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研究人员带领团队了解萃取剂现象》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20-03-16
  • 在法国,研究所的团队分离化学Marcoule(东航/ CNRS / ENSCM /蒙彼利埃大学)和他们的外国合作伙伴已经成功地识别和解释神秘的萃取剂之间的协同运作,这一现象自1960年代以来一直存在,但直到现在也弄不清。研究人员称之为ienaics方法。它提供了对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的新见解,这些相互作用发生在解决方案的近邻之外。为此,实验和测量更精确的比迄今发表的十倍进行使用的长椅上聚集在Marcoule和部署在新加坡稀缺实验室严格量化,第一次,萃取剂分子的效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

    同时,CEA,与CNRS蒙彼利埃和雷根斯堡大学的专利这种新方法,涵盖传统萃取剂的组合与non-extractant混合分子助水溶物类,一个家庭没有的化学物质,到目前为止,用于回收,但目前的协同行为,直到现在还没有被确认。

    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该技术的进步有望使生物燃料提炼厂的提取过程更高效、更环保,并为制药行业提供更廉价的分子提纯方法。

相关报告
  • 《过程工程所解决液液萃取技术难题 新型密闭管式萃取器成功应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4-27
    • 液液萃取分离是过程工业中重要的单元操作,传统的箱式混合澄清槽密封性能差,有机相挥发极易带来溶剂损失和严重的火灾隐患。近日,过程工程所自主设计的5套新型密闭管式萃取器在河北兰润植保科技有限公司除草剂原药生产车间替换原有全部间歇釜式生产装置,并实现稳定连续运行1个月,运行后该车间产能由20吨/月提高至104吨/月,有机相挥发损失大大减少。   新装置的成功应用,降低了液液溶剂萃取过程中的溶剂损失和火灾风险,同时也突破了化学制药生产过程中部分特殊液液萃取体系无法连续化生产的瓶颈,提高了生产能力,具有进一步推广至湿法冶金、废水处理、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众多液液萃取领域的示范作用,对提升相关企业绿色化、安全化生产有重要意义。   化学制药过程(如农药)中的液液萃取分离涉及的物系性质较为复杂,如有机相溶剂性、挥发性强;水相酸性强且常含氯离子;待萃物浓度高,萃取前后两相物性差变化大;两相乳化随pH敏感等。采用传统箱式混合澄清槽进行连续生产困难,原有生产过程只能采用釜式间歇操作,产量低且产品质量不稳定。间歇操作过程有机相挥发严重,带来溶剂损失的同时,恶化了工人操作环境,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   资源与环境研究部湿法冶金与先进材料课题组长期从事液液萃取工艺及装备的研究。研究团队根据化学制药过程中两相物系的特殊物理化学特性,采用先进在线测量手段原位获取了两相混合行为和传质数据,结合CFD(计算流体力学)与PBM(群体平衡)模型计算,揭示了液液萃取装备几何结构对两相间微观传质、宏观流动和液滴“破碎-聚并”的相互作用规律,进一步设计出新型高效管式萃取器。据项目负责人王勇研究员介绍,该新型萃取器具有较高的单级效率和更低的两相夹带量;密闭性好、不易泄漏,便于VOC(挥发性有机物)的集中收集处理;适用于强有机溶剂和强腐蚀性体系;特殊的轻相、重相界面调节系统,实现了两相界面的稳定控制;界面污物可在线连续采出、分离,提高了系统连续运行能力。   该项装备技术获得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907700)支持,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 《澳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数据研究珊瑚与藻类的共生关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5-21
    •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揭开珊瑚和生活在其中的藻类之间关系的秘密,将有助于防止珊瑚白化。 在环境压力下,珊瑚和藻类之间的共生关系一旦破裂,珊瑚就会失去能量来源,发生白化现象。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Cheong Xin Chan博士是研究作者之一,他表示目前大多数都是关于珊瑚礁的研究,很少涉及到生活在其中的藻类。对它们共生关系背后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但如果一开始就不了解它们之间的共生关系,又如何能理解它们关系的破裂呢? Chan博士的团队正在利用基因组数据来寻找增强藻类恢复力和帮助珊瑚适应气候变化的基因。珊瑚内的藻类是鞭毛藻类,是一种浮游植物,一种微小的光合生物,它们自己制造食物,从阳光中获取能量。这个藻类家族非常多样化,有些是有毒的,会导致有害的赤潮爆发,而另一些则会发出生物荧光或生长在海冰中,其中许多是自由生活的。 第一作者Raul González-Pech说,藻类基因组大约是人类基因组的一半,它们拥有我们所见过的一些最奇怪的基因组。人类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但藻类细胞的DNA紧密结合,我们仍然不知道它们究竟有多少条染色体。 此前的研究都是基于细菌或寄生虫,研究人员预测这些藻类将有类似的进化路径,但遗传数据显示,它们的运作方式与细胞内的其他生物非常不同。早期对基因组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藻类可能具有有性繁殖的能力,这可能增强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 研究人员想比较共生和自由生活藻类的基因组,以了解不同生活方式和基因组差异之间的关联性。这将为研究它们与珊瑚的共生关系提供更多线索。鞭毛藻对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生存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基因组信息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例如,是什么使这些藻类成功地成为珊瑚礁的共生伙伴,它们如何提高某些珊瑚的耐热性。目前4年时间内研究人员已经对其中9个藻类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生态与进化趋势》(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杂志上。 (张灿影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