的AI公司榜单,目前估值约20亿美元。第四范式副总裁何瑛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与行业内的人工智能企业增加交流,也期待未来与四川企业达成更多的合作。

      现场,不少企业都表达了加强与成都合作的期待。涂鸦智能副总裁、中国总裁付强表示,愿与成都开发者共创万物互联的商业新形态,帮助更多开发者入局AIoT赛道,携手推进成都智能物联网产业生态升级。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姚志强希望在天府新区建设有引领、示范意义的新基建数字应用新场景。商汤科技企业业务副总裁赵峰表示,商汤希望通过创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成都打造引领AI发展的前沿阵地,从基础改变人们的生活。

      现场还发布了36条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涉及地产开发、工程建设,医疗医药、机械工业、信息科技、新能源、文化等多个领域。

      此外,本次会议还面向全国广泛邀请应用企业,高效促成人工智能产业供需对接,实现人工智能场景科技成果与项目需求方现场精准对接,赋能“各领域+人工智能”的新业态。

相关报告
  •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在形成规模》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8-10
    • 记者近日从工信部获悉,今年以来,国内多个省市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工信部和各省市联合推动下,该产业正在逐渐形成规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了216.9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52.8%。   以四川省为例,不久前,“四川省人工智能联盟”成立,该联盟将整合学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资源,搭建产业发展新平台。而随着《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四川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方案》相继推出,人工智能产业已被列为四川省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四川约有125家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企业,其中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有81家企业。   去年12月,我国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明确了未来3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目标。今年以来,广东、天津、辽宁、黑龙江、福建、安徽等多个省市已经相继发布了人工智能规划,“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安徽省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福建省出台《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福建的部分人工智能产业将具有国际竞争力,人工智能成为引领本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福建建设的核心动力,建成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示范区。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积极进展,产业技术创新加速推进,行业应用持续深入,产业集聚初步显现,不少领域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甚至已实现领先,产业整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下一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应基于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技术积累、行业融合应用、人才队伍等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实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记者 孙喜保)
  •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冲击万亿元目标》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1-23
    •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19年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四川今年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左右。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总额增长10%左右。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企业实现新突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0户左右。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陈新有在会上强调,要扎实做好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陈新有表示,2019年,四川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聚焦“一芯一屏”,加快建设海威华芯、成都芯谷、京东方、中电熊猫、信利(仁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成都“芯火”双创基地。新一代网络技术:支持中电科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中国移动(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云锦天府5G应用产业园、联通(成都)5G创新中心、超高清视频(四川)制作技术协同中心等建设。开展5G网络商用示范。推动4K/8K超高清终端产业化,支持打造体验中心。争取在川实施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大数据:支持三大运营商IDC基地与华为、浪潮、京东等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打造成德绵眉泸大数据产业走廊,创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软件和信息服务:支持开发高可靠操作系统、工业设计工具软件等基础软件和系统软件。在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工业App。完善工业软件产业链,支持工业控制通用技术平台等软件研发与产业化。力争全年营业收入规模率先突破万亿元,增长10%左右。 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航空与燃机:推动中国航发燃气涡轮研究院研发总部、中国商飞上飞院(成都)机头设计中心、中航无人机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燃机制造业和燃机电站。智能装备:加快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增材科技金属3D打印、3D打印创新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装备创新,抓好传统装备智能化提升。轨道交通:加快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比亚迪跨座式单轨生产基地、宜宾轨道生产基地等一批基地建设。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加快新能源、智能网联、氢燃料汽车等发展,开展5G车联网智能驾驶试点示范,推动中德合作智能网联汽车、吉利BMA乘用车、凯翼汽车、跑诗达新能源轿跑车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支持传统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档升级。力争全年营业收入达8000亿元、增长8%左右。 此外,四川还将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和“互联网+四川制造”,开展“服务型制造进园区(企业)”活动。培育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中试基地,建设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成都青羊创新设计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举办“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筹建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展工业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方案。力争规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左右。 加快培育数字经济 2019年,四川将编制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出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力争全年规模达1.2万亿元,增长20%左右。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R/VR、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推动建设“星河工程”,支持智能卫星网络关键产品研制、卫星地面数据接收网络与数据中心建设,开展“城市之眼”等卫星数据应用示范,筹建天基数字经济园区及创投基金。加快“光网四川”“无线四川”建设,普及百兆宽带、建设千兆城市。启动5G试商用网络建设,推进IPv6网络新建和改造应用工程。推动工业互联网典型行业应用。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做好航空、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和5G业务的无线电频率台站协调,提升无线电管理与保障水平。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企业上云”奖补政策,新增上云企业3500家。推动智能网联装备、新型工业网络、工业传感与控制等核心技术应用。开展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分行业分领域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创国家级跨区域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智能制造市州行”,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新建智能制造工厂(车间)重点项目10~20个,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5~10家。争取举办“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 在推进融合发展方面,狠抓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新增贯标企业100家。聚焦智慧健康养老、智慧旅游、智慧教育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国家级综合型和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开展“5+1”产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建立完善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9年,四川将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不折不扣地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坚持去产能与优结构结合。巩固钢铁行业“去产能”和打击取缔“地条钢”成果,推进平板玻璃、水泥、砖瓦墙材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结构调整。实施产能置换,加快钢铁、电解铝等行业重组整合和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落后产能依法依规退出。 增强“四川制造”竞争实力。开展产品强质工程,深化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实施“品牌强基、品牌培育、品牌传播”三大行动,出台“四川制造”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办大型公益电视栏目“四川制造·中国荣耀”,举办“四川制造”品牌探索之旅活动,组建工业品牌技术专家联盟。支持产业集中区(园区)建立区域品牌发展联盟,推动品质革命。 更大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有关政策,出台更大力度降本减负举措。推进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完善涉企保证金清单常态化公示和动态更新制度。加强惠企政策督查落实,完成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企业成本负担情况网上调查,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力争为企业降本减负600亿元以上。 加快构建产业金融体系。实施推进“5+1”产业金融体系建设的意见,支持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围绕“5+1”产业配置资源,努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力争工业融资规模增长10%左右。推广以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为特点的应收账款融资,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实施“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万家千亿”诚信小微企业融资培育工程。抓好产融合作试点和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做好“园保贷”“应急转贷”。参与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基金二期设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