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中国海油要造个天然气储运大基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7
  • 在宁波,中国海油要打造一个千万吨级LNG储运基地。

    往宁波市中心东行50公里,有个北仑区。15年前,就是在这里,中国海油宁波“绿能港”开始孵育。

    弹指一挥间,宁波“绿能港”三期项目首批5座储罐已经于近日全部完成升顶,它们都是目前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储罐。

    如果一切顺利,2025年三期项目将全面建成投产,届时LNG年接收总量将会达到1200万吨。宁波绿能港也将成为国家千万吨级LNG储运基地,亦是国内最大的LNG接收站之一。

    而这,还只是中国海油绿能港家族的其中一角。

    01

    LNG,不够

    能源转型的当下,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所占分量早已非往昔能比。这从最直观的消费可见一斑。

    2015年至2023年不到10年的时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由1931亿立方米翻倍至3945.3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天然气也在快马上产,连续七年增产已超百亿立方米。

    不过在飙升更快的消费量面前,这还远远不够。像今年预计全年天然气消费量可达4200亿~4250亿立方米,而产量,预计只有2460亿立方米。

    庞大的缺口,只能从外部搬救兵。比起管道气,LNG(液化天然气)凭借热值高,储运方便,接收站灵活等,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在交通领域,LNG重卡销量爆发式增长,船舶加注LNG燃料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越来越多的码头开始布局LNG加注业务。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我国对于LNG的需求。2022年起,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

    海关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进口LNG为7132万吨,同比增长12.6%,占到天然气总进口量的59%。与之相对应的,管道气进口量为4865万吨,同比增长6.2%,占到天然气总进口量的41%。

    此外,新签LNG长期购销协议连续3年保持相对高位,新履约长协合同量914万吨/年。

    02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

    为满足不断上涨的进口量和容纳更多市场主体,LNG接收站作为LNG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建设也相当火热。不仅规模在不断扩大,储罐也越来越大块头。

    作为全球第二、中国最大的LNG进口商,中国海油现在拥有世界上单罐容积最大的LNG储罐,并且自主攻关研发超大型LNG全容储罐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开展超大型LNG储罐设计及建造的国家之一。

    然而,从3万立方米到建成目前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冰冷直白的数字变化背后是实操难度的指数级增长。

    想象一下,就像是让你把一个小保温杯变成大冰箱,块头变大的同时是设计工艺的推倒重来、用工材料的更先进更高端等等,这里面的难度可想而知。

    拿最基本的保“冷”来说,就足够伤脑筋。要知道,LNG需要在零下162℃甚至更低的温度下保存,为了减少天然气蒸发,LNG储罐必须具备相当强的保冷性能。

    于是,这个大冰箱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可谓是全副武装。

    储罐吊顶布置了玻璃棉;中间结构类似“电饭煲”,从内到外依次由9%镍钢材料的内罐、弹性毡、珍珠岩、混凝土外罐4层结构组成;储罐底部采用具有承压能力的5层泡沫玻璃砖作为独立密闭气隙结构的无机绝热材料,以确保罐底保冷效果。

    另外,为了反射太阳光,减少来自环境的热量,储罐也被大面积涂装成白色。

    层层加护下,LNG储罐的日蒸发率低于万分之4.5,隔热能力与火箭燃料舱相当。

    除了各种高难度工艺,在“大块头”的建设以及运行过程中,数智化也贯穿于始终。

    像正在建设中的宁波绿能港三期项目,就用数智化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问题。

    LNG接收站属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要时刻做好现场设备设施的巡检及跑冒滴漏排查。为此,中国海油气电集团自主研发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以“数据+平台+应用”架构,充分融合物联网、北斗定位、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稳定可靠、灵活扩展的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支撑安全生产业务。

    还有智能巡检机器人“小瓦”穿梭于接收站现场各个区域,手握可见光摄像机、红外摄像机、激光甲烷气体检测仪等高端装备,在接收站切换着各种角色,为一线作业人员的巡检带来了不少便利。

    03

    中国海油的绿能港家族

    作为全球第二、中国最大的LNG贸易商,LNG在中国海油的能源版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实,包括宁波绿能港在内,中国海油目前已经拥有4个绿能港,而绿能港,也是中国海油布局综合能源帝国的一个侧影。

    不只是LNG接收、外输,绿能港其实是一个大型综合能源供应基地和重要能源枢纽,还兼有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天然气制氢等多功能。

    譬如,从接卸、储存、加工,并经过统一调配将天然气输送至千家万户,宁波“绿能港”正由LNG接收终端向集散中心转型发展,集聚多功能综合服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自主技术建设的世界最大规模的冷能发电装置——中国海油宁波“绿能港”5兆瓦级冷能发电装置项目,已于去年完成主体施工,标志着我国LNG冷能发电自主装备技术应用取得重大进展。

    盐城“绿能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接下来还将探索燃气制氢、冷能发电等LNG能源应用场景。

    中国海油以湄洲湾“绿能港”为龙头,在福建省建立了国内最完整的LNG产业园,包括燃气电厂、冷轧钢厂、冷能空分、槽运物流基地等,成为中国第一个利用LNG冷能形成的具有节能环保性的产业园区……中国海油的综合能源帝国,也随着绿能港上一个个LNG储罐“大块头”拔地而起,一个个LNG能源应用场景浮现而更加壮大。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7481.html
相关报告
  • 《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天然气储运基地建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30
    • 财联社8月30日电,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群——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建造完工,标志着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运基地全面建成,将大幅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南地区的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 《中国海油多举措保障今冬明春北方天然气供应》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18
    • 10月12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完全自主技术、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直径16万方大型LNG(液化天然气)储罐在中国海油天津LNG接收站竣工投产,此举将有效提升天然气的供给能力和储备能力,为我国华北地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据介绍,按照1户居民每月用气15方计算,16万方储罐储存的液化天然气可供天津市1500万人使用一个半月。天津LNG总经理王晓刚表示:“作为我国北方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设施之一,该储罐投产后,天津LNG的天然气储存能力将大幅提升近80%,可保障华北地区在冬季天然气供应高峰期‘罐中有气,心中不慌’。” 据了解,在今冬明春采暖季,中国海油计划供应天然气246亿方,同比增加20%,其中向北方七省市供应天然气61亿方,同比增加63.5%。 为保障华北地区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天津LNG接收站在现有20个装车撬的基础上增建了11个新装车撬,预计将于10月15日投产。投产后单日装车能力将从现在的400车(约8000吨LNG)增加至600车(约12000吨LNG)。进一步弥补管道输送天然气的不足,保障供暖站、医院、学校等场所的天然气供应。 同时,中国海油依托天津LNG接收站,租赁一艘可储存17万方LNG的FSRU(带有储存及再气化装置的浮式船舶),相当于为京津冀地区增加了一个移动LNG储罐和一套移动气化装置,能为华北地区额外增加1400万立方米/天的供气能力;此外,中国海油还租赁了2艘LNG船舶将作为海上应急储罐在天津外海漂航待命,预计增加约2亿方储备量。当个别地区天然气需求出现激增或超出常规供应保障范围时,这2艘LNG船舶可在短时间内靠泊沿海LNG接收站应急补充天然气供应。 此外,中国海油正在重点推动蒙西管道天津段工程建设,力争于11月15日完工投产,开展保供工作。今冬明春采暖季期间,天津LNG接收站保供天然气量约12亿方,其中通过滨达管线增供500万方/日,通过蒙西管道增供500-700万方/日。 据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总经理邱健勇介绍,中国海油致力于打造全国天然气保供一盘棋,全力推进深圳LNG与大鹏福华德支线联通、广东管道与广东大鹏南沙分输站联通、广东大鹏与广东管网惠州分输站联通三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建设。今冬明春采暖季,广东地区计划保供气量约18亿方,“南气北上”气量大幅提升至3000万方/日。今冬明春采暖季期间,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海油将增供天然气30亿方,其中80%用于北方地区。 在河北、天津、广东、浙江地区,中国海油与中国石油通过天然气置换、互保互供等措施,利用中国海油海气和LNG双资源条件,在南方地区增加3亿方天然气供应,与之相对应的,中国石油利用其完备的管网系统将供应该部分天然气调配至北方气源紧张地区,进而实现全国保供。 中国海油董事长杨华表示:“作为国内最大的LNG供应商,中国海油将责无旁贷加大天然气清洁能源供给力度,多举措全力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稳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煤改气’工作部署,致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