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硼泡沫吸收二氧化碳》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08-17
  • 六角氮化硼(h - bn)是一种具有天然分层结构的技术重要的二维材料。具有高温稳定性、导热性高、机械强度高等优点。美国、韩国和巴西的一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通过将聚乙烯醇(PVA)与聚乙烯醇(PVA)结合在一种简单的冷冻干燥技术中,制造出了第一个稳定、轻量的3D泡沫材料。这种泡沫可以用于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激光辐照或用作分离石油和水的过滤器。

    ——文章发布于2017年8月14日

相关报告
  • 《预测海洋对二氧化碳吸收的变化》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04-28
    • 根据李红梅博士、Tatiana Ilyina博士、Wolfgang A.Müller博士和Peter Landschützer博士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新论文,海洋二氧化碳摄取量的预测可提前两年。 正如基于观测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海洋碳汇在过去三十年中表现出强烈的变化,这可归因于气候的变化。李红梅博士说:“到目前为止,地球系统模型(ESMs)未能捕捉到这些强烈的变化。这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因为海洋碳汇与陆地碳汇的强度一起决定了人为排放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从而调节了气候变化。” Wolfgang A.Müller博士分享了他对物理世界年代际预测的专业见解:“经过初始化的基于ESM预测已被证明在预测某些海洋变量(如海面温度或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变异性方面很有技巧。”这促使了对地球系统预测的扩展:这种年代际预测系统能否再现观测到的海洋碳汇变化并预测它们?如果是,是什么驱动了预测技能? 海洋部的科学家通过使用基于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ESM的新年代际预测系统,即MPI-ESM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将大气和海洋观测结果纳入MPI-ESM,重现了观测到的全球海洋碳汇变化。他们进一步发现,与基于数据的估算相比,全球海洋碳汇变化最多可提前两年预测,与数据同化相比,潜在的预测技能可达3年。他们第一次证明温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短期(<3年)的可预测性,而海洋碳汇的非热驱动因素,即循环和生物学,是促成长期(> 3年)可预测性的原因,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 Peter Landschützer博士说:“这项研究说明了我们如何将基于观测的估算与模型结合起来,以增强我们理解全球碳循环及其未来预测的一个典范。”Tatiana Ilyina博士补充说:“我们对海洋碳汇的预测显示,监测和预测人为二氧化碳近期变化的潜力巨大,并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全球盘点提供政策相关分析。”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根据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组成的变化量化海洋热量吸收》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yuwy
    • 发布时间:2019-01-18
    • 文章标题:Quantification of ocean heat uptake from changes in atmospheric O2 and CO2composition 文章作者:L. Resplandy, R. F. Keeling, Y. Eddebbar, M. K. Brooks, R. Wang, L. Bopp, M. C. Long, J. P. Dunne, W. Koeve & A. Oschlies DOI: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8-0651-8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651-8 内容提要:海洋是气候系统中热惯性的主要来源。近几十年来,通过使用水文温度测量和Argo浮标计划的数据量化了海洋热量吸收量,该计划在2007年后扩大了覆盖范围。然而,这些估计都使用相同的不完美海洋数据集,且均具有因稀疏覆盖导致的额外不确定性,特别是在2007年之前。大气氧(O2)和二氧化碳(CO2)水平随着海洋变暖和释放气体而增加,本文通过使用这两种气体水平的测量值来提供独立估计,由此作为整个海洋的温度计。研究发现,1991至2016年间海洋每年的热量增加了 1.33 ± 0.20 × 1022焦耳,相当于每平方米地球表面0.83 ± 0.11瓦特的行星能量不平衡。我们还发现,导致氧气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海洋变暖影响可以从人为排放和碳汇的直接影响中分离出来。该研究结果依赖于可追溯到1991年的高精度氧气测量,研究表明海洋变暖处于先前估计的高端,能够影响地球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响应政策衡量,例如气候对温室气体和海平面上升的热成分敏感性。 论文摘要:The ocean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rmal inertia in the climate system1. During recent decades, ocean heat uptake has been quantified by using hydrographic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nd data from the Argo float program, which expanded its coverage after 20072,3. However, these estimates all use the same imperfect ocean dataset and share additional uncertainties resulting from sparse coverage, especially before 20074,5. Here we provide an independent estimate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atmospheric oxygen (O2) and carbon dioxide (CO2)—levels of which increase as the ocean warms and releases gases—as a whole-ocean thermometer. We show that the ocean gained 1.33 ± 0.20 × 1022 joules of heat per year between 1991 and 2016, equivalent to a planetary energy imbalance of 0.83 ± 0.11 watts per square metre of Earth’s surface. We also find that the ocean-warming effect that led to the outgassing of O2 and CO2 can be isolated from the direct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and CO2 sinks. Our result—which relies on high-precision O2 measurements dating back to 19916—suggests that ocean warming is at the high end of previous estimat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policy-relevant measurements of the Earth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such as climate sensitivity to greenhouse gases7 and the thermal component of sea-level rise8. (文献信息中心 於维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