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的抗原,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与其他病毒的情况相似,HCV依靠宿主和病毒因子来完成它的生命周期。研究者用蛋白质组学和酵母双杂方法解释了HCV非结构蛋白NS5A功能相关的宿主因子并发现MOBKL1B与NS5A可相互作用。最初用小干扰RNA(siRNA)敲除的实验揭示出它们在HCV复制中的功能并引导以生物化学和结构方法检测其相互作用。在1.95 Å水平的核心MOBKL1B-NS5A肽复合物的共结晶结构显示,NS5B结合MOBKL1B表面的疏水区域。生物传感器结合实验识别出在NS5A结构域II中的一种高保守性,18个氨基酸结合位点,它包含了亲环蛋白A(CypA)依赖的HCV RNA复制相关的残基。然而,虽然NS5A未与MOBKL1B 相互作用,(CypA)依赖的HCV改变降低了MOBKL1B敲低细胞中的复制。这些不一致的结果促进了更多MOBKL1B基因敲低的研究,包括新增的siRNAs和特异匹配的种子序列siRNA控制。研究人员发现在以MOBKL1B siRNA处理细胞后病毒复制的降低实际上是由抑制的脱靶效应引起的,表明病毒复制依赖MOBKL1B-NS5A相互作用的初始发现是不正确的。最后,用多种方法,发现病毒复制中并无MOBKL1B-NS5A相互作用的关系。综合以上发现提醒研究者和科学评论家们,生物数据的判读siRNA脱靶效应具有较广泛的影响。
重要性:
该研究说明了siRNA基因敲低技术中被低估的缺点。最初识别的细胞蛋白MOBKL1B,可结合HCV的NS5A蛋白。MOBKL1B siRNA,非不相关RNA,与病毒复制的降低和MOBKL1B 的缺失相关。基于HCV的复制依赖MOBKL1B-NS5A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结构和生物化学分析。意外的是,缺乏MOBKL1B-NS5A 相互作用的HCV的改变在细胞以MOBKL1B siRNA处理后并不能重复出来。通过重复MOBKL1B siRNA敲低和包括种子序列匹配的siRNA替代无关siRNA作为对照后,发现所使用的MOBKL1B siRNA对病毒复制具有脱靶抑制效应。总而言之,该结果表明在所有的RNA干扰(RNAi)介导的基因敲低实验中必须采用更严格的对照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