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发布最强自动驾驶芯片Orin 计划2022年投产》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2-20
  • 12月18日,NVIDIA发布用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的高度先进的软件定义平台——NVIDIADRIVEAGXOrin?,该平台内置全新Orin系统级芯片。该芯片由170亿个晶体管组成,凝聚着NVIDIA团队为期四年的努力。

    Orin系统级芯片集成了NVIDIA新一代GPU架构和ArmHerculesCPU内核以及全新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加速器,每秒可运行200万亿次计算,几乎是NVIDIA上一代Xavier系统级芯片性能的7倍。

    Orin可处理在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中同时运行的大量应用和深度神经网络,并且达到了ISO26262ASIL-D等系统安全标准。

    作为一个软件定义平台,DRIVEAGXOrin能够赋力从L2级到L5级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开发的兼容架构平台,助力OEM开发大型复杂的软件产品系列。由于Orin和Xavier均可通过开放的CUDA、TensorRTAPI及各类库进行编程,因此开发者能够在一次性投资后使用跨多代的产品。

    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打造安全的自动驾驶汽车,也许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最大计算挑战。实现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投入呈指数级增长,面对复杂的开发任务,像Orin这样的可扩展、可编程、软件定义的AI平台不可或缺。”

    NavigantResearch首席研究分析师SamAbuelsamid表示:“NVIDIA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长期承诺,以及其创新的端对端平台和工具,已经构成了一个广阔的生态系统。几乎每家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企业,都在其计算堆栈中使用NVIDIA的解决方案。Orin可以看作是整个行业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将帮助我们在这个技术不断发展的行业中书写新的篇章。”

    NVIDIADRIVEAGXOrin系列将包含一系列基于单一架构的配置,并将于2022年开始投产。

相关报告
  • 《华为计划大力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4-08
    • 据国外媒体报道,华为计划大力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以与美国和中国的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自动驾驶是近几年汽车行业的一大热点,也是苹果、谷歌等公司都看好的一个领域。自动驾驶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并且会有不错的增长势头。 消息人士表示,华为设定了一个内部目标,即到2025年成为中国领先的自动驾驶汽车平台供应商。 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力,将使其与包括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Waymo、英特尔旗下的Mobileye、特斯拉、苹果,以及百度在内的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到目前为止,在所有类型的自动驾驶技术中,谷歌、英特尔、英伟达等美国公司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但华为在通讯芯片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具有优势,而这些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 去年8月份,华为在深圳正式发布商用的人工智能(AI)芯片——Ascend910(昇腾910)。这款芯片是一款具有超高算力的AI处理器,其最大功耗为310W,华为自研的达芬奇架构大大提升了其能效比。该芯片能够“训练”自动驾驶算法,并促进未来联网汽车的发展。 去年,华为成立了一个新的业务部门,专注于开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同年,该公司展示了搭载自己芯片的自动驾驶技术,同时还宣布与奥迪、丰田汽车和标致雪铁龙(PSA)合作开发联网汽车。 去年6月,外媒报道称,华为正在与国内及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厂商合作,计划最早在2021年推出自动驾驶汽车。 去年9月,华为、腾讯、滴滴、小马智行等70余家企业成立了“自动驾驶联盟”,该联盟旨在推动自动驾驶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应用落地。
  • 《英伟达推出新的车载人工智能芯片,并宣布跟大众的合作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09
    • 2018 年拉斯维加斯 CES 消费电子展的媒体日第一天,半导体设计公司英伟达(Nvidia)正式宣布此前发布的车载自动驾驶芯片 Drive Xaiver 已经开始向客户交付。 相比于 2016 年 9 月首次发布的 Xaiver 芯片,这次交付的版本在制程工艺上进行了升级,从台积电的 16nm FinFET 工艺升级为 12nm FFN。 FFN 三个字母中,FF 即 FinFET,而 N 则代表 Nvidia,是台积电专门为英伟达优化过的制造工艺。采用这种工艺的好处在于相同面积的芯片上能容纳和封装更多晶体管,能够直接提升计算性能。 受益于此,Drive Xaiver 所包含的晶体管数量从 70 亿增加到了 90 亿,计算性能也从 20TOPS 提升至 30TOPS,功耗为 30W。 TOPS,是半导体行业衡量处理器在深度学习应用上的性能表现时所用的单位,即 Tera-Operations per Second(万亿次运算每秒)。 在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汽车厂商现在能拿到的性能最强的车载芯片就是 Drive Xiaver 了。英特尔旗下 MobileEye 今年的自动驾驶芯片 EyeQ4 只有 2.5TOPS,而更强的 EyeQ5 要等到 2020 年才能交付。 对于最终的汽车用户,这些单位和概念的意义其实并不大。TOPS 只是衡量一款芯片的理论性能,不能完全代表自动驾驶车实际行驶在路上时的体验。 目前,英伟达的自动驾驶平台上已经吸引了传统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地图厂商、传感器厂商等各类企业。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由于中国监管部门对自动驾驶车上的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和相关技术使用并不放心,所有国内外的自动驾驶厂商都需要遵循相应的技术标准,并且车载导航要使用拥有地图牌照的公司提供的数据和服务。 这意味着,像奥迪、丰田、福特等国外品牌在中国需要在软件和系统层面单独做出适配,才能负责监管要求。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表示,目前英伟达的自动驾驶平台已经可以同时提供这两种软件开发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受益于跟百度的合作。 除了百度,变速箱厂商采埃孚、打车服务 Uber、以及前 Google 自动驾驶负责人创办的 Aurora 也都宣布采用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芯片。 在软件工具和安全性方面,英伟达跟黑莓 QNX 和 TTTech 公司合作车载操作系统,并通过测试车辆收集回来的真实路况数据模拟出一个虚拟的自动驾驶路测环境。 通过英伟达提供的测试工具,自动驾驶工程师可以随意调整车上的摄像头位置和角度,并在模拟环境下操控另一辆车来测试自动驾驶算法的反应。 如果佩戴上 VR 眼镜,开发人员还能在 VR 模式中实际感受自动驾驶车的行驶过程。 除此之外,英伟达还跟大众汽车合作,未来大众自己的智能车载系统 I.D. Buzz 将采用英伟达 Drive IX 平台提供的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技术来实现车主个性化体验。 总起来看,英伟达今年的重头戏仍然是继续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向前走。但最终将平台和各家林林总总的传感器和技术方案整合起来,成为一辆能开上路的汽车,还要依靠那些车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