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生殖器疱疹病毒疫苗开发失败的缘由》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9-06-17
  • 生殖器疱疹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为生殖器疱疹开发有效疫苗的努力基本上失败了。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探索了其中的原因,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导致更好的疫苗。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6月1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igrant memory B cells secrete luminal antibody in the vagina”。

    论文通讯作者Akiko Iwasaki及其同事们在接种抗单纯疱疹病毒2(HSV-2)疫苗的小鼠中开展了几项实验。这些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在这种疫苗接种后身体产生的HSV-2抗体并不出现在最需阻止感染的阴道腔内。他们还了解到当专门的免疫细胞(称为记忆B细胞)被物理吸引到生殖部位时,它们会产生抗体并这些抗体插入到内阴道组织中。Iwasaki说,让这些抗体仅在血液中循环不足以阻止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并且未来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提供保护性抗体。

    这些研究人员说,这些结果可能解释为何迄今为止开发的疱疹病毒疫苗没有起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还支持一种不同的疫苗接种方法,比如Iwasaki实验室一直在研究的“初免-吸引(prime-pull)”疫苗策略。这一策略涉及将触发整个身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常规疫苗(初次免疫,即初免)和在阴道组织中将另一种称为记忆T细胞的免疫细胞类型吸引到感染发生的部位的“趋化因子”或者说信号蛋白(吸引)结合在一起。Iwasaki实验室当前正致力于建立一种成功的基于T细胞和B细胞的初免-吸引疫苗策略。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285-1
相关报告
  • 《PLoS Pathog:揭示疱疹病毒在休眠状态和活化状态之间切换的分子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09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新型机制,其在控制疱疹病毒在休眠阶段和感染的活性期之间切换上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疱疹病毒会引发唇疱疹和生殖器疱疹、新生儿的致命性感染、脑炎和角膜失明等。 对这种病毒进行治疗比较困难,因为其常常隐藏在神经细胞中,其会在几个月或几年之后重新被激活引发患者感染。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疱疹病毒会在潜伏阶段和裂解阶段不断切换,处于裂解阶段时其会出现开始进行复制,这依赖于包裹DNA的染色质的紧密程度。 研究者Luis M. Schang说道,疱疹病毒引发的所有问题都源于其从潜伏阶段/休眠阶段再度激活了,这就是抗病毒疗法为何无法有效治愈疱疹病毒感染,以及为何目前研究人员并不能开发出有效的靶向性疫苗的原因了,潜伏和再度激活时科学家们从事疱疹病毒研究的重点方向。当疱疹病毒进入到细胞中,细胞就会尝试通过将病毒DNA紧密缠绕在组蛋白上并压缩到染色质中的方式来保护自身免受影响,这就会使得病毒进入休眠状态,但如果细胞不能成功的话,染色质就会松散地将病毒DNA捆绑在一起,从而使得病毒DNA很容易进入到细胞核的基因中,这样其就会利用细胞及其来开启病毒自身基因的表达,从而进入到裂解感染阶段。 目前很多研究人员都重点关注疱疹病毒基因组上单一基因在感染期间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被开启和关闭表达,旨在阐明疱疹病毒在休眠阶段和裂解阶段之间切换的分子机制,研究者发现,染色质的动态变化会能调节整个疱疹病毒基因组的开启模式,而这必须在任何单一基因被表达之前发生,这种新型机制就代表了此前研究人员所忽视的一种在整个病毒染色体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的方式。 基于本文研究结果,后期研究人员还将继续深入研究来阐明病毒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来确定是否病毒的DNA能被表达,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经存在治疗疱疹的抗病毒药物了,但有效的疗法或疫苗至今研究人员并未成功开发出来。研究者Schang说道,休眠和基因表达是主要的问题,因为我们对其知之甚少,这也是疱疹病毒研究的一大黑匣子。 本文研究发现或能为研究人员指明方向来深入阐明休眠后病毒再度激活的分子机制,疱疹病毒的潜伏能力阻碍了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疫苗或抗病毒药物的前进步伐,本文研究则能有效帮助研究人员继续前行,开发出有效治疗疱疹病毒感染的新型策略或疗法。
  • 《新研究揭示疱疹病毒的增殖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9-01-18
    •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作者发现疱疹病毒感染机体后会利用人类基因组中的古老遗传物质进行增殖,这一过程与肿瘤增殖的方式十分类似。根据发表在1月份《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结果进一步提供了关于疱疹病毒如何以可能驱动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方式操纵免疫系统的进一步见解。 研究人员发现,疱疹病毒似乎可以操纵一种源自几百万年前的古老RNA,称为人类卫星II RNA(HSATII RNA)。 SATII RNA通常是无活性的,但是疱疹病毒和癌细胞基本上都学会如何激活它,使用这种RNA来操纵它们的环境以帮助它们侵入身体并生长。 研究人员认为,病毒和癌细胞都会发现如何使用这种RNA,因为它们都会迅速发展,以测试不同的策略,以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体内繁殖和扩散。研究人员尚未了解疱疹和癌症是否巧合地采用了这种策略,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是否携手合作。参与这项工作的几位研究人员开创了研究不同类型RNA如何影响肿瘤进化的研究。 “肿瘤的演变可以告诉我们有关病毒的信息,反之亦然,理解一个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治疗另一个,”该研究的一位资深作者Benjamin Greenbaum博士说,他是肿瘤学,病理学和医学助理教授(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Tisch癌症研究所的血液学和肿瘤内科。 “在疱疹感染和癌细胞中观察到的HSATII RNA诱导表明在这些看似不同的疾病中可能会出现共同机制。” 该研究有可能进一步深入了解疱疹病毒如何在结肠炎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作用。 Greenbaum博士说,这是开发可能开发诊断工具的第一步,这些工具可以在癌症和疱疹患者中寻找这些类型的RNA,并在未来使用古老的RNA作为药物的靶点。 “疱疹病毒已被广泛研究多年,但再一次通过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宿主 - 病毒相互作用,我们有幸获得了人类细胞新的调节机制的见解。我们以病毒为中心的研究不仅揭示了病毒的有趣方面感染,但也提供了一个诱导系统,可以加速调查HSATII RNA在其他疾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Nogalski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