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特福德大学的新研究警告一种油菜抗病基因的风险》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10-12
  • 赫特福德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对油菜主要病原之一油菜黑胫病进行基因抗性的一个重要来源正在变得不那么有效,这可能会给英国油菜育种业和耕种农民带来巨大损失。

    这是英国首次研究表明寄主抗性基因Rlm7在防治油菜黑胫病病原体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方面效果不佳,对植物育种者和农民具有重要意义。当寄主抗性由于病原菌种群的变化而变得无效时,估计因失去商业上可获得的品种,育种业每年要花费500万英镑。

    油菜面临的挑战

    在英国,油菜是第三重要的可耕地作物,在2017的时候收获了220万吨。它是全球第三大植物油资源,被广泛用作动物饲料。然而,有三种主要病害,它们都分布在世界各地,影响油菜导致每年造成全世界15%左右的作物产量损失。其中一种是油菜黑胫病,每年给英国农民带来超过9500万英镑的损失。

    由于一些有效的杀菌剂已无法控制油菜黑胫病,农民更依赖对致病菌有良好抗性的品种。油菜黑胫病是由两种密切相关的真菌植物病原菌——油菜茎基溃疡病菌和L. biglobosa引起的,前者通常被认为更具攻击性。品种中的寄主抗性基因(Rlm基因)对特定的病原菌群起作用,Rlm7基因是英国许多商品油菜品种育成的一个重要基因。

    油菜栽培

    发表在《植物病理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Georgia Mitrousia博士说:“近年来,英国油菜的种植量一直在增加,对英国的农业和英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对油菜产业起到了警示作用,他们希望能够制定出防止商品油菜品种损失的策略。这包括在同一品种中将Rlm基因抗性与数量抗性相结合,并制定战略,轮流开发不同的Rlm基因,以确保未来多年油菜的持续丰收。”

    *一种品种是从一个自然发生的物种中挑选出来的植物或植物群,并育成以增强或保持一组特定的期望特性。

    这项研究得到了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委员会的资助。

相关报告
  • 《ANSES警告说一种新出现的病毒正在影响植物》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0-02-27
    • 法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发布警告,一种新的病毒正在威胁法国的番茄、辣椒和甜椒作物。番茄褐皱纹果病毒(ToBRFV)对易感植物危害特别大。这种病毒可通过受感染的种子、植物和果实传播,也可通过简单接触传播。它可以在不丧失传染性的情况下存活很长一段时间,目前还没有针对这种病毒的治疗方法或品种。2014年首次在中东发现,自2018年以来报告数量一直在增加,先是墨西哥和美国,然后是欧洲和亚洲。在经过专家评估之后,ANSES确认了该病毒在法国传入和传播的高风险,以及对作物的潜在重大影响。该机构重申必须遵守欧洲关于种子和幼苗进口的规定,并对水果进口提出特别要求。报告建议实施适当的监测计划,并确保迅速报告病毒在任何生产区域的存在,以便从这些结构中根除病毒。最后,需要让个人和专业人员了解ToBRFV带来的风险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 《基因技术应用乱象及潜在风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9-01-18
    • 基因技术是生物工程中一种基于基因的技术,在人口健康、农业育种和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基因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奠定了基因技术的基础。此后,由基因工程衍生出的基因技术包括基因检测、基因修复、基因编辑、转基因技术等,其中基因编辑技术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项新兴基因技术。目前主要的基因编辑技术有锌指核酸酶技术(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归巢核酸内切酶(Meganucleases)和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等,其中CRISPR技术是目前最新也最为通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其成本低廉,简单易用,只需花费60美元就可以购买到CRISPR技术所需的基本材料,网络上甚至有免费获得这些材料的途径。 基因技术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基因编辑、植物基因编辑、动物基因编辑和人体基因编辑等领域。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基因技术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改变基因结构来达到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美国再生医学联盟的统计显示,仅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基因疗法领域投资超过10亿美元。CRISPR已经在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细胞中成功进行了位点特异性的DNA切割,未来有望解决一些人类相关疾病;在商业上,已经用于多种转基因农作物中,利用该技术可以将转基因作物的相关外源基因,在发挥作用后敲除,有望使转基因食品更加安全。 基因技术存在的风险 由于基因技术能改造出新的生物体,因此存在一定的误用和滥用风险,主要集中在伦理和安全上。2017年8月,英国广播公司在其网站发表文章,列出了2050年前人类将面临的十大挑战,其中基因编辑技术位列首位,认为该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伦理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技术自身存在风险 作为一项技术,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还存在不完善和不成熟之处。2017年8月,CRISPR发明人之一、华人科学家张锋团队指出,不同个体间存在巨大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会影响CRISPR的精确编辑。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目前走向临床应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其脱靶风险,如果基因编辑过程中出现脱靶可能引发其他疾病或健康风险。 可能存在伦理问题 基因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引发了人们对伦理问题的担忧,目前伦理上争议较大的是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不同国家对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编辑态度不同。根据2014年一项研究显示,在全球39个国家的调查中,有25个国家反对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的修饰,并通过法律来执行这项禁令,其中包括了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以及法国等。另有4个国家已通过文件禁止这类研究进行,但未立法,这其中包括中国。包括俄罗斯在内的9个国家对人类生殖细胞基因修饰的态度不明确,而美国限制人类生殖细胞基因修饰。 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基因技术可以用来发明新的病原体,如果这些病原体发生泄露,或是被用作生物武器,将会造成严重损失。站在国家的立场来看,一种新的技术出现时,它总会想到这种技术不好的一面,可能有什么负面的影响或者潜在的威胁,可能会就此做出一些防御性战略。为此2016年2月,美国情报界年度全球威胁评估报告中,将基因编辑技术列入“大规模杀伤性与扩散性武器”威胁清单。 对基因改造产品监管的争议 基因技术在农业上通常用于植物或动物育种过程的改进。基因改造农产品的潜在风险包括:对病害、虫害、环境胁迫的抗性或敏感性增加,毒性或致敏性的潜在变化,以及非靶标影响等。目前在基因产品的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的争议,下面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无角的奶牛。与大多数肉牛不同,奶牛通常有角。由于人类每天都与有角的奶牛接触,牛角会带来不小的风险,所以大多数奶牛幼年时要去除牛角。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关闭了奶牛体内编码角的基因。这种表现型只是将一些自然界本可以发生的事情重复了出来,因为自然界中有一些牛天生就是不长角的,而有人却觉得这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依据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指出,这种基因编辑的动物要像新的兽药一样,必须经受多年的审查,并遵守药物批准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畜牧业已经开始反抗,要求国会禁止FDA的做法,并将其权力移交给美国农业部(USDA)。 抗褐变的蘑菇。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关闭了蘑菇中引起褐变的酶的基因。这种所谓的“失效”突变模仿了自然界中经常发生的过程,这种情况产生的结果是完全无害的。它与自然界存在的金黄色葡萄或是小型葡萄完全一样,都发生了“功能失活”突变,而这两种葡萄已经被人类安全食用了许多年,并未发现致病效应,也不需要事先获得政府的批准。这种蘑菇实际上已经过USDA仔细审查,认为不值得进一步审查——事实上并不像许多媒体报道的那样“逃脱”了监管。 目前,迅猛发展的基因技术正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在享受先进科学技术带来的种种福利的同时,我国在核心技术的创新以及相关的伦理学和法律法规监管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以确保这一先进技术得到正确而有效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