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1-31
  • 春节临近,年货采购成为市场上最大的热点。无论是线下超市商场,还是线上“节日”“会场”,丰盈喜庆的气氛几乎无处不在。跨过元旦迎春节,每年这段“黄金”时间,中国消费市场的热度一路走高。而回顾2017年,亦可谓新意不断,亮点频出。看得见的是热度和活力,背后则是消费作为第一驱动力带动的中国经济增长。
      基础作用仍保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比2016年净增3.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连续第1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5年前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消费连续第四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继续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网上零售也在上年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增长32.2%。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7.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消费也进入了需求多元发展、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新阶段。从后期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消费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日前也指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出现了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巨大的国内市场,我们相信这个4亿人左右而且快速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开放市场,将对全球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新兴“玩法”花样多
      2017年,消费市场可谓“新招”连连。从便利蜂、缤果盒子等无人便利店,到阿里巴巴自营的盒马鲜生、京东推出的“7Fresh”、永辉超市打造的超级物种、美团点评推出的掌鱼生鲜……各种新业态层出不穷。
      超市、百货等传统零售业态积极转型,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不断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则进一步助力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更注重消费者体验,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零售业态不断涌现。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孟庆欣评价道,“新兴业态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零售业企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这也构成了2017年消费市场的四大特点,即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农村和中西部消费发展加快;高品质商品和服务需求旺盛;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中国商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2018年元旦春节市场分析也指出,居民消费已转向对品质、绿色、智能的需求。2017年,绿色、智能、中高端商品销售增长明显。例如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77.7万辆,同比增长53.3%;运动手环、扫地机器人、平衡车等智能商品受到消费者青睐;通讯器材类商品继续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
      供应稳定抓转型
      消费需求的变化,也牵动着中国消费品供给的格局。
      2017年,消费品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医药、汽车、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都保持两位数增速,明显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这在投资上也有所反映。随着消费升级的逐步推进,与消费直接相关的通信、文化体育娱乐和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增长较快。2017年,汽车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加快5.7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5.3%,加快9.5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2.9%,教育投资增长20.2%,均明显快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平均水平。
      不过,消费品的供给水平仍待提升。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消费品工业形势分析课题组撰文指出,虽然我国消费品工业在品种、品牌、品质方面得到不断提升,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依然艰巨。从满足需求看,我国部分消费品的产品结构尚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例如营养健康类食品、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产品、高端旅游装备等中高端产品发展缓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2018年,中国消费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仍将是主线。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18年消费市场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新需求也将得到更好地满足。

相关报告
  • 《消费连续四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2-05
    • 增速连续多年快于GDP,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四分之一,消费正在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消费连续四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引擎。2013年至2017年,消费年均增长11.3%,实际增速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快3.2个百分点。   这与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消费数据可相互佐证。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8%,连续四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与消费有关的行业正在成为税收增长的新亮点。商务部昨日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批发和零售业税收收入达21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增速比税收总额增速快9.5个百分点,对税收增长贡献率达23.5%。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消费平稳增长,充分发挥了经济稳定器的作用。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今年消费增长将稳中有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新年伊始,经济先行指标的表现就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从官方制造业PMI的细分指数来看,1月份,消费品制造业PMI 为52.7%,环比上升0.3 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和制造业总体水平1.8 和1.4 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PMI 均位于53%及以上的较高水平,扩张动力较强。   首创证券宏观分析师分析称,考虑到每年1月和2月都有春节因素在内,消费品制造业PMI指数同比增长加快不能完全归结于春节因素,可能更多的还是由于消费扩张进一步加速。   近期地方2017年经济数据相继公布。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各地居民收入增速普遍高于GDP增速。在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各地制定的居民收入增速目标也普遍高于GDP增速目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居民收入的改善正在逐渐传导到消费,居民收入增速的反弹对于今年消费增速有很强的支撑作用,预计今年经济增速将维持在6.8%左右。
  • 《新兴经济持续带动全球煤炭消费量增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3
    •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呼吁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发达国家正在减少甚至停止使用燃煤发电,以应对煤炭燃烧带来的各种污染问题。不过,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煤炭消费量仍持续增加,仍将是全球煤炭消费量增长的主要支撑。 众所周知,煤炭是最肮脏的化石燃料。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每百万英热单位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10磅(95.25千克),而每百万英热单位的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分别为160磅和117磅。 英国石油公司《2020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尽管2019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同比略有下降,且过去5年来一直平稳下降,但过去10年内,全球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0.8%。 数据显示,亚太地区是主导着全球煤炭消费趋势。全球十大煤炭消费国中,有6国位于亚太地区。2019年,印尼和越南煤炭消费增长率分别为20%和30.2%。 另外,中国也是全球主要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2019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8.46亿吨,同比增长4%;消费量为8.167*1019焦耳,同比增长2.3%。 发达国家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煤炭消费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07年,经合组织(OECD)的37个成员国煤炭消费量达到峰值,并在过去10年内以每年2.8%的速度下降。到2019年,经合组织国家煤炭消费量较2007年的水平下降35%。 美国下降幅度则更大。2005年,美国煤炭消费量达到峰值,但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一直保持稳定。之后,美国煤炭消费量开始以每年5.1%的速度下降。2019年,美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4.6%,较2005年的峰值水平下降50.4%。 美国煤炭消费量急剧下降,主要是由于过去10年中,美国燃煤电厂发电燃料逐渐被廉价的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所取代,而这两种能源较煤炭更加清洁,且碳足迹要低得多。 数据分析与咨询公司GlobalData表示,2019年,美国燃煤发电量已跌至最低水平,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降至23.5%,预计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超过燃煤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