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结核病新型诊断工具——自动化MODS在资源有限地区使用情况的评价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4-12-23
  • 目前迫切需要一些简单、快速且经济实惠的诊断测试方法用于减轻结核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巨大疾病负担。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MODS)虽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但生物安全性和检测效果方面的担忧使其尚未被广泛使用。基于此,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泰国清莱TB/HIV研究基金会、世卫组织跨国结核病实验室(SRLN)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评价了自动化MODS(与MODS的操作原理相似,但也作出了一些重要修正,使其在检测资源有限地区人群结核病方面能够很好地替代MODS)在资源有限地区人群结核病检测方面的应用状况,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11月5日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研究人员于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间连续采集了清莱17家医院内临床诊断为结核与非结核人群的痰标本,用于在预先设置好的环境下比较自动化MODS与金标准液体培养法——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管(MGIT)960外加MPT64快速检测试剂盒在鉴别结核病和非结核病样本以及区分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样本方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共有360份标本用于评估,根据MGIT 960的检测结果,其中221份标本(61.4%)的结核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139份(38.6%)为阴性。针对221份真阳性标本,采用自动化MODS检测出阳性标本212份,阴性标本9份(灵敏度达到95.9%;95%置信区间[CI]为92.4%~98.1%);针对139份真阴性标本,采用自动化MODS检测出阳性标本135份,阳性标本4份(特异度达到97.1%,95%置信区间[CI]为92.8%~99.2%)。此外,研究发现用于自动化MODS检测的阳性标本平均培养时间为10天(四分位区间为8至13天)。

    综上所述,自动化MODS在资源有限地区是一种有效且代价敏感的替代性结核病诊断工具。

相关报告
  • 《一种基于自动化数字显微镜的新型算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8-31
    • TBDx自动化显微镜是一种通过处理数字显微图像来鉴定抗酸杆菌的新技术。将TBDx作为诊断算法的一部分可以提高结核病的诊断效果,但其性能特征尚未得到正式地测试。基于此,来自南非国立传染病研究所(NICD)及比勒陀利亚大学、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博格公共卫生学院、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评估了TBDx自动化显微镜系统在结核病诊断算法中的应用,其相关成果于2015年6月15日发表在《美国呼吸与危重医学杂志》第191卷第12期上。 研究采用常规涂片镜检、TBDx显微镜以及液体培养三种方法同时对从结核病患者中提取的准样本进行处理,同时采用Xpert MTB/RIF(GXP)检测法对所有TBDx测试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并比较了采用Xpert MTB/RIF检测TBDx测试阳性标本以及采用TBDx显微镜检测结核标本两种算法相较于金标准液体培养基培养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结果显示,在1210份样本中,有1009份样本适宜接受评估,其中109份样本为结核杆菌培养阳性;在TBDx系统检测的277份样本中,有87份为阳性;被GXP方法证实的TBDx低阳性检测结果的敏感度为78%(85 of 109),特异性为99.8%(889 of 900),还有207份样本(207 of 1,009)需要GXP进行检测;单独使用TBDx的高阳性检测结果的敏感度为62%,特异性为99.7%。 综上所述,将TBDx自动化显微镜应用于诊断算法并联合GXP技术能够改善活动性结核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也能显着降低GXP测试样本数。此外,作为一种单机版显微镜系统,TBDx自动化显微镜的性能相当于一些使用广泛、技术成熟的结核病显微镜。
  • 《结核病诊断技术新进展》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7-04-07
    • 目前,全球结核病负担仍然很重,因而亟需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最初,结核病诊断依赖传统的结核杆菌抗酸染色涂片和培养技术,随后以细胞免疫为基础的结核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获得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久又出现了以结核杆菌特异性核酸扩增技术为代表的分子诊断技术。为了能够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结核病诊断技术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两位学者撰文介绍了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技术和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已获WHO推荐或通过初步验证并正在大规模评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其相关成果发表于《微生物与感染》2016年第11卷第3期。 两位学者将新的结核病诊断技术分成5个方向: 1. 影像学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其中着重介绍了由挪威Radboud大学开发的CAD4TB系统,是一种在数字化x线摄影(DR)胸片基础上建立的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可直接通过软件对DR图像进行分析,目前已发展至第4代; 2. 微镜学诊断技术。其中着重介绍了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以及建立在荧光染色基础上的全自动化读片系统TBDx; 3. 结核杆菌培养技术。其中着重介绍了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管法、自动化MGIT以及TK SLC-L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系统等液体培养技术; 4. 活动性结核病与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技术。其中着重介绍了结核诊断试剂盒QuantiFERON-TB Gold Plus(QFT®-Plus)、IFN-γ诱导蛋白10(IP-10或CXC-10)水平检测、Determine TB-LAM Ag免疫检测试纸条; 5. 分子诊断技术。其中着重介绍了Xpert MTB/RIF检测试剂盒以及TB-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TB-LAMP)。 综上所述,当前已有多种潜力较大的新诊断方法被开发并进行了广泛评估,其中有些方法如Xpert MTB/RIF已通过WHO评估并获得推荐,而更多的方法还在进行临床试验和评价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技术的应用将使人们更快、更迅速地发现结核杆菌感染,从而更好地为结核病预防和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