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在厌氧消化中的原位集成,改善不同底物浓度下的甲烷发酵》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8-09-10
  • 将微生物电化学系统(MES)与厌氧消化系统(AD)相结合,通过提高甲烷(CH4)产量,提高整体工艺效率。在不同葡萄糖浓度(2,4,8,10 g/l)下进行CH4发酵,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无电极)操作。2 g/l葡萄糖浓度(MES)和4 g/l葡萄糖浓度(MES)均可得到0.34 l- CH4/g COD的最大CH4收率,分别为1.4倍和2.4倍左右,高于相应控制操作所得的值。然而,在10 g / l,类似的性能(0.07∼l - CH4 / g鳕鱼)观察与控制和MES操作,这可能是由于pH值下降发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积累的过程。在MES环境下,除10g /l外,所有底物浓度的VFAs降解速度都快于MES环境。在MES发酵过程中,VFAs的增强利用是恢复初始pH值下降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较高的底物浓度下,以保持甲烷发酵的最佳pH值。电流和循环伏安曲线表明,MES中CH4的增加是由于电极上的生物电化学反应。

    ——文章发布于2018年9月8日

相关报告
  • 《难降解废水生物电化学系统强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wangyang
    • 发布时间:2020-12-29
    • 2017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约为690亿t,其中难降解废水超过100亿t,主要包括焦化、印染、农药、石油、化工等工业废水,其特点是成分复杂,COD、色度、盐分和毒性难降解物质含量高。 采用传统的生物法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难以使其达标排放,而采用物化处理工艺则存在费用高的问题,因此,对该类废水的处理成为污水处理业公认的难题。 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BES)是新兴的污水处理及资源回收技术,已证实其对印染、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工业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能以氢气、沼气、电能或者中水的形式高效回收资源,是一种结合生物技术和电化学还原/氧化技术优势的耦合系统。该系统阳极和阴极中至少有一个电极会发生微生物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电极上发生有微生物或者微生物代谢产物参与的电子传递过程。近年来,学者们对生物电化学工艺在强化难降解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在影响因素、处理对象多元化等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笔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BES强化处理难降解废水的效能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分析了电极、外加电压、盐度、电化学活性细菌(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bacteria,EAB)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讨论了其在偶氮染料废水、硝基芳烃废水、氯酚废水等典型难降解工业废水强化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BES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 《广州能源所在富氮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氨抑制机理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04
    • 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富氮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中常发生氨抑制,导致产甲烷性能下降。为深入揭示氨抑制机理,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质能生化转化研究室在阶梯性提高氨浓度的厌氧发酵过程中,从产气性能、关键产甲烷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能量及物质流动、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微生物电子传递活性等方面全面揭示了氨抑制机理。研究发现,随着氨浓度增加,甲烷产量降低,发酵体系内挥发性脂肪酸积累,丙酸、丁酸降解甲烷化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值升高,由发酵原料流向甲烷的能量显著减少(图1)。      图1氨对厌氧发酵产气性能、关键反应自由能、能量及物质流动的影响    此外,产酸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产甲烷菌;ATP合成酶的基因丰度显著上升且大分子运输相关基因丰度上升,表明高氨浓度下电化学梯度产ATP途径减弱,细菌底物水平磷酸化产ATP途径增强(图2);且产酸到产甲烷过程相关电子转移的基因丰度显著下降,限制了微生物间电子互营的效率,这是导致挥发性脂肪酸累积和甲烷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发现,推测高浓度氨主要抑制了有机废弃物甲烷化过程的微生物电子传递效率。因此,向发酵系统内补充电子具有缓解氨抑制和提高发酵效率的潜能。       图2. 氨抑制对微生物电子传递活性的影响    以上研究成果以Effect of ammonia on anaerobic digestion: focusing on energy flow and electron transfer为题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郭颖副研究员及硕士毕业生肖凡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李颖研究员。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