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再破我国碎软煤层定向钻进孔深新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01
  • 5月16日,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煤矿井下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技术在淮南矿业集团勘探公司实现最大钻进纪录556米,再度刷新了我国碎软煤层定向钻进的孔深纪录。

    碎软煤层长距离定向钻进抽放瓦斯是保证抽、掘、采平衡和防突措施落实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这一技术一直存在两个难题,一是钻进过程中容易发生抱钻,导致成孔失败;二是不能使用水动力驱动导致常规定向测量技术难以顺利应用。

    西安研究院自主开发的煤矿井下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技术以气动定向钻进技术解决了排渣、难以成孔的问题,以无线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解决了钻孔轨迹策略的问题。碎软煤层定向钻进系统采用新型变幅装置,能实现多种钻孔角度和钻孔高度的调节;其装备的电磁测量系统抗震性能突出、传输数据快速稳定、测量精度可在全空间范围内小于1.5度。该技术在煤矿井下本煤层,尤其是薄煤层的双层孔或多层孔施工、邻近层瓦斯抽采钻孔施工、穿层孔施工具有极强的适用性。

    该技术先后分别在山西、淮北、淮南等矿区以437米、456米、516米的孔深创造了我国煤矿井下碎软煤层定向钻进的最大钻进纪录。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技术的成功研发和成功应用,解决了碎软煤层定向钻进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碎软煤层区域递进式高效瓦斯治理的模式,降低了碎软煤层开采的风险和难度,为国内碎软煤层矿区实现降本增效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原文来源:https://coal.in-en.com/html/coal-2614938.s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突破我国特厚缓倾斜煤层冲击地压超前区域精准防治技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05
    • 日前,由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承担顶板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治理冲击地压工作的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宽沟煤矿的工作面,已安全通过了单面见方冲击危险影响区域。这标志着我国特厚缓倾斜煤层冲击地压超前区域精准防治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填补了行业空白。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宽沟煤矿煤层具有特厚缓倾斜的特点,此类煤层在我国有广泛分布。因其地质条件复杂,原生裂隙及应力场不明晰,工作面受力情况非对称等原因,导致该类煤层的冲击地压超前区域防治,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 针对这一难题,西安研究院组织技术团队展开攻关。在认真研究覆岩运移特征及规律的基础上,攻关团队提出了利用复合强推等工艺技术,突破了定向钻孔下行通过构造带的难题;采用优化孔中压裂工具组合、大排量小间距压裂等方法,实现了特厚缓倾斜煤层冲击地压区域超前精准防治。与此同时,为规避治理出现治理盲区,保证坚硬顶板的弱化效果,构建了以孔内瞬变电磁探测、应力在线监测、微震监测、支架阻力监测和孔内窥视等多种监测方法相融合的时空一体化技术体系,实现了对顶板区域改造效果及治理情况的精确定位和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治理后的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采空区悬顶面积显著减小,完全取代了以往在上顺槽和工作面中部所采用的炸药爆破方法。煤矿顶板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治理冲击地压技术,将为我国特厚缓倾斜煤层冲击地压超前区域精准防治打开新的思路,该技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巨大的推广前景。
  • 《“DeepSeek”启示录: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以“智能勘探”助力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开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19
    • 当“DeepSeek”遇见“深地探测” 近期,科技领域“DeepSeek”(深度求索)概念引发热议,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穿透表象、挖掘深层价值。近年来,在中国能源行业的“深地探测”上,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正以一场“向地球深部进军”的科技革命,诠释着“DeepSeek”的产业实践——通过智能勘探技术穿透千米岩层、破解地质密码,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动能。 透明地质:从“盲人摸象”到“透明矿山” 传统煤矿勘探如同“盲人摸象”,从地面到井下开展了很多的勘探工作,但是这些数据是碎片化的、对于地质的认识是离散化的。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涅石透明地质专家系统”,恰似为煤矿复杂的生产系统配备了井下高精度地图,为采掘安全生产提供实时精准地质导航。应用AI+地质数据融合算法,实现了煤矿地质结构的具象化、致灾因素的显性化、复杂工况的简单化。采煤工作面地质模型的精度可达15cm。地测工作效率提升30%-50%,地质异常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85%,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了科技支撑。 智能钻探:让钻机“听懂”岩层的语言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西安研究院的系列智能定向钻机以“AI+高端制造”重新定义了煤矿井下勘探的边界。国内首套“煤矿井下智能钻探机器人”搭载了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具备钻杆自动装卸、系统故障诊断、钻渣自动收集、远程智能控制等功能,能够自主识别岩性并实时调整钻进参数,实现自适应定向钻进施工;依托井下5G通信技术,实时上传钻场及钻机状态信息,为钻探施工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助力数据实时采集与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勘探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定向长钻孔施工深度突破 3350m,中硬岩层Φ300mm顶板高位钻孔一次扩孔深度创造了701m的世界纪录。 智能物探:高效采掘的“科技盾牌” 针对煤矿井下隐蔽致灾地质体精准探测这一行业难题,西安研究院创新研发了包括随采地震、随掘地震、随钻地震、长掘长探在内的多项智能化探测技术和配套装备,并成功构建采掘协同三维动态地质建模系统。该技术体系突破了传统静态地质建模的技术瓶颈,通过融合多物理场耦合监测手段,在复杂采掘扰动条件下实现了对隐蔽致灾地质体的精准动态监测。目前,已成功实现隐伏导水裂隙带发育形态、断层位置信息及陷落柱导渗通道等关键致灾要素的高精度识别,定位精度达到90%以上,识别精度达到亚米级(0.1-1米),为煤矿透明地质构建提供了新一代智能探测解决方案。迄今为止,该技术已在全国23个主要产煤区推广应用,有效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 站在“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协同发展的新起点,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正加速构建“智能勘探+绿色开发”双轮驱动战略,以“DeepSeek”精神为内核,聚焦能源产业智能化、低碳化转型,朝着建设矿山地质保障领域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的目标奋进,为煤炭行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