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废油变燃油!国产商用飞机完成首次加注生物航空燃油飞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06
  • 6月5日,两架国产商用飞机加注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空燃油,完成首次飞行任务。

    这两架飞机是一架国产ARJ21支线飞机和一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它们分别从山东东营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的飞行后,平稳着陆。本次试飞所使用的航空燃油用餐饮废油提炼而成,并以40%的比例与普通航空燃油调和。这次成功试飞,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绿色航空技术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1635.html
相关报告
  • 《日本首次成功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航空燃料》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21
    • 6月7日,日本环境能源有限公司、北九州市大学和HiBD研究所利用HiJET专利技术,成功地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ASTM D7566附件2的生物航空燃料。这是日本公司或大学首次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航空燃料。 HiJET专利技术是环境能源公司与HiBD研究所一起于2019年获得的专利技术,这项技术开发了一种改进的催化剂,以动物和植物脂肪和油(如废食用油)为生产原料,可以在比现有技术更低的压力和温度下生产生物航空燃料,该燃料与由化石燃料生产的航空燃料具有类似的化合物组成,符合可持续航空燃料国际标准ASTM D7566的附件2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防止碳氢化合物的芳香化,同时在氢化过程中去除脂肪和油中的氧原子,然后将其异构化,使其即使在飞机飞行的零度以下环境中也不会冻结,从而改善其流动性。采用专利改进后的催化剂和工艺成功地生产出了一种凝固点低于-65℃、芳香烃浓度低于0.05%的燃料,符合生物喷气燃料的国际标准,同时与传统燃料相比,芳香化程度降低了80%以上。 目前NEDO与环境能源有限公司、北九州大学和HiBD研究所正在为新开发的生物航空燃料生产工艺的商业化建设一个中试示范工厂以实现连续运行。在扩大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规模期间获得的数据也将用于生物柴油和仿石脑油的商业化,从而为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
  • 《航空燃油成全球油市最大变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05
    • 受益国际油价回升至60美元/桶之上,航空燃油价格在2月底冲上近13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航空业承压最重 标普全球普氏汇编的数据显示,2月中旬,美国航空燃油价格达到一年多以来的新高,约1.67美元/加仑,预计第一季度航空燃油价格较去年第四季度平均水平将上涨32%。 瑞杰金融集团航空行业分析师Savanthi Syth称:“我们此前预计下半年会出现这样的价格水平,但2月就出现了。不过,美国本土航空需求仍低于预期,航空公司现金流消耗速度正在加快。” 航空燃油价格上涨无疑让美国的航空公司“烧钱”更加凶猛。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四大航空公司:达美航空、美联航、美国航空和西南航空,去年总共损失超过310亿美元,目前每天的亏损额仍高达1.5亿美元。虽然美国航空业获得了400亿美元的联邦资助和数十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但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员工补偿,无力负担价格走高的航空燃油费用。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指出,航空燃油费用约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1/3,因此航空燃油的价格长期以来一直左右着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并对整个航空业都有影响,过去10年中,航空燃油成本约占航空运营成本的14%-31%。 美国航空公司曾将今年视为“复苏的一年”,但现下已经无法如此肯定。该公司表示,目前其客运量仍比疫情前的水平低65%,航空燃油价格每上涨1美分/加仑,该公司今年的航空燃油支出就会增加3800万美元。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8日当周,美国航空燃油的需求达到近150万桶/日,为去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但至2月5日当周就回落至130万桶/日。花旗汇编数据显示,今年迄今,美国航空燃油的消费总量比去年减少近1/3。 需求恢复缓慢 IATA指出,全球航空燃油的需求恢复地区分化十分明显,表现好的中国航空业已率先走出低谷,但国际航线的客流量拐点来临会晚一些。 一位资深航空燃油交易员表示:“从短期来看,航空燃油的需求没有复苏的迹象,并将滞后于油价的复苏。” 事实上,业内普遍预计,疫情的反复使得航空业迅速复苏的希望落空,今年航空燃油整体需求前景黯淡。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贸易流向数据供应商Kpler的数据显示,全球航空燃油浮动存储量已经反弹,2月初已从1月的250万桶左右,上升至约400万桶。 研究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预计,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全球航空燃油的需求将分别保持在540万桶/日和570万桶/日左右,远低于2019年790万桶/日的平均消费量。 路透社指出,随着疫苗持续接种以及各国本土航班的增加,航空燃油需求的低迷情况有望从下半年开始改善。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的分析师Suzanne Danforth表示,预计第三季度末至第四季度,随着疫苗的普遍接种,航空燃油的需求将开始明显增加。但美国银行认为,航空燃油需求的缓慢复苏将至少再拖累全球石油需求两年,今年第三季度,航空燃油的需求才有望首次出现“有意义的”反弹,到2023年有望恢复到800万桶/日左右的水平。 雷斯塔能源表示,航空燃油始终是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影响最严重的燃料,不管疫情如何反复,其都要比其它燃料花费更长时间恢复到疫情前的需求水平。 成影响油市最大因素 鉴于航空燃油需求的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已被市场视为影响今年石油需求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油价网撰文称,近期国际油价攀升,让市场普遍看到了油市供需趋于平衡的希望,但市场中仍存在一个拖累需求增长的重要指标——航空燃油,其是阻碍油市平衡的唯一不可控因素。 国际能源署(IEA)指出,2019年,经合组织国家石油需求中近10%来自于航空燃油,去年这一比例降至6%。相比之下,2019年和2020年的汽油需求仍然保持在30%左右。 事实上,业界普遍认为,航空燃油需求的恢复将是最困难的,因为国际旅行不太可能很快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而各国国内航空的需求只能暂时提振航空燃料需求,长途国际旅行才是航空燃油消费中的主力。IEA的数据显示,长途航班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是地区航班的35倍左右,占航空业燃料消耗总量的1/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