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机器人大盘点》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5-06
  • 自1960年代臭名昭着的太空竞赛以来,全球各地的航天机构一直在建造,测试和发射各种机器人,每个机器人的设计目的都是向我们介绍有关我们的大气,月球,太阳系及其他方面的更多信息。


      从1970年代苏联的第一架月球车到即将发射的2020年火星,这些机器人执行的任务对人类来说都太危险或平凡,并访问了遥远星球的最偏远,极端地形。

      为了庆祝我们学到的一切以及我们仍然发现的东西,我们汇总了最好的太空机器人清单


      卢诺霍德1

      在NASA的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登上月球的第一步之后,苏联发射了第一架成功的月球漫游车-Lunokhod1。从1970年11月到次年夏天,Lunokhod 1穿越月球表面超过10公里,远离苏联作战。为了将这一成就视为现实,NASA的“火星漫游者机遇”在六年中仅行驶了12公里。Lunokhod 1白天使用太阳能,晚上使用night热加热器,以承受-150°C的温度。它发送回有关月球土壤的数据以及月球陨石坑的一些最初特写视图。


      阿波罗15号月球车

      直到1971年7月,卢诺霍德1号完成了发射,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第一架月球车才降落。作为载人阿波罗15号飞行任务的一部分发射的阿波罗15号月球越野车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驶的飞行器。可行驶的漫游车的美丽之处在于它可以帮助宇航员探索其着陆点以外的地方,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收集更多的奇异样本。而且,在执行任务期间,这辆LRV总共行驶了27公里,即3小时2分钟。从技术上讲,它构成了自那时以来建造和发射的所有流动站的基础。在这张照片中,由指挥官戴夫·斯科特(Dave Scott)拍摄,模块飞行员吉姆·欧文(Jim Irwin)与漫游者以及哈德利山(Mount Hadley)在背景中合影。


      旅居者

      首先,旅居者号是登陆火星的原始机器人漫游车。漫游者以非裔美国人活动家Sojourner Truth的名字命名,在其登陆点Ares Vallis周围的红色星球区域进行了探索。该区域平坦,使流动站能够安全降落,并被认为是古代洪水的发源地。从1997年7月4日着陆到两个月后的最后一次传输,Soyourner寄回了550张火星图像,并揭示了有关土壤,风和天气类型的迷人见解。


      机会漫游者

      在预期任务结束后的15年中,火星机会漫游者于2018年6月10日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进行了最后一次发射。机会于2004年1月降落在火星的Meridiani Planum地区,这是其同胞精神漫游者抵达后的20天降落在地球另一侧的古塞夫火山口。在2011年5月任务结束之前,Spirit记录了将近8公里,而《机遇》则打破了创纪录的45公里。在旅行中,它收集了超过217,000张图像。这张机会自拍是在火星探测器5000周年之际使用漫游者的显微成像仪在奋进火山口的斜坡上穿越“恒心谷”时拍摄的。


      好奇心漫游者

      好奇号可能是最着名的火星漫游者,并且仍在执行中。如图所示,这张自拍照显示了火星大风火山口中维拉·鲁宾岭上的汽车大小漫游车。好奇号于2012年8月6日降落在火星上,最初定型为两年。降落仅六个月后,NASA“无限期”延长了这项任务。它是为评估火星的“可居住性”而建造的,它携带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被送往火星表面,这些仪器可以采集岩石样本,分析其形成和结构并将数据发送回地球。


      右旋

      距家更近的地方是Dextre,这是加拿大航天局(CSA)建造的两臂“远程夹持器”太空机器人,用于协助国际空间站(ISS)。它于2011年2月完成了其第一个预定任务,并一直在协助机上宇航员维护该站。尤其是,Dextre解决了在站内和站外都需要完成的艰巨而常规的工作,这在ISS的外部图片中已取代了其中一个外部摄像头。它由CSA从地球控制,使宇航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在科学实验上。它的每个手臂都有七个关节,它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并可以旋转。然后,每只手都包含一把扳手,照相机和照明灯以及一个用于提供电源,数据和视频连接的连接器。


      劫掠者

      在国际空间站的其他地方,Robonaut项目一直在研究机器人技术,方法是派出人形生物与“太空站”的现役人员一起“生活”。美国宇航局(NASA)宇航员丹·伯班克(Dan Burbank)是第30探险队的指挥官,在国际空间站的命运实验室中与Robonaut 2合影。robonauts是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建造的灵巧类人机器人。最初的模型最近进行了升级,配备了两个“腿”,功能更强大的处理器和传感器,并且所谓的Robonaut 2承担了完成使ISS进入轨道所需的检验工作的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简单,重复或危险的任务。

      未来的机器人

      除了维护和操作其当前的太空机器人机队外,NASA和其他太空机构还正在研究其下一代机器,这些机器将在不久的将来执行任务


      运动员

      如图所示,运动员已经建造完毕,正在接受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测试。它的名字代表全地形六角腿外星探险者,它是一种能够在月球,火星及以后看到的各种地形上翻滚和行走的机器人车辆。它旨在帮助机器人和有人值守的任务,运输和存放有效载荷。例如,第一个版本可以与加油站对接,未来的版本将可以连接到更多的航天器,并且移动速度比火星探索漫游者快100倍,并且可以在几乎所有地形上行驶,包括垂直岩壁。


      火星2020漫游者

      之前所有的火星漫游者都在建造下一个大型火星任务,定于2020年进行。预计于明年7月发射,并于2021年2月登陆,2020年火星漫游者的任务将至少持续到最后一火星年(687地球日)。它看起来与“好奇号”相似,但具有更强大的砂轮设计以及用于将火星岩石和土壤样本取芯的钻头。这是火星探测器首次进行此类演习,这将有助于NASA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火星的地形,地形和历史。

相关报告
  • 《方寸硅片现机器人大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31
    • 首个0.1毫米机器人已经问世。得益于与现有硅电子器件兼容的一类新型制动器(使机器人移动的部件)的发展,科学家创建了行走的微型四脚机器人“大军”。相关成果8月2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1959年,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首次提出微型医用机器人的概念。将电子器件微型化以生产细胞大小的机器人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微米级制动器系统,该技术一直受到限制。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arc Miskin及其同事展示了一类新型电化学制动器,克服了这个问题。这些制动器构成了机器人的腿,其尺寸小于0.1毫米(约为人的头发宽度),当受到激光刺激时,就会弯曲,产生行走动作。研究人员在一块4英寸的硅片上制造了超过100万个行走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由板载硅太阳能电池驱动。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已知的第一个尺寸小于0.1毫米的机器人,其中板载电子装置用于控制驱动。该机器人很坚固,能在高酸性环境和较大温度变化中生存下来,并且可以通过皮下针头注射,为探索生物环境内的应用带来了可能。 不过,这些机器人目前功能有限,它们比其他游泳机器人慢,不能感知环境,而且缺乏综合控制。但研究人员认为,它们与现有硅技术的兼容性使其能够开发出更多功能。(晋楠)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626-9
  • 《2017年干细胞产业政策大盘点》

    • 来源专题:广东省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路线图信息服务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9-21
    • 2017年,国家对于干细胞相关政策发布愈加频繁,这反映出国家层面对干细胞科技的发展和整个干细胞行业的重视与关注。那么,今年有哪些相关政策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1月12日:发展改革委印发《“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发展重大疾病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新疫苗、新型细胞治疗制剂等多个创新药物品类,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月24日:科技部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 据通知表示,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承担管理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和“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 5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已完成预评审,通过预评审的项目将进入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书)填报阶段。 1月24日:《关于促进上海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中明确将推动细胞及基因治疗等开发和应用,加快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精准医学领域发展。在干细胞研究方面,围绕组织功能修复,在干细胞基础理论与应用方面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实现干细胞在一些重大疾病治疗中的率先突破,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细胞技术与产品,在上海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内领先的再生医学产业链,推动以干细胞治疗为核心的再生医学成为继药物、手术治疗后的第三种治疗途径。 3月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 重点专项专家组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为落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任务,充分发挥专家在项目过程管理中的作用,保障专项任务顺利实施和任务目标的实现,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成立“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专家组。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共9名,由生物中心聘任,任期五年,中国科学院广州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担任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小宁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胡宝洋研究员担任副组长。 5月10日:《“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 《规划》指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正在加速向应用领域渗透,在革命性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和健康等重大问题方面展现出巨大前景。生物技术产业正加速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将深刻地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 5月16日:《“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5月16日,国家科技部、国家卫计委、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要求加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生物治疗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创新治疗技术,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5月24日: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2018申报建议征求意见 科学技术部发布通知,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6个重点专项是: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纳米科技、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全球变化及应对。 5月26日:《“十三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又联合印发了《“十三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肿瘤免疫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等新型诊疗服务列为发展的重点任务,规划中还明确要求加快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临床应用。 5月31日:《“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5月31日,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联合发布《“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规划中明确我国干细胞及转化研究以增强我国干细胞转化应用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我国多发的神经、血液、心血管、生殖等系统和肝、肾、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疗为需求牵引,重点部署多能干细胞建立与干性维持,组织干细胞获得、功能和调控,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细胞转分化,干细胞移植后体内功能建立与调控,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和器官功能再造,干细胞资源库,利用动物模型的干细胞临床前评估,干细胞临床研究。 6月1日:“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示 国家科技部发布消息,对2017年国家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个重点专项包括:“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和“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 其中,备受瞩目的“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共计拟立项达43项,国拨经费数总计94021万元,其中获资助超过2000万元的项目达27个。 9月19日:《细胞库质量管理规范》 为适应我国细胞库产业发展需要,加强细胞库质量管理,促进行业自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业内骨干企业及专家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等相关规定和指导原则,经过多次研讨,起草了《细胞库质量管理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大规模、长期贮存干细胞和/或免疫细胞的机构;不适用于血库、脐血库、生物制品生产用的细胞库以及其他组织库和标本库。 9月28日:干细胞及转化研究试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 10月15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申报指南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15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该指南就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申请资格要求、具体申报方式等具体操作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11月23日:第二批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的公告 11月22日:《干细胞通用要求》 我国首个干细胞通用标准——《干细胞通用要求》正式出版发行,将推动我国干细胞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干细胞通用要求》规定了干细胞术语和定义、分类、伦理、质量要求等六个部分的内容,围绕干细胞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等关键问题,建立了干细胞的供者筛查、组织采集、细胞分离、培养、冻存及检测等通用要求。 到底什么是干细胞,哪些可能是有功能的干细胞,干细胞到底如何应用,所以可能将来在我们的理解里面,干细胞不会再是今天这个样子,不会再是一个干细胞可以美容、可以抗衰,是一个包治百病的一个万能良药干细胞,它有它的使用范围,有它的适应症。 《干细胞通用要求》的发布,将在规范干细胞行业发展,保障受试者权益,促进干细胞转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1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批准上百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 为规范和促进干细胞临床研究,根据《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国卫科教发〔2015〕48号),2017年11月28日,第二批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名单公布。截至目前,国家卫计委会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计公告首批114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其中包括102家医疗单位,首批12家军队医院。 12月22日:细胞治疗产品指导原则出台 为规范和指导按照药品研发及注册的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与评价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