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利用磁涡旋结构实现高性能磁传感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09
  • 据麦姆斯咨询介绍,许多现代技术应用均是基于磁性技术,例如在电动汽车中的动力部件,或存储数据的硬盘。另外,磁场探测也会作为传感器的功能之一。目前,采用半导体技术制造的磁场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到16.7亿美元,并将持续增长势头。在汽车电子行业中,将更精确的磁场传感器应用于ABS系统中不仅可以检测速度与位置,还可以间接检测轮胎压力,无需在轮胎中额外安装压力传感器,节省了资源和成本。而如各向异性磁阻(AMR)、巨磁阻(GMR)和隧道磁阻(TMR)等新型磁阻传感器技术相关应用的兴起,主要归功于其灵敏度和集成能力的提高。

    新型磁场传感器的核心是可以实现磁信号转换的微结构铁磁薄膜元件(microstructured ferromagnetic thin-film element),但这些元件通常呈现非线性磁滞曲线,使得传感器性能受到磁噪声的限制。

    奥地利科学家团队着重研究了磁阻传感器中磁噪声的起源,并证明了在换能元件中受拓扑保护的磁涡旋状态可以克服噪声问题。利用解析法和微磁模型,研究者发现噪声的主要来源是靠近Stoner–Wohlfarth模型反转磁场的外部磁场处换能器元件不可复制的磁性反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利用流体封闭的涡旋结构,开发出了巨磁阻传感器结构,即使与目前最先进的传感器相比,该传感器也毫不逊色:磁噪声更低,线性度高出一个数量级,磁滞几乎可以忽略。

    科学家利用磁涡旋结构实现高性能磁传感器

    旋转磁场与Stoner-Wohlfarth模型相切产生的相位噪声

    一旦施加外部磁场,这种所谓的换能元件(transducer element)就会改变其电行为;原子“罗盘针”,即原子磁偶极子(atomic magnetic dipoles)将重新排列,从而改变了换能元件的电阻。该行为可用来探测磁场。

    在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克雷姆斯多瑙河大学(Danube University Krems)与英飞凌公司(Infineon AG)的共同合作中,由Dieter Suss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基督教多普勒实验室的“先进磁传感与材料”组织对物理起源和理论极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解决方案提出了具体建议。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于杂志《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

    在本项目研究中,科学家利用经过实验验证的计算机仿真表明,通过重新设计换能元件,可以显著降低干扰信号、磁噪声和磁滞现象。在新的设计中,换能元件的原子磁偶极排列在中心周围,形态类似飓风。外部磁场改变了该涡旋中心的位置,这直接表现为电阻的变化。

    该项目负责人Dieter Suss说:“这次展示了磁涡旋结构的首次大规模应用,与传统的磁性传感器相比有显著的改进。”该研究项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如在外部磁场中的磁涡旋结构行为等基础研究和纯科学问题,可以催生非常成功的应用。Suss针对该重要协同作用补充道:“科学到应用的先决条件是建立科学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产业界既可以提供与实践紧密相连的问题,也可以为实现这些复杂的技术提供如净化间等技术设施。”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215004
相关报告
  • 《基于磁涡结构实现高性能磁传感器》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8-06-24
    • 许多现代技术应用都基于磁力,例如,在电动车辆中移动组件或将数据存储在硬盘上。然而,磁场也被用作传感器来检测其他磁场。目前基于半导体技术的磁场传感器市场总额达到16.7亿美元,并且持续增长。例如在汽车工业中,ABS系统中使用更精确的磁场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轮胎压力。这消除了轮胎中额外的压力传感器,并节省了资源和成本。采用新型磁阻传感器技术,如各向异性磁阻,巨磁电阻和隧道磁电阻主要是由于其灵敏度提高和集成能力提高所驱动。 新型磁场传感器的核心是可以转换磁信号的微结构铁磁薄膜元件。这种所谓的换能器元件一旦从外部施加磁场就改变其电学行为;原子“罗盘针”即原子磁偶极子被重新排列并因此改变换能器元件的电阻。这种行为被用来确定磁场。
  •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科学家利用葡萄提升量子传感器性能》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张宇
    • 发布时间:2024-12-31
    • 近日,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展示了普通超市里的葡萄如何帮助提高量子传感器的性能,从而有可能带来更高效的量子技术提升。 该研究表明成对的葡萄可以产生用于量子传感应用的微波的强局部磁场热点——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更紧凑、更具成本效益的量子设备。 “虽然之前的研究一直关注于电场引起的等离子体效应,但现在我们表明成对的葡萄还可以增强磁场,这对于量子传感应用至关重要,”麦考瑞大学量子物理学博士生、主要作者Ali Fawaz说。 这项研究源于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的视频,该视频显示葡萄在微波炉中产生等离子体——发光的带电粒子球。 虽然以前的研究侧重于电场,但麦考瑞大学的团队研究了对量子应用至关重要的磁场效应。 该团队使用了特殊的含有氮空位中心的纳米金刚石——作为量子传感器的原子级缺陷。这些缺陷(赋予金刚石颜色的众多缺陷之一)就像一个个微型磁铁,可以用来探测磁场。 “纯金刚石是无色的,但当某些原子取代碳原子时,它们会形成具有光学特性的所谓'缺陷'中心,”该研究的合著者、麦考瑞大学量子技术讲师Sarath Raman Nair博士说。 “我们使用的纳米金刚石中的氮空位中心就是我们所研究的可以用于量子传感的微型磁铁,”他说。 该团队将他们研究的量子传感器(一种含有特殊原子的金刚石)放在一根细玻璃纤维的尖端,并将其定位在两颗葡萄之间。通过光纤照射绿色激光,他们可以使这些原子发出红光。这种红光的亮度揭示了葡萄周围微波场的强度。 “使用这种技术,我们发现当我们加入葡萄时,微波辐射的磁场强度会增加了一倍,”Fawaz 说。 资深作者、麦考瑞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量子材料和应用小组负责人Thomas Volz教授表示,这些发现为量子技术微型化开启了激动人心的可能性。 “这项研究为探索量子技术的替代微波谐振器设计开辟了另一条途径,有可能会带来更紧凑、高效的量子传感设备,”他说。 事实证明,葡萄的大小和形状对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该团队的实验依赖于精确尺寸的葡萄(每颗约 27 毫米长),以在金刚石量子传感器的适当频率下集中微波能量。 量子传感设备传统上使用蓝宝石来达到这个目标。然而,麦考瑞的研究团队推测,水可能会实现更好的效果。这使被包裹在薄皮中的葡萄(主要由水组成)成为测试他们理论的完美对象。 “实际上,水在集中微波能量方面比蓝宝石更有效,但它也不太稳定,并且在此过程中会损失更多的能量。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挑战!“Fawaz 说。 除了葡萄之外,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开发更可靠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利用水的独特属性,使我们更接近于实现这种更高效的传感设备。 这项工作得到了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卓越工程量子系统卓越中心的支持,该研究的详细信息已于 2024 年 12月20日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