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计划提高特斯拉电池产能 将投资逾1亿美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21
  • 知情人士称,松下计划于明年提高特斯拉电池的产能,预计投资规模将超过1亿美元。报道称,松下将对Gigafactory 1电池工厂进行投资。Gigafactory 1位于美国内华达州,是特斯拉与松下投资建造的,拥有13条生产线,松下主要负责工厂内部的电池生产。

    Gigafactory 1 2013年正式投产,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工厂,产量为35 GWh,可支持特斯拉Model 3和能源产品的生产。
    而知情人士今日称,松下计划对该工厂投资逾1亿美元,将电池产能提高约10%。
    特斯拉今年早些时候曾表示,松下电池产能的不足正在限制 Model 3的生产,这导致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但随着Gigafactory 1工厂的盈利,这种紧张局面也开始缓和。
    今年5月,松下CFO Hirokazu Umeda宣布,他们与特斯拉在内华达州共建的 GigaFactory电池工厂终于实现季度盈利。Hirokazu Umeda还表示,松下已经看到特斯拉对电池需求的日益提高,并超出了该工厂每年35 GWh 的产能。为此,双方正在讨论扩大工厂产能的相关事宜。
    6月份有报道称,特斯拉与松下签署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定价协议。该协议涉及松下在内华达州超级工厂生产和供应动力电池。此外,协议还规定了双方有关定价、计划投资和新技术的具体条款,同时规定了松下的产能,以及特斯拉在协议前两年的购买数量。

     

相关报告
  • 《松下将为特斯拉供应新电池,充电速度或将提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01
    • 11月3日,据外媒报道,松下将在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为特斯拉生产新的电池,新电池将有望提升充电速度。   不久前,松下北美能源(PENA)电池技术副总裁赛琳娜·米克拉兹卡(Celina Mikolajczak)在斯坦福StorageX国际研讨会上公开表示,松下已经开始转换生产线,以提高5%的电池能量密度,并且新产品具有出色的充电速度。   米克拉兹卡提到的电池,正是松下与特斯拉在内华达超级工厂所生产的2170电池,为Model 3和Model Y提供动力。   巧合的是,不久前,特斯拉提高了旗下车型续航里程,Model X、Model 3和Model Y全系车型提升力度在8公里到50公里之间。   不过,米克拉兹卡未透露改造后的生产线会在何时投产,只透露“新电池很快准备好”。   内华达超级工厂是松下与特斯拉的合资工厂,专门为特斯拉生产电芯,于2017年正式启动。前期松下和特斯拉的合作称不上愉快,特斯拉也一度由于产能黑洞濒临破产。近年随着Model 3销量攀升,这笔交易开始为双方带来红利。   今年2月,松下首席财务官梅田博和(Hirokazu Umeda)表示,该公司与特斯拉在内华达州运营的电池工厂的亏损已得到弥补,因为产量上升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尤其在特斯拉先后与LG化学、宁德时代等新的电池供应商达成合作之后,松下也展现出更积极的态度。   今年6月,松下与特斯拉签订了新一份的三年合作计划。随后,松下表态其NCA三元锂电池技术不断精进,目前已提高了5%的能量密度,并在5年内有望提升至20%,计划在两年内打造无钴电池。   今年8月,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松下向内华达超级工厂继续追加1亿美元的投资,增加一条生产线。梅田还表示,该公司已决定明年在内华达州的工厂开设一条新的生产线,到2022年左右,该工厂的总产能将增加约10%,达到每年38GWh至39GWh。   10月底,松下表示将和特斯拉合作生产4680新型电池,并已经准备设置原型生产线。 
  • 《从领跑变跟跑的松下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21
    • 据外媒报道,11月18日,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供应商松下电池将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和挪威最大工业企业海德鲁公司(Norsk Hydro)合作,探讨在挪威建设锂离子电池工厂的机会。 松下电池、Equinor和Norsk Hydro将与欧洲汽车制造商、其他潜在客户以及挪威及其他地方的相关当局进行接洽,计划在2021年年中之前提交此项目可行性的初步调查结果。 面对迅速崛起的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一向以稳健著称的日本企业也坐不住了。 据外媒报道,11月18日,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供应商松下电池将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和挪威最大工业企业海德鲁公司(Norsk Hydro)合作,探讨在挪威建设锂离子电池工厂的机会。 三家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工厂将“基于松下的领先技术,瞄准欧洲电动汽车和其他市场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松下电池发言人称,包括为特斯拉供货在内,都在考虑,不过目前尚未决定是否在欧洲新建工厂。 据悉,松下电池、Equinor和Norsk Hydro将与欧洲汽车制造商、其他潜在客户以及挪威及其他地方的相关当局进行接洽,计划在2021年年中之前提交此项目可行性的初步调查结果。 对于进军欧洲市场,松下美国电池制造部门负责人Allan Swan认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目前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这个市场当前还在发展之中,还有很大的可能性。 虽然AllanSwan认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还不成熟,但是陆续登上欧洲大陆的电动汽车用电池企业皆已经比较成熟。 在全球前五大电池阵营中,目前仅有松下电池和比亚迪未在欧洲布局动力电池工厂,宁德时代、LG化学、三星SDI均已经在欧洲本土布局大型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此外,远景AESC、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也已经或启动在欧洲的大型动力电池项目。同时,近两年欧洲也崛起了以Northvolt为代表的多家本土电池企业。 对于松下电池来讲,即便如期能在明年年中完成尽调,欧洲工厂的建设投产预计也要推到2023年以后,而目前在欧洲布局的动力电池企业,或已经量产,或将在未来两到三年,项目逐渐投产。 另外,目前松下电池的主要客户仅有特斯拉和丰田少数几家车企,尽管松下电池在动力电池技术、制造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在国际市场,对汽车行业而言,从和客户联合开发产品A、B、C样到量产一般要经历36-48个月不等,松下要开拓欧洲客户,打入相关车企供应链,预计也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其在美国市场合作多年的老伙伴特斯拉,则计划在德国柏林工厂自建动力电池项目,也不会等松下。 简言之,面对“群狼环伺”的欧洲市场,松下似乎过于稳健的品质,让其错失了较多机会。 早早傍上特斯拉这个全球电动汽车领导者,可以说松下电池也较早抓住了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早期机会,并且连续多年是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3的常客。 然而,尽管如此,因为松下电池不如LG化学等电池企业一样“激进”,也使得其在动力电池市场的表现,并不是很亮眼,如果抛开其大客户特斯拉,松下在这一领域的表现还不如近两年刚刚崛起的电池新秀们。 当然,这个问题出在了松下电池自己身上。这或许与松下电池过于“保守”的态度,以及对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迅猛态势预判不明有关。 松下电池从2009年就开始与特斯拉合作,在合作之初,松下掌门人津贺一宏曾激动的说:“我们将共同引领世界电动汽车市场。” 2014年,特斯拉还与松下联手,耗资50亿美元在美国内华达州建设“超级工厂”——Gigafactory 1。 然而到了2019年,双方的分歧开始浮出水面。原本松下电池承诺特斯拉对Gigafactory 1的产能到2020年再提高50%,但因为前期投入较大,且特斯拉相关车型产出及销量存在波动,不及预期,使得松下电池连续几个财年出现亏损。因为财务问题,松下电池对于扩产也不再积极,甚至有点反对,在松下2018年的二季度财报会上,松下首席财务官梅田裕一曾表示,特斯拉和松下的Gigafactory 1获得盈利之前,暂不考虑投资建设新增产能。 同时,巨额财务亏损也促使松下电池计划暂停对特斯拉电动汽车用电池的投入以及特斯拉上海工厂电池项目的布局。 关键的那两年,松下电池因为亏损的缘故,不再乐意继续投入扩张电池生产,而其竞争对手LG化学则顶着巨额亏损,在全球进行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项目扩张。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LG化学先是依托在欧洲较早的布局,率先挤进大众、戴姆勒、雷诺等国际主流车企的供应链,并随后拿下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巨量订单。 时间进入2019年下半年的时候,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变革的脉络就愈发清晰了,在这个时候,松下电池已经察觉到动力电池市场的巨大前景,一方面与特斯拉重修于好,加大在北美市场的产能扩建力度;另一方面开始与丰田汽车成立电池合资公司,下大力气和大手笔在中国等市场布局动力电池产业。 然而,此时,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的座次已经开始变换。松下电池从多年的第二位,已经降至第三;而LG化学则从第三跃升至第一。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量同比减少1.3%的背景下,LG化学凭借配套欧洲主流车企、韩国现代,以及特斯拉(上海),其市场总份额却同比翻番,以24.6%的市占率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位居第一;同期,宁德时代和松下分别以23.7%和19.5%的市占率分列二三名。 事实上,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三大市场中,中国市场目前最大,美国市场则有起步早的优势,欧洲市场此前一直不温不火,但近年来却在迅速崛起。 松下电池占据了起步早,且绑定了特斯拉的优势,但却没有紧紧抓住这个机会。LG化学对于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研判,让其有顶着巨额亏损的勇气在欧洲、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等到欧洲主流车企纷纷转型电动化的时候,LG化学迅速实现反超。 今年上半年,由于欧洲电动汽车补贴力度加大,以及多家汽车巨头电动车型集中上市等原因,欧洲电动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44%至33.5万辆,而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却同比增长52%,为40.33万辆。这是欧洲电动汽车的销量五年来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而LG化学则依仗欧洲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分足了羹。今年前三季度,LG化学装机量达到19.13GWh。同期,LG化学电池业务在第三季度销售额为26.2亿美元,营业利润为1.4亿美元,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有着同样前瞻眼光的电池企业不仅是LG化学,韩国的SKI、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远景AESC、蜂巢能源等企业近几年也在不断加码动力电池全球化产能布局,并积极杀入全球主流车企的供应链,在客户资源、产能规模、上游产业链布局等方面拥有了较为强劲的竞争力。 事实上,截至目前,松下电池的主要动作还是在北美市场,在中国市场虽然从去年就已经蠢蠢欲动,但是目前相关动作及消息并不多。现如今又表示将在欧洲布局,这一步伐已经较目前其他主流电池企业有所滞后。 当然,也不能小瞧了松下电池的实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目前前三甲的动力电池巨头,未来能否保持住自己的座次,则要看其未来的步伐走得有多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