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 | 「中辉激光」获数千万 A 轮融资,国发创投领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6-15
  • 近日,苏州中辉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辉激光”)宣布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苏州国资委旗下国发创投领投,老股东北极光创投持续加注。据悉,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研发团队与市场团队的建设。

    成立于 2021 年的中辉激光是一家以碟片激光技术为核心的激光器研发和制造商,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下游集成商提供包括核心光源、高功率碟片激光器等一系列标准化、平台化产品。公司联合创始人、CEO兼CTO颜永振曾在通快(中国)有限公司等头部激光器公司从业多年,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

    中辉激光推出的皮秒碟片激光器,最高功率可达200W,最单脉冲能量500 μJ,可调重复频率100-1000kHz,光束质量 M2 < 1.2,红外、紫外、绿光等三种不同的加工波长均可实现,接下来公司还将逐步推出 500W、1000W 等更高功率等级的产品平台。

    碟片激光器是一种新的激光器技术路线,目前激光器有光纤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等多种类型,其中光纤激光器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原因在于其结构相对简单、易于生产组装维护、适应性强。美国IPG、英国SPI、美国恩耐(nlight)等都是光纤激光器路线的老牌玩家。

    与之不同的是,德国通快(TRUMPF)推出了碟片激光器,这是工业激光器放大技术的另一主流路线。今年4月,通快还发布了新一代 TruDisk 高功率固体激光器,此激光器可实现24 kW激光功率的长时间稳定输出。

    在精密加工的超快激光领域,传统的光纤激光器在200W以内,生产、维护、使用的成本上相对更低,因此其市占比也是最高的。但光纤路线在技术原理上存在短板,比如非线性效应较为严重、平均功率和单脉冲能量天花板较低,且在高放大倍数时寿命较短等问题。

    碟片激光器无论在功率、脉冲能量还是频率上都是有优势的,而且因为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更为紧凑集成,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环境适应性都相对较好,在汽车制造、消费电子、泛半导体、新能源、高端金属加工等领域都有优势。

    对于产品的规划,中辉激光联合创始人、CEO 颜永振表示,今年公司将侧重于皮秒激光器的功率升级和量产销售,并计划从2023年开始,将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推出不同功率的纳秒激光器,为如新能源电池等行业带来加工效率的倍数提升。

    就碟片技术真正的难点,颜永振在采访中提到,碟片激光器技术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公开发明,其真正门槛其实来自于工程化细节中的无数个 Know-How,诸多工程化难题,是阻碍碟片放大技术路线从实验室产品变成连续稳定、高度一致性的批量工业品。这也是全世界范围内仅有少数公司可以实现碟片激光器产业化的最根本原因。

    据公司透露,去年的12月份,公司首批5台的高功率皮秒碟片激光器在苏州工厂下线。公司也与数家主流下游集成厂商完成跑机计划。今年,公司获得某央企两千万设备合同且完成签署并到账。目前公司已具备每年100台的产能,年内预计可出货40台激光器,这也意味着公司今年会初步完成从实验研发到增量扩产的商业转型。

    从市场需求来看,切割、焊接、打标等多种激光技术应用在通讯、汽车制造、 航空航天、医疗美容、军事武器等领域,适用范围广泛。据智研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为 129 亿美元,同比增涨 18.24%,预计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47.4 亿美元。特别是下游锂电行业的产能扩张带动了上游激光器及激光焊接设备需求量的加速增长,这对于碟片激光器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增量市场,切入该领域有利于公司实现快速发展。

相关报告
  • 《微光医疗获数千万D2轮融资 深耕激光医学技术领域》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1-28
    • 深圳市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微光医疗”) 于2022年10月完成数千万D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兴证资本旗下兴证医药基金、兴证金开基金领投。 据了解,微光医疗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深圳,在西安设有研发基地,是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孵化、重点扶持打造的医疗产业公司。微光医疗深耕激光医学技术领域,运用国际领先的光电技术、秉承医工结合理念,致力于微创激光介入创新诊疗器械的自主研发、全球创新与自主生产。 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医疗产业公司,微光医疗自成立起就一直坚持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底层技术开发,打造了以超快激光、光纤导管、图像处理三大板块构成的核心技术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40余项。公司自主研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系统」于2020年4月获批NMPA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正式进入市场并成功实现商业化。自主研发全新「多模态OCT影像系统」于2021年12月获批拿证,这也是冠脉OCT领域首个获批进入临床应用的多模态OCT系统。在激光介入治疗领域,公司多款产品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 自创立10年来,微光医疗研发生产了中国第一台出口科研OCT影像系统、全球第一台“多模态”OCT影像系统、全球第一台移动OCT影像系统、组建了全球第一条全自动OCT光纤探头产线。自2020年OCT产品上市至今,微光医疗OCT产品销售额快速增长,已占据国产心血管OCT产品的领先地位。 此外,微光医疗在其他泛血管、泌尿等诊疗领域,如颈动脉OCT系统、冷激光消融系统等也已取得阶段性新进展。微光医疗也在全力推进核心器件国产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供应链安全。 11月初,微光医疗与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正式签署生态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OCT影像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在心血管介入精准诊断方向开展合作,推进先进诊疗技术和智能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既是西门子医疗全球四大创新中心之一,也是目前西门子全球首家对外开放式的联合创新平台。微光医疗与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的合作,将进一步强化本土生命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前瞻布局。
  • 《万乘基因获北极光创投数千万融资,降低单细胞测序应用门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李丹丹
    • 发布时间:2021-02-07
    • 近日,专注于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整体解决方案开发的万乘基因,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北极光创投独家投资。据了解,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万乘基因自主开发的液体微流控单细胞测序仪及其配套的多组学试剂的市场推广,并扩大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服务的范围。 万乘基因成立于2018年2月,采用更具操作便利性、设备功能性和试剂拓展性的液滴微流控技术,打造了拥有国际先进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万乘基因平台。过去3年间,万乘基因从上游仪器、试剂,和下游应用开发两端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