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六举措推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发展》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5-07
  •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近日在全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呈现新形势,面临新使命,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布局和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新时代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信息消费新引擎作用,加快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017年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再上新台阶

    2017年以来,我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发展迅速,有力地支撑了数字中国的建设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据测算,由于两化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工作机制和政策环境不断创新,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持续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从2016年的50.7提高到2017年的51.8。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河南、广西等30个省区市出台了落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指导意见的细化实施方案,制造业“双创”工作进一步深入,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深入开展。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17年全行业实现免税457.8亿元,今年1~2月,全行业实现业务收入8196亿元,同比增长13.3%。谋划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强平台政策顶层设计,开展了平台参考架构和标准体系研究,开展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我国信息消费发展基础得到夯实。此外,大数据政策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推动产业集聚和试点示范。“企业上云”步伐不断加快,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此外,统筹推进落实两化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数据产业等“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行业运行分析,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及语言文字信息化。依法加强电子服务认证行业管理,继续推动粤港、粤澳电子签名证书互认试点。电子认证应用推广取得新进展。

    2018年认真做好6项重点工作

    谢少锋指出,2018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奋斗精神,保持战略定力,认真做好6项重点工作。

    一是注重创新发展,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向更高水平迈进。持续抓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制造业“双创”、工业电子商务发展等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加快出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文件。尽快完成全国两化融合管理标委会组建,持续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研究制订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指南。持续开展贯标工作,引导企业持续开展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支持建设一批制造业“双创”平台,制定《制造业企业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实施指南》。

    二是注重完善生态,进一步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深化 “放管服”改革,做好软件产业优惠政策落实工作。围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明确软件定义技术路径,构建软件定义的生态系统。发布工业技术软件化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安全可靠应用技术保障和产业支撑,强化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研发应用,推动基础软件产业破局。创新ITSS发展思路模式,持续推进相关标准研制和宣贯。有序推进国际级软件名城和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创建,完善分级创建和动态调整机制。

    三是注重统筹推进,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的落实工作,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框架,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一期工程。制定出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遴选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和企业级平台。实施重点工业设备上云“领跑者”计划。建设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三类工业App资源池。研制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验证指南。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五大公共服务平台。

    四是注重激发潜力,积极推动打造信息消费升级版。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的政策文件,发布信息消费发展工作要点,出台实施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设立新型信息消费示范专项,深入开展信息消费试点示范,面向重点领域遴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健全信息消费监测评价机制,指导发布信息消费发展白皮书、发展指数等。建设信息消费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信息消费大赛、信息消费城市行等活动,加强信息消费产学研合作。

    五是注重顶层设计,加速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出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研究制定促进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完善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做好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的评估工作。编制发布《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指导意见》。完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统计及标准体系。组织开展企业上云行动,出台《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加快培育云计算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推动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

    六是注重能力提升,进一步完善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开展《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行动计划》宣贯培训。支持国家级“一网一库三平台”建设和各地技术分平台建设。完善工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联合有关部门研制《工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组织2018年度工业信息安全检查。出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评估工作管理办法》配套文件。研究工业信息安全风险报送与通报管理办法。创建3~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信息安全)。继续做好电子认证行业监督管理。

  • 原文来源:http://www.ii.gov.cn/hbgxt/lhrh/601533/index.html
相关报告
  • 《五大举措推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5-20
    • 5月13日,全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工作座谈会在宁夏银川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刘长青出席会议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做工作报告。 会议透露,2018年,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行业完成业务收入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利润总额8079亿元,同比增长9.7%;企业人均创造业务收入98.06万元,同比增长9.6%。软件行业研发强度达到10.4%,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突破110万件。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约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信息服务消费占比提升至46.8%。全国开展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例分别达33.7%、24.7%与7.6%。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增至68.6%和48.5%。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80%。形成了50余家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部分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60万台(套),涌现一批创新工业App并实现商业化应用。工控安全检查评估覆盖全国7000余家工业企业超过5万台(套)的工控系统,同比分别增长38.1%和56.8%。 会议认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两化融合面临新机遇;软件定义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软件的创新引擎作用更加凸显;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正在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工控系统安全风险日益加剧,全面提升工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刻不容缓。 会议要求,2019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新型软件产业生态,持续拓展信息消费新空间,强化工业信息安全产业支撑,全力推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优化融合发展政策环境,激发企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定新时期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快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制造业“双创”推进机制。 二是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实施,同步推进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广,探索多方共赢的市场化路径,构建资源富集、协同共享、开放共赢的平台生态。完善平台体系,加强市场培育,强化组织协调。 三是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软件定义”,加强前沿新兴领域的生产力布局,加速产业做大做强。抓好软件发展思路的贯彻落实,抓好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抓好新兴领域发展,抓好软件的价值评估。 四是推动信息消费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丰富信息消费新场景、新体验,增加优质信息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完善政策体系,提升供给能力,优化消费环境。 五是持续完善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聚焦培育工控系统产品、企业和生态,加快发展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加快提升技术保障能力,加快发展工业信息安全产业,继续做好电子认证行业监督管理工作。
  • 《工信部:四举措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31
    • 务院新闻办举行2017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工信部将着力规范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按照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手段,务实的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有这么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方面加大研发的力度,促进这些技术和产品更好的融合发展。二是重点突破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三是继续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这是“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一,来推广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四是构建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和测试评估平台等公共支撑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指导,引导各地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不要一哄而起,形成各具特色的差异化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