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添加剂抑制离子迁移提升钙钛矿电池稳定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01
  • 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电池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光电转换效率高、成本低廉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希望替代晶硅太阳电池的下一代光伏技术。然而器件的长程稳定性(如光照和热作用下诱发钙钛矿活性层中的离子迁移导致钙钛矿成分分解)制约了该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因此改善钙钛矿太阳电池器件不稳定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牛津大学的Henry J. Snaith教授课题组联合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团队将离子液体加入到钙钛矿薄膜中,不仅提高了器件效率,还有效抑制了离子迁移,显著提高了器件的长期稳定性,使钙钛矿太阳电池向商业化迈进了关键一步。研究人员将不同摩尔比(0-0.9%相对铅元素而言)的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离子液体加入到钙钛矿前驱体中,通过旋涂法沉积在涂覆有氧化镍(NiO,作为空穴传输层)薄膜的导电玻璃上,随后在钙钛矿薄膜上逐步沉积富勒烯衍生物C61(电子传输层)、浴铜灵(BCP)缓冲层和金(Au)电极,形成倒置结构平板型钙钛矿太阳能器件。通过分析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发现,当BMIMBF4离子液体添加量达0.3%时,器件性能最优,其稳态光电转换效率(SPO)达到20%,而没有添加BMIMBF4离子液体的器件SPO仅为18.7%。对钙钛矿薄膜X射线衍射表征显示,相比无BMIMBF4离子液体样品,含有BMIMBF4离子液体的钙钛矿薄膜衍射峰强度增加,表明结晶性增强;扫描电镜显示含有BMIMBF4离子液体的钙钛矿薄膜晶粒尺寸增大,与X射线结果相互映衬。而X射线光电子谱(XPS)测试结果发现,BMIMBF4离子液体钙钛矿薄膜带隙发生了小幅变动,其与NiO和C61带隙匹配性变得更好,意味着其电子和空穴的抽取效率更高,这也解释了电池器件性能改善的原因。进一步的光致发光谱测试显示,没有BMIMBF4离子液体的钙钛矿薄膜出现了荧光淬灭现象,这是离子迁移所致;相反,含有BMIMBF4离子液体的钙钛矿薄膜则没有出现荧光淬灭,表明了BMIMBF4引入有效地抑制了钙钛矿薄膜中的离子迁移。接着在60-65℃(湿度40-50%)、一个太阳的全光谱辐照下,开展稳定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无BMIMBF4离子液体钙钛矿薄膜仅仅72小时就从黑色变成了黄色,意味着钙钛矿成分分解;相反,含有BMIMBF4离子液体的钙钛矿薄膜依旧保持黑色,只出现了微量的碘化铅(PbI2),表明其稳定性得到了增强。最后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对未封装电池器件开展稳定性测试,无BMIMBF4离子液体钙钛矿电池连续工作100小时后效率就基本降至零;而含有BMIMBF4离子液体的钙钛矿电池则仍可保持86%的初始效率。接着对含有BMIMBF4离子液体的钙钛矿电池进行封装测试,且进一步提升了测试环境严苛性,将温度增加到70-75℃,结果显示连续运行超过1800小时后,器件的性能仅下降了5%左右,在此基础上计算预测器件下降到初始效率的80%,所需的时间至少要5200小时,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该项研究通过在钙钛矿薄膜中引入离子液体,有效地抑制了离子迁移,极大提高了钙钛矿太阳电池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其改善方法简单,具有广泛普适性,能够延用到其他类型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器件中,为钙钛矿太阳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商用奠定了关键一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相关报告
  • 《新添加剂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高达24.1%》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3-07-13
    •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秦天石、副教授王芳芳研究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多功能氟取代分子作为添加剂,该添加剂可以诱导钙钛矿薄膜形成更加有序的结晶,进而获得了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 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由于其低成本溶剂加工、制备工艺简单和能量转化效率高等优势已成为新型光伏领域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但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依然面临着湿、热、光等稳定性问题。研究证明,混合离子钙钛矿在连续光照下会发生相偏析。挥发性阳离子成分会引起钙钛矿薄膜中的针孔和残留碘化铅的形成,严重影响了在高温或潮湿条件下的器件性能。
  • 《新型无叔丁基吡啶空穴材料增强钙钛矿电池稳定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26
    • 当前,高效的钙钛矿太阳电池主要采用的是含有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及4-叔丁基吡啶(TBP)添加剂的空穴传输材料spiro-OMeTAD,然而LiTFSI和TBP的引入会引起薄膜缺陷形成导致器件稳定性下降。因此开发新型空穴传输材料,在保持电池高效率前提下提高长期稳定性是该电池研究的前沿热点。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Yi-Bing Cheng教授课题组的联合研究团队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叔丁基铵(TBA)盐添加剂来替代空穴spiro-OMeTAD中的LiTFSI和TBP,显著提升了空穴的成膜均一性和电池器件稳定性。 由于空穴材料的溶解性对空穴薄膜成膜质量影响较大,因此研究人员首先对TBA盐的溶解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含有三种不同的阴离子六氟磷酸盐(PF6)、四氟硼酸盐(BF4)和TFSI的TBA盐在氯苯(常用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都很好。随后分别将含有上述三种不同阴离子的TBA盐(即TBA-PF4、TBA-BF4和TBA-TFSI)和传统的LiTFSI+TBP添加剂的空穴材料用于组装钙钛矿电池器件。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三种TBA盐展现出了不同的短路电流及填充因子,从而带来了不同的光电转换效率,其中使用TBA-BF4添加剂的空穴传输材料的器件展示的效率较低仅为10.2%,低于TBA-PF6及TBA-TFSI的效率值(分别为17.4%和18.4%),而采用传统的LiTFSI+TBP添加剂的空穴材料性转换效率为18.1%。上述结果表明,阴离子对空穴传输层及钙钛矿/空穴传输材料界面中的载流子传输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分析揭示,TBA-BF4、TBA-PF4和TBA-TFSI三种盐电池的串联阻抗谱分别为131 Ω、47 Ω和28 Ω,而LiTFSI+TBP电池阻抗为31 Ω,即TBA-TFSI盐电池的载流子抽取和传输最高效,因此性能最优。接着对电池器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将制备的不同电池器件置于85℃热环境下处理30分钟。扫描电镜显示,采用 LiTFSI+TBP添加剂的空穴产生了大量的孔洞,相反三种TBA盐添加剂空穴薄膜则依旧保持致密形貌,表明了去除TBP有助于保持空穴形貌和提升热稳定性。最后对未封装的TBA-PF4、TBA-TFSI和LiTFSI+TBP器件进行老化研究,在50%的空气湿度下放置1个月后,LiTFSI+TBP器件效率大幅衰减至9%,而TBA-PF4(13.5%)和TBA-TFSI(11.6%)器件衰减较慢,即TBA盐添加剂空穴器件展现出更加优异的稳定性。 该项研究利用分子工程创新性的设计制备了高性能、高热稳定性的无叔丁基吡啶的新型空穴材料,保障了空穴形貌的致密均一性,同时提升热稳定性,从而增强了电池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为设计开发高效稳定新型空穴材料开辟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Energy Le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