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油田两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26
  • 日前,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鉴定,延长油田“大型坳陷湖盆缓岸页岩油成藏理论创新与勘探发现”和“鄂尔多斯盆地浅-超浅层油藏裸眼井区二次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两项科技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缓岸浅湖页岩油缺乏成藏认识指导,难以精准预测页岩油富集区等难题,延长油田科研团队从烃源岩分布及参数研究、储层、成藏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实现了三大突破。第一大突破,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缓岸区发现规模分布的长7优质烃源岩,将长7烃源岩分布范围向东扩展4000平方公里,生烃量增加118亿吨,资源量增加约5亿吨;第二大突破,创新提出了生烃增压是鄂尔多斯盆地湖盆缓岸页岩油富集的有效驱动力,建立了缓岸页岩油“优源供给-剩压驱动-优储富集”成藏模式;第三大突破,配套页岩油甜点有效识别技术,累计落实探明储量超4600万吨,在延长探区东北部建成5个页岩油效益勘探区,近三年累计产油超42万吨,为延长油田每年1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中国油气行业唯一的百年老字号,延长油田东部油区已经勘探开发了120年。针对东部浅-超浅层裸眼井区长期采用单一直井及一次采油开发方式、开发效果差的问题,延长油田科研团队将水平井协同体积压裂等先进技术引入,形成了致密油难动用储层剩余油识别新技术,创新提出“封固裸眼+立体井网+体积压裂+多方式补能”二次开发模式,在延长油田浅-超浅层致密油油藏新建产能170余万吨,储量动用程度提升40%;利用浅-超浅层裸眼井区开发中后期联合井网重构技术,实现了延长组长6的4套小层同步立体开发;首创了浅层水平缝油藏高效压裂、时序能量调控、智能采油等工艺技术体系,使水平井初期产能提升2-3倍。该成果2020年-2024年累计增油超百万吨,采收率提升5个百分点,同时节约土地1.2万亩、水资源165万方,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90443-1.html
相关报告
  • 《长城钻探两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11-13
    • 11月初,长城钻探公司工程院研发的“稠油热采水平井分段完井技术及推广应用”和“连续管电控定向钻井技术”两项科技成果,经集团公司科技评估中心鉴定,认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集团公司专家组一致同意两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第一项科技成果“稠油热采水平井分段完井技术及推广应用”针对热采水平井注汽不均、水平段动用差、单井产量低等开发矛盾,研制了采用热膨胀剂和复合高分子材料的耐高温长密封管外封隔器,以及具有“双向机械+自溶”解封功能的注汽封隔器,开发了水平井热采参数优化设计软件,达到储层分段精细开发和分段同采开发效果。第二项科技成果“连续管电控定向钻井技术”,发明了电液机控一体化连续管钻井有线轨迹控制系统,研制了连续管钻井反扭矩自动平衡工具和连续管钻井可过电缆振动减阻工具,解决了连续管不能定向钻进的难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连续管钻井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 《我国新一代煤制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5-24
    •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丁云杰研究员和朱何俊研究员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煤制油技术——“炭载钴基浆态床合成气制油技术”,日前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技术创新性强,解决了传统费托合成钴基催化剂存在的价格昂贵、液体产品选择性较差等技术问题。 据介绍,由丁云杰和朱何俊团队研制的高性能钴基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活性、柴油馏分选择性和稳定性,填补了国内钴基费托合成浆态床工业的技术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长,2020年已高达73.6%。目前,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以上。未来较长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制清洁燃料和化学品的研制开发,对于缓解我国石油供应不足,实现石油化工原料替代、油品清洁化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目前,采用新一代煤制油技术的炭载钴基浆态床合成气制油示范装置已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并实现达产达效。该装置于2013年在榆林开工建设,2017年实现40%负荷运行,产出了合格的液化气、稳定轻烃、费托轻蜡和费托重蜡等产品。2019年实现85%负荷运行,2020年7月实现100%负荷运行。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组织专家组对工业示范装置进行了连续72小时考核标定,装置实现了103%负荷的运行,合成气总转化率达到98.7%,为后续大型商业化装置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发展科技部经理张马宁介绍,该技术使用的钴基催化剂费托合成中不产生CO2,能够降低费托合成单元循环气体压缩能耗,并可以省去脱碳单元,降低吨产品能耗和企业成本。此外,炭载钴基催化剂运行产生的废催化剂,经简易焚烧处理后,可烧掉炭载体,并能回收金属钴,实现了低固废甚至无固废的绿色环保目标。(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