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即将与欧盟开展氢能合作 “北溪2号”或将成为合作重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02
  • 俄罗斯驻欧盟特使Vladimir Chizhov(弗拉基米尔·奇若夫)近日指出,现代技术使得氢气与天然气混合成为可能。俄罗斯已准备与欧盟开展氢能项目合作,包括北溪2号管道项目。

    奇若夫表示:“就氢能项目的发展而言,俄罗斯准备与欧盟和其他感兴趣的国家合作,以制定各种细节。”奇若夫指出,现代技术使得成功使用氢气并将其与天然气混合成为可能。“我想强调的是,最新一代的天然气管道,比如Nord Stream 2,可以及时适应这种情况。当然,像乌克兰过境管道这样的棕地管道不会提供这样的机会。”

    奇若夫没有排除欧盟在2050年之前无法及时实施欧洲绿色协议项目的可能性。“需要考虑到项目实施的进度”奇若夫说,并补充说,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国家承诺到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

    回顾整个2021年,世界各地已经体现出了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风能与太阳能项目的积极扩张正在影响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风口正在到来。奇若夫表示,欧盟现在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关注度还需增大,以此加增太阳能和风能甚至更多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试点。

    北溪2号管道项目将不仅仅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在氢能项目开展合作后,“北溪2号”或将输送天然气掺氢。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当地时间2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北溪2号”天然气输气管道竣工及完成投产前准备工作一事,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及其该项目的伙伴表示祝贺。普京还指出,在欧洲做出启动“北溪2号”的决定之后,俄罗斯将立即开始向欧洲供应天然气。

    据介绍,“北溪2号”项目是建设从俄罗斯沿岸经波罗的海到德国的两条天然气管道,年总输气量可达550亿立方米。项目于2021年9月10日竣工,目前正在进行Nord Stream 2 AG公司作为管道独立运营商的认证工作。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欧盟与俄罗斯加强科学合作》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魏韧
    • 发布时间:2020-09-14
    • 欧盟和俄罗斯研究机构将在未来更加密切地合作。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的协调下,35个合作伙伴加入了CREMLINplus项目,其中10个来自俄罗斯,25个来自欧盟及相关国家,其中也包括欧洲自由电子激光设施(EuXFEL)。约100名参与机构的代表出席了在DESY举行的启动会议,俄罗斯研究部宣布将提供价值1500万欧元的实物捐助。欧盟将其列入欧盟“地平线2020”研究框架方案,并为这一为期四年的项目提供2500万欧元的资金。 欧洲国际组织特别代表认为,CREMLINplus项目的启动是俄罗斯与欧洲研究机构之间加强合作的明确标志。EuXFEL不仅是该项目的参与机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合作典范。项目将在CREMLINplus的框架内,促进与俄罗斯大规模分析和物理研究项目的科学技术合作,包括圣彼得堡附近Gatchina PIK中子源,位于杜布纳的NICA离子对撞机和位于Protvino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此外,还支持合作开发新的探测器技术。 另一个重点工作是根据明确的标准目录(类似于《欧洲获取宪章》),开发对俄罗斯大型研究机构的获取程序,这也将为欧盟用户使用俄罗斯设施提供便利。最后,CREMLINplus为俄罗斯和欧盟大型研究机构的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计划,促进欧洲和俄罗斯伙伴在大型研究设施领域进行更高水平的合作。
  • 《俄罗斯重启管道铺设——“北溪2号”有望上半年“通气”》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0
    • 俄罗斯于1月15日正式重启“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剩余约120公里的管道铺设工作。业界推测,如果一切顺利,这条连接欧洲与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实现“通气”。 事实上,过去一年多以来,美国持续向“北溪2号”项目发难,先是于2019年底通过制裁迫使负责铺设管道的瑞士Allseas公司退出该项目,导致项目陷入停滞;2020年7月,美国又声称将对该项目的参与各方实施“量身定制”的制裁。一系列的霸道行径受到国际舆论的强烈批评。 不过,俄罗斯方面一直为了重启该项目不断调整方案,并在德国、丹麦等国支持下,于2020年底完成了德专属经济区内的管道铺设工作,为2021初的正式重启铺平了道路。 争取4个月内完工 俄罗斯塔斯社指出,“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剩余约120公里大部分位于丹麦水域,俄气子公司、“北溪2号”项目运营商北溪公司已于年初获得了丹麦海事局的建设批准。丹麦能源署也发布声明称,对于俄气在“北溪2号”项目丹麦未完工区段复工表示支持。 据悉,俄气将使用多功能铺管船“Fortuna”号并配备两艘支持船,以及其它补给船协助,视天气情况每日尽量完成约1公里的管道铺设工作,争取在4个月内完成全部施工。“Fortuna”号此前曾负责“北溪2号”项目从俄罗斯海岸开始的前13公里的管道铺设工作,可铺设外径为60英寸的海底管道,最大铺管水深可达300米,适合在全球各个海域作业。 预计耗资95亿欧元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原计划于2019年底完工,但美国在当年对参与管道铺设作业的船企实施制裁,导致唯一承包商Allseas公司被迫退出,“北溪2号”项目的管道铺设随即被迫暂停。此后,俄罗斯重新调整方案,不仅自掏腰包弥补外国承包商损失,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铺管资产替换,于2020年底完成了德国水域最后一段管道的铺设工作。 据业界估算,美国的制裁已经导致“北溪2号”项目总投资升至110亿美元,但美国仍表示,会不断施加必要限制以阻止管道完成和使用。 对此,俄罗斯副总理、前能源部长诺瓦克在接受俄罗斯RBK电视台采访时公开表示:“美国制裁该项目的目的是在欧洲市场推广美国的船运LNG,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欧洲对能源供应来源的自主选择权。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价格比美LNG格低20%,这条管道将使整个欧洲受益,因此,不管美国方面如何反对,‘北溪2号’都将顺利完工。” 德国支持项目推进 德国外交部长海科·马斯也直言,不管谁入主白宫,德国支持“北溪2号”的立场都不会改变。德国政府明确表示,助力“北溪2号”项目建成将是一项“优先任务”。 据悉,德国东北部的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已经成立了一个“气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负责“北溪2号”项目的设备、材料和物资采购,帮助与管道运营商直接开展业务的所有企业绕过美国制裁。而位于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的格莱夫斯瓦尔德市正是“北溪2号”项目在德国的落脚点。该州州长Manuela Schwesig公开表示:“我们坚信‘北溪2号’是我们成功实现能源转型的必要条件。” 今年年初,该基金已经获得了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议会的批准。该州州政府将为其提供20万欧元的初始注册资金,北溪公司承诺捐款2000万欧元。 德国联邦议院经济事务和能源委员会主席Klaus Ernst表示:“我们将借助这一基金应对那些针对‘北溪2号’项目的制裁。” 据悉,美国1月通过了《欧洲能源安全保护法》,专门针对那些为管道铺设业务进提供检查、检验或认证服务的公司,为此,挪威检验检测公司DNV GL被迫停止了与“北溪2号”有关的所有检测活动。 美制裁实质影响不大 事实上,业界普遍认为,美国三番五次的制裁并没有阻碍“北溪2号”项目的推进,不管施工期拖延多久,顺利“通气”只是时间问题。 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的欧洲主管Naz Masraff表示,美国的制裁只能拖延管道建设时间,但无法阻止其最终完工。“对于坚定推进‘北溪2号’项目投产通气的俄罗斯、德国而言,美国的制裁实质性影响不大。”她说,“欧洲国家和俄罗斯都已做好了继续承压的准备。” “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是欧洲天然气供应的重要保障之一。该项目管道设计长度约1200公里,穿越波罗的海,每年可向欧盟提供550亿立方米天然气。虽然其大部分路段沿用2011年投入使用的“北溪1号”的走向,但“北溪1号”从乌克兰过境,不仅每年需要额外支付20亿多美元的过境费,还要经常面临地缘政治风波带来的断供风险。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指出,对欧盟而言,“北溪2号”项目是其实现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的一个途径,但美国却希望本国天然气成为欧洲的“唯一”选择,这对保障欧洲能源安全毫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