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受体的磷酸化的治疗意义》

  • 来源专题:生物医药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3-08-31
  • 核受体(NR)在各种器官中共同调节着多种生物功能。虽然核受体可以通过激活其标志性基因的转录来表征,但它们也有其他不同的作用。尽管大多数NRs通过配体结合直接激活,从而诱发导致基因转录的一系列事件,但一些NRs也会被磷酸化。主要集中在不同NRs中氨基酸残基的独特磷酸化,但磷酸化在体内NRs的生物活性中的作用还没有明确。最近对DNA和配体结合域内保守的磷酸化图案的研究证实了NR磷酸化的生理意义。这篇综述侧重于雌激素和雄性激素受体,并强调了磷酸化作为药物靶点的观点。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3725823001419
相关报告
  • 《Science | 解析KRAS磷酸化蛋白质组和肿瘤KRAS治疗耐药性》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08
    • 2024年6月7日,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Clint A. Stalnecker、Channing J. Der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Determining the ERK-regulated phosphoproteome driving KRAS-mutant cancer的文章,提供了驱动KRAS突变体PDAC生长的异常ERK信号的全面分子图谱,揭示了对KRAS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潜在机制。 Clint A. Stalnecker等人的论文证明,高度相关的ERK1和ERK2激酶在支持KRAS依赖性PDAC生长中发挥着冗余的作用,ERK1或ERK2的组成型激活变体的表达足以赋予对KRAS抑制的完全或接近完全的抗性。通过广泛的磷酸蛋白质组学分析,他们在2123种蛋白质上鉴定了惊人的4666个ERK依赖性磷酸位点,极大地扩展了KRAS突变体PDAC中ERK调节的磷酸蛋白质的已知深度和广度。 该研究表明,KRAS调节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几乎完全由ERK驱动,已鉴定的磷酸位点富含ERK相互作用基序,这表明ERK具有直接的调节作用。此外,作者证明,ERK调节了一个高度复杂和动态的蛋白激酶网络,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和RHO鸟苷三磷酸酶(GTPase)信号成为ERK的主要下游效应物。研究人员发现了ERK信号传导和RHO GTPase调节之间的紧密结合,ERK抑制导致RHO GTPase相关蛋白磷酸化的明显时间变化。最初,ERK抑制导致细胞骨架和RHO GTPase效应蛋白的磷酸化降低,随后一组不同的RHO GTPase调节因子的磷酸化代偿性上调,这可能有助于获得性抗性机制。 此外,该研究强调了ERK在调节PDAC生长所必需的蛋白质中的关键作用,在ERK调节的磷酸蛋白质组中,核定位蛋白质和参与细胞周期调节和RHO GTPase信号传导的蛋白质显著富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蛋白质中的一些在KRAS突变癌症中表现出选择性遗传依赖性,特别是在PDAC中,突出了它们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提供了驱动KRAS突变体PDAC生长的ERK调节的磷酸蛋白质组的全面分子图谱,揭示了ERK信号传导、细胞周期调节和RHO GTPase信号传导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这些发现不仅促进了我们对KRAS依赖性致癌作用的理解,还提示了对KRAS抑制剂耐药性的潜在机制,为开发针对KRAS-ERK信号轴的更有效的联合疗法铺平了道路。
  • 《Nature | 军团菌效应物LnaB是一种磷酸化腺苷酸酶,会损害磷酸化信号》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26
    • 2024年5月 22日,浙江大学朱永群课题组、周艳课题组和北京大学刘小云课题组合作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Legionella effector LnaB is a phosphoryl-AMPylase that impairs phosphosignalling 的研究论文。 单磷酸腺苷酸化修饰(AMPylation)是一种最早发现于1967年、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内质网应激、神经退行性疾病、适应性免疫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发现,该修饰主要由Fic等家族单磷酸腺苷酸化酶(AMPylase)催化,将单磷酸腺苷酸(AMP)基团转移到靶蛋白上,之前鉴定出的单磷酸腺苷酸化修饰位点均发生在蛋白底物的苏氨酸、酪氨酸、丝氨酸等残基上 该项研究有以下几点重要发现和概念突破: 1、发现了一类不同于以往的、具有独特催化基序和结构特征的磷酰基单磷酸腺苷酸化酶(Phosphoryl-AMPylase)新家族; 2、发现了靶向磷酰基的腺苷酸化(AMPylation)修饰,突破了AMPylation只发生在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上的概念; 3、发现了调节磷酸化信号转导的全新方式,突破了磷酸化是终端化的、在细胞内不可被进一步共价修饰的传统概念; 4、定义了一种新型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即ADPylation修饰;   5、揭示了病原菌利用同一效应蛋白既保护宿主泛素通路,又抑制宿主免疫防御,达到与宿主短期共存目的,实现 “绵里藏针”的致病策略); 6、LnaB家族的发现揭示了一种病原菌保守的调节宿主信号通路的机制,为病原菌致病性和效应蛋白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这项研究鉴定出的ADPylation修饰,扩展人们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认识,证明了磷酸化蛋白磷酰基团修饰的可行性,为蛋白质功能和信号转导提供新的调控机制。由于Src家族激酶在人类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对LnaB的独特活性进行开发,对相关疾病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进一步研究LnaB家族效应蛋白的功能,将开辟病原菌效应蛋白研究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