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健康气象服务专报服务慢性病人群》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18-10-10
  • 10月8日,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发布2018年第一期健康气象服务专报《“寒露”遇降温,疾病须防御》。石家庄市裕强社区、桃园社区服务中心将以此为依据,通过家庭签约医生,向慢性病人群进行干预性服务提示。   健康气象服务专报内容包括“未来一周天气趋势预报”“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影响”和“服务提示建议”。家庭签约医生将根据未来一周气温持续较低的特点,提醒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近期发病风险增加,应引起重视,尤其老年人群注意防范。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健康气象团队2018年年初与裕强社区、桃园社区建立合作机制。从10月起遇寒潮、强降温、重污染天气,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将印发服务专报,为慢性病人群提供健康气象服务。

相关报告
  • 《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利用:个体特征与健康信息特征的影响分析》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4-12-26
    • 基于前期质性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本研究旨在揭示慢性病患者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如何利用健康信息以及不同程度健康信息利用(高水平或低水平)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数据,识别影响用户不同程度信息利用水平的条件组合及核心因素。研究发现,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利用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两种模式——以个体特征为核心影响因素的组合模式和以健康信息特征为核心影响因素的组合模式。基于个体特征的组合模式包括以健康信息素养为核心因素的认知能力驱动型、以自我效能感为核心因素的动机驱动型及以健康信息素养与自我效能感为核心因素的双因素驱动型。基于信息特征的组合模式包括信息内容质量驱动型及多因素驱动型,信息内容质量驱动型的核心影响因素为健康信息的论据质量和情绪倾向,多因素驱动型的核心影响因素为信息源专业性、可信度、可执行性和视觉表达型载体偏好。本研究拓展了健康信息行为研究领域,构建了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利用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为改进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信息服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 《COVID-19暴发期间中国的在线心理健康服务》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02
    • 总结了迄今为止中国暴发COVID-19疫情期间针对需要帮助的人群已经广泛实施的几种类型的在线心理健康服务。 首先,截至2020年2月8日,可通过微信调查计划问卷之星搜索与COVID-19疫情相关的72项在线心理健康调查,该调查针对不同人群,包括医务人员、COVID-19患者、学生、一般人群和混合人群;调查范围包括湖北省、其他省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和中国未指定地区。以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南方医院为研究中心,对1563名医务人员进行了多中心调查,发现抑郁症的患病率为50.7%,焦虑为44.7%,失眠者为36.1%,压力相关症状为73.4%。这些发现对于卫生部门分配卫生资源和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医务人员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疫情暴发期间,医务人员和公众已广泛使用带有通讯程序的在线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微信,微博和抖音。此外,有关COVID-19预防、控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本书也迅速出版,并向公众免费提供了免费电子版。截至2月8日,已出版了29本与COVID-19相关的书籍,其中11本(37.9%)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其中包括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 最后,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疗机构、大学、学术团体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广泛建立了在线心理咨询服务,每周24小时免费提供咨询服务。还开发了在线心理自助干预系统,包括针对抑郁,焦虑和失眠的在线认知行为疗法。此外,一些人工智能(AI)程序已被用作流行病期间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例如,AI“树洞行动救援团” 通过监视和分析微博上发布的消息可以识别处于自杀风险的个人,并提醒指定志愿者采取相应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