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两个新项目投产》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3-24
  • 近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和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已投产。
    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平均水深约20米,主要生产设施为新建1座综合性处理平台,并依托已有设施进行开发。计划投产开发井25口,其中包括生产井22口,注水井3口。预计2026年实现日产约11,000桶油当量的高峰产量,油品性质为轻质原油。
    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位于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平均水深约125米,主要生产设施为新建1座钻采平台,并依托已有设施进行开发。计划投产开发井13口。预计2027年实现日产约12,000桶油当量的高峰产量,油品性质为中质原油。
    中国海油致力于海上智能油气田建设和油气资源的绿色低碳开发,为社会提供清洁、可靠、稳定的能源供应。两个新项目均采用智能油气田设计理念,对原油生产、设备维保和安全管理等部分环节进行智能化升级,提高油气田开发效率。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通过注气压缩机回注地层,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万吨。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利用兆瓦级高温烟气余热ORC发电装置,预计每年发电量达2,400万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万吨。
    中国海油拥有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和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100%的权益,并担任作业者。
  • 原文来源:https://www.chemall.com.cn/news/show-209931.html
相关报告
  • 《中海油宣布两个新项目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24
    • 中国海油今天宣布旅大5-2北油田一期项目和垦利6-1油田4-1区块开发项目已投产。 旅大5-2北油田一期项目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平均水深约32米,主要依托绥中36-1油田现有设施进行开发,新建1座热采井口平台和1座生产支持平台,计划投产开发井28口。其中,生产井26口,水源井2口。该项目预计2024年实现日产原油约8200桶的高峰产量。 垦利6-1油田4-1区块开发项目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平均水深约17米,主要依托渤中34-9油田现有设施进行开发,生产设施为一座井口平台,计划投产开发井12口。其中,生产井7口,注水井5口。项目预计2022年实现日产原油4000桶的高峰产量。 中国海油拥有旅大5-2北油田和垦利6-1油田4-1区块100%的权益,并担任作业者。
  • 《中国海油宣布罕见油气增产计划》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01
    • 日前,中国海油在深圳召开重大科技专项会议,会议强调到2025年,全面推进建成南海西部油田2000万方、南海东部油田2000万吨的上产目标。 按照专项会议规划,7年时间,南海西部油田油气产量几乎将翻一番;南海东部油田油气产量增长将近1/3。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两大主要油气区产量整体提出跨越式提速,在中国油气开发史上是极其少见的。 毫无疑问,这标志着中国海油将在南海开辟出一个增储上产的新天地,海洋油气全面勘探开发的大会战已然打响。 中国海油的“大棋局” 事实上,作为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军,中国海油正在布局一盘事关自身发展与国家能源保障的大棋。 2019年1月20日,中国海油制定了《关于中国海油强化国内勘探开发未来“七年行动计划”》,表示到2025年,公司勘探工作量和探明储量要翻一番。 仅时隔数月,5月24日,中国海油南海西部和东部油田“两个2000万”上产目标正式提上日程。从工作量部署到上产目标确立,如此种种,都证实了中国海油对于海洋石油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信心。 实际上,中国海油的“底气”正是蕴藏着丰富油气资源的海洋,尤其是南海,是中国海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 据了解,目前南海油气勘探开发仍处于中初期阶段,可观的油气资源尚未“激活”。 以南海东部区域为例,当前该区域的石油探明程度约20%,折合约11亿吨,该地区仍有将近50亿吨的待发现资源量;天然气的探明程度不到10%,仍有近2万亿立方米的待发现资源量。 此外,中海油在南海东部已探明油气储量主要集中在中浅层,深水发现所占比例不大。 对于深水油气的开发,集团董事长杨华曾表示,中国海油已将南海定位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的主战场,并制定了南海深水开发战略,计划在未来几年建设南海东部的深水油田群。 以我国当前海洋石油工业水平而言,深水、超深水勘探已基本具备自营能力。显然,南海深水油气宝藏的大门正逐步打开,中国海油的油气大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海洋石油迎“加速跑” 南海油气勘探开发的目标已定,剩下的就是行动了。 在此次“两个2000万”专项会议上,集团董事长杨华表示,南海油田作为大型综合油气生产基地,是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海油人要全面落实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实际上,进入2019年以来,中国海油勘探开发速度已有明显提升。 据悉,中海油深圳分公司2019年南海东部的探井数量预计超过45口,将比2018年35口探井数量提升近30%。截至4月底,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已在南海东部打了15口探井。 与此同时,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一季度调整井作业量和投产井数,均创下近五年新高。一季度任务产量超额完成,实现了生产经营首季“开门红”。 无独有偶,在落实生产组织与运行方面,南海西部油田同样动作频频,全力加快“二次开发”。 2019年,中海油湛江分公司计划探井井数创历年新高。截止3月底,部署在乐东、乌石、文昌、涠洲等各个探区的多口探井正在紧张施工,其中不乏部署在深水区域的探井。 此外,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深水气田陵水17-2开发的配套工程——半潜平台陆地建造、设计采办不断提速,这标志着陵水17-2开发建设已驶入“快车道”。该气田投产后,南海西部天然气产量将大幅提升。 从上不难看出,中国海油南海正步入业务上升期。有迹象显示,今后一个时期,这种忙碌或将常态化。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田立新表示,南海东部油田要在2025年达到2000万吨的油气产量目标,公司需投产约12个油气项目、开发29个新油气田,并动用油气储量近4亿吨。 中国海油加强南海合作开发 在南海这场石油大会战中,中国海油不断加大南海勘探开发投入之余,对外开放之路也逐步拓宽。 4月24日,中石油与中海油附属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就北部湾23/29区块和北部湾24/11区块在北京签订合作合同。 按照合同,中石油担任作业者,并承担70%的直接勘探费用,中海石油(中国)承担其余30%直接勘探费用;开发生产阶段,双方成立联合作业机构,担任联合作业者,双方各占50%权益。 实际上,在全国油气勘探开发一盘棋之际,此番合作只是中海油推进南海高质量合作开发的缩影。 据了解,目前南海东部有12个对外合作的区块。在此基础上,中海油2019年除自营油田外,计划在南海东部再推出五个开放的油气区块,面积将近1000平方公里。 同样,南海西部也在积极拓展南海油气合作。以乌石17-2油气田为例,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正在与国内民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将组建联合公司,来主导下面的开发和生产。 并且,在位于海南省区域的陵水17-2气田的北边和南边,中海油计划推出一大片合作区域,包括可能拿出部分股份和外资公司合作。 无疑,未来或许更多石油人或将齐聚南海,共同推进海洋石油的发展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