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生所在黑曲霉基因组编辑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07-31
  •         CRISPR/Cas9系统作为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革命性的工具,为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工业领域的应用迎来了新机遇。但是在很多真核生物中,由于缺乏向导RNA高效表达方法,CRISPR/Cas9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受到很大制约。黑曲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其产品柠檬酸、酶制剂等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用途广泛,然而目前仍然无法实现对黑曲霉的高效基因组编辑,限制了其工程应用潜力的发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际宾带领的系统生物学中心与研究员郑平带领的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合作,首次在重要工业微生物黑曲霉中提出以核糖体5S rRNA基因为启动子介导sgRNA的表达,开发了一种基于5S rRNA的新型高效的CRISPR/Cas9系统,使Cas9对黑曲霉基因组定点切割效率可达100%。以此建立了黑曲霉高效基因组编辑工具包,以40 bp的短同源臂供体DNA可以简便地实现单位点、多位点的基因敲入以及长至48 kb的大片段DNA敲除等基因组精准编辑。该新型CRISPR/Cas9系统有效解决了黑曲霉sgRNA的活性表达问题,突破了黑曲霉基因组高效编辑的瓶颈,为认识黑曲霉工业潜力的生物学分子基础,进一步提升其工业应用性能,开发新型细胞工厂和新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由于核糖体5S rRNA的高度保守性,在任意生物中都可以快速找到其5S rRNA基因,基于5S rRNA的向导RNA表达策略的提出,为解决真核生物向导RNA表达难题、实现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在各种真核生物的建立和应用开辟了普适性的新思路。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与面上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等项目的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上。天津工生所助理研究员郑小梅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相关报告
  • 《天津工生所在甾体羟基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liuzh
    • 发布时间:2018-09-07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朱敦明和吴洽庆带领的生物催化团队,经过多年努力,通过转录组分析鉴定出一种来源于Thanatephorus cucumeris NBRC 6298的真菌P450酶(STH10),该酶可以催化甾体底物脱氧可的松的C19位和C11位的羟基化。这种新的真菌P450酶与先前报道的甾体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 19(CYP19)的相似度低于20%,是被首次确证的一种能够在甾体19位角甲基实现稳定羟基化的P450酶。该酶的发现为寻找有效合成甾体C-19羟基化的生物催化剂开辟了新的途径。
  • 《中国基因组编辑衍生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lixiaoman
    • 发布时间:2018-05-30
    • 对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新型食品要求对基因组编辑产生的植物使用进行风险分析,尤其是中国。作为人口数量最多,耕地面积有限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大力投资转基因作物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其目标是确保粮食安全,这是中国的首要任务。由于在稻米和小麦等作物改良领域的强大应用,中国在基因组编辑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因此,确保中国在食品安全已经制定的转基因产品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监管体系,并讨论如何管理基因组编辑技术衍生的产品。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为包括基因组编辑在内的新技术的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援助。由于转基因生物安全仍然是中国公众关注的问题,基因组编辑技术在许多方面比其他产业更加精确和可预测。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与政府、消费者、媒体、行业等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基因组编辑技术可能会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本文回顾了当前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中国植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