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布机器人育种家“吉儿”系统》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 李周晶
  • 发布时间:2025-08-18
  • 2025年8月11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学家首次提出作物-机器人协同设计的“双向奔赴”理念,将BT(生物技术)与AI(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通过基因编辑创制“机器人友好”的结构型雄性不育系,并结合深度学习研发出世界首台可自动巡航杂交授粉的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突破杂交育种与制种瓶颈,显著降低育种成本、缩短周期、提升效率。该研究开创了“BT筑基+AI赋能+机器人劳作”的智能育种(BAR)新模式,展现了“AI for Science”在生物育种范式革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重大应用前景。
  • 原文来源:http://www.genetics.cas.cn/dtxw/kyjz/202508/t20250812_7903363.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家发布新型基因编辑技术LEAPER》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江洪波
    • 发布时间:2019-08-02
    • 7月16日,北京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的核糖核酸(RNA)单碱基编辑技术 LEAPER。目前基因编辑体系依赖于外源编辑酶或效应蛋白的表达,导致蛋白过表达引起脱靶、机体免疫反应及损伤等问题,使其在临床治疗应用中遭遇瓶颈。LEAPER不需要引入任何外源效应蛋白,仅用一条RNA就可实现精确高效的RNA单碱基编辑,从而避免了任何由于表达外源效应蛋白而引起的各种潜在问题,因而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基因编辑工具。LEAPER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对RNA分子上绝大多数的腺苷酸位点进行精准编辑。在人的肺脏成纤维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及T细胞中,LEAPER的编辑效率最高可达80%,显示出该技术在疾病治疗中巨大的应用前景。
  • 《最新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发布:生命科学领域的前20位在中国单位任职的学者》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21
    • 2023年10月21日,iNature系统地总结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前20位在中国单位任职的学者,包括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植物科学与农学等8个细分领域: 对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李家洋,裴端卿,孙毅,徐华强,贺福初,汤富酬,邓宏魁,陈晔光,裴钢,种康等人入选; 对于神经科学领域:蒲慕明,龚启勇,鲁白,臧玉峰,李晓江等人入选; 对于生物化学领域:邓初夏,韩家淮,施一公,陈国强,张辰宇等人入选; 对于遗传学领域:朱健康,邓兴旺,杨焕明,张启发,金力,张国捷,张大兵,赵国屏,韩斌等人入选; 对于免疫学领域:管轶,高福,曹雪涛,董晨,姜世勃,田志刚,时玉舫,夏宁邵,秦成峰,魏海明等人入选; 对于医学领域:沈祖尧,陈力元,邓初夏,于君,管轶,高福,高玉堂,曹雪涛等人入选; 对于微生物学领域:袁国勇,肖立华,李兰娟,赵国屏,王福生,张政,黄晓军等人入选; 对于植物科学与农学领域:张福锁,朱永官,赵方杰,张建华,沈其荣,喻景权等人入选; 最后,由于时间比较匆忙,如有任何错误,可直接联系iNature编辑部,方便进一步更正。 本文内容转载自“ iNature”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mHWbI2L8jqb76vziqTQ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