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厕所污水以及洗浴污水。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可以分为起步阶段(2005-2008年)、发展阶段(2008-2015年)、快速推进阶段(2015年至今)。其中,2018年国家先后印发多个文件,要求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为主攻方向,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9年,国家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
泰安市共有行政村3339个,今年泰安市50%以上的行政村要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村庄内污水横流、乱排乱倒情况基本消除,运维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近年来,泰安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19年12月,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会就在新泰召开。目前泰安市农村污水治理主要采用城乡统一处理、村落集中处理、农户分散处理等三种处理模式。
小白沙村就是农户分散处理模式的典型。“所谓的农户分散处理模式即单户或几户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借助自然地形处理生活污水,主要适用于人口密度稀少、地形条件复杂、无法集中铺设管网或不易集中收集处理的村落,特别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带。”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付伟章介绍。
与小白沙村一样,宁阳县东疏镇前张庄村也采用了农户分散处理模式。但是,村里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节省了所有电费。
前张庄村仅有297户,单是这一个小村庄,平均每天就能产生约10吨的生活污水。“按照城镇化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全村需建设1处集中式污水处理站。但是我们村居住分散,地势高低不平,从各户收集的污水不利于形成自流收集。”前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吴月军说,在综合考虑投入成本、运转经费和保证处理水质等因素后,该村探索联户分散式处理模式。
今年7月,前张庄村联合北京化工大学,将全村297户划分为5个片区,每一个片区建设安装一个太阳能微动力的小型污水处理站;每个片区根据高差布局管网,确保污水在片区内形成自流,进入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就近浇灌花木,再次利用,回归自然。
吴月军带领我们来到1号处理站,讲解处理流程:污水首先通过村民家里的滤网,较大的垃圾被过滤出去,然后通过管道进入处理站的调节池。沉淀后进入厌氧池,在这里经过两三天的沉淀发酵后进入好氧池。好氧池里放有填料,通过填料上附着的高效复合菌的微生物代谢作用来去除水中污染物质,达标后进入清水池。
两块小小的太阳能板能支撑污水处理站运营4至5天,无人值守、自动运营,可谓“一次性投资,无成本运营”。此外,污水处理站隐藏于小区草坪或灌木丛内,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由于成效好、亮点多、费用较低,前来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吴月军有想法,成立了宁阳县通源科技环保有限公司,拉起了一支专业施工队伍,干起了建设污水处理站的活,村民纷纷加入。目前,前张庄村这支施工队已到宁阳县东疏镇赵茂村、泰安市徂汶景区天宝镇寨山东村承揽了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走出一条“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新路子。
距离前张庄村20公里远的宁阳县伏山镇于家海村选择的是村落集中处理模式。
12月7日一大早,于家海村村民汪培金就拿上板凳、带着鱼竿,来到村南头的小河塘边,钓起了鱼。
河清岸绿、鱼翔浅底,这得益于村里投资200万元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虽说是个污水处理站,看上去却像个小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全村127户的污水通过地下管网接入处理池,通过厌氧发酵、湿地吸收等过程处理后,排放到旁边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水坑。
“目前污水站24小时自动运行,处理水质能稳定达到一级B标准。村民在水坑里放养了小鱼苗,如今,已经有七八两重了。这里也成了全村唯一的垂钓地。”于家海村党支部书记王鸿岭说。
城乡统一处理模式多存在于镇驻地及周边的行政村,且镇上存在污水处理厂,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市政管网,由城镇或乡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该模式节省了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后续维护的投资,交由城镇污水处理厂一并处理,处理效果和运行管理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