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食品圈】从缺硒危机到7亿市场!硒补充剂,中国需求爆发》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10-09
  • 硒补充剂 (Selenium supplement) 硒(Se)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海鲜是其重要的膳食来源1。尽管硒天然存在于土壤和水中,但其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极不均衡,这导致中国、欧洲部分地区以及美国等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硒现象2。而硒的缺乏程度与多种甲状腺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密切的关联3。 图 1富硒食品中硒的主要形态 现有研究表明,硒补充剂可通过提高抗氧化硒蛋白的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包括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XNR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PX),从而降低氧化应激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细胞毒性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在男性生殖系统中已发现超过25种硒蛋白,而长期摄入低硒饮食会导致精液质量下降,异常精子的占比上升4。Duan5等研究发现在饮食中补充 L-硒代蛋氨酸(生物体中最常见的有机硒化合物)可有效降低小鼠对不可预测的慢性轻度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的易感性。 图 2硒补充剂降低小鼠对抑郁症的易感性的作用机制5 因此,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地进行硒补充,是有利于人体的身体健康。因此,综合考虑自身健康状况、生活环境以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适当地进行硒补充,对于维护人体身体健康是大有裨益的,能够有效预防多种疾病,提升身体机能。 硒补充剂的市场调研 WISE GUY是世界最大的高端市场研究与统计报告中心之一,下文结合WISE GUY提供的《全球硒补充剂市场研究报告》进行综合性分析。 图 32018-2032年的硒补充剂市场规模(十亿美元)趋势现况与预测 图源:WISE GUY的《全球硒补充剂市场研究报告》 从图表可知,硒补充剂市场的整体规模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市场规模显著增加这一增长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新冠疫情的爆发,这提高了公众对健康和免疫力的关注,以及医疗专业人士对硒补充剂益处的更多推荐。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消费者对膳食补充剂的兴趣,尤其是硒补充剂,从而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尽管与前几年相比,2024年之后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从2025年到2032年,市场价值预计将持续增长,最终在2032年达到7.69亿美元。这表明硒补充剂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 图表右侧显示,2019年至203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37%,这表明硒补充剂市场在此期间将以相对稳定的速度增长。虽然硒补充剂市场的稳定增长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要求企业在面对市场预测的不确定性、产品创新、法规遵从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做好准备,以应对潜在的挑战。 图 4不同形式的硒补充剂市场份额的对比与预测 图源:WISE GUY的《全球硒补充剂市场研究报告》 目前,硒补充剂市场的产品形式多样化,包括液态、粉末、片剂和胶囊,,各具特色和市场定位。据WISE GUY预测,至2032年,这些不同形式的产品均将实现市场规模的增长。特别是粉末和片剂,在2024年已占据显著的市场份额,反映出其广泛的消费者基础。片剂作为一种流行的补硒形式,因其易于服用和携带,以及通常具有较长的保质期,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粉末形式的硒补充剂显示出更大的市场潜力,并有望在2032年超越片剂,成为市场主导形式。 这可能是由于粉末形式的硒补充剂可以轻松地混合到各种饮料或食品中,如咖啡、果汁、冰沙或早餐谷物,这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和灵活性。这种形式不受特定场景的限制,使得消费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地补充硒,使其能够无缝融入日常生活。而且,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健康目标,选择添加到不同的食物或饮料中,实现定制化的营养补充。此外,纳米体系封装硒的输送技术作为提升硒生物可利用度的创新方法,正逐渐成为硒补充剂领域的新趋势。随着此类技术的进步,粉末形式的硒补充剂的市场竞争力有望得到间接增强。 图 5硒补充剂市场地区份额的对比与预测 图源:WISE GUY的《全球硒补充剂市场研究报告》 硒的地理分布不均衡显著影响了各地区在硒补充剂市场的占比。随着预防性医疗需求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全球硒补充剂市场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北美地区目前是硒补充剂的最大市场,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64亿美元,并预计将继续保持其领导地位,这可能归因于该地区先进的医疗基础设施。据WISE GUY预测,亚太地区预计将成为增长最快且最具潜力的市场。这一预测基于该地区经济增长、医疗基础设施的改进以及对硒缺乏问题认识的提高。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消费者越来越认同“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这改变了他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传统看法,进一步推动了硒补充剂市场的扩张。 在全球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南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硒补充剂市场有望实现显著增长,为全球市场贡献更大的份额。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这些地区对健康问题日益增长的关注,以及对硒补充剂在预防和治疗各种健康问题中作用的认识加深。随着这些地区消费者对营养补充品需求的增加,硒补充剂市场在这些区域的潜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推动全球市场的扩张。 硒补充剂产品 图 6LIFE Extension超级硒复合物产品图 图源:亚马逊官网 国外市场上的硒补充剂改变了单一补充硒元素的传统模式,转而推出创新的硒复合物产品,例如这款特别添加了维生素E的产品。这种“200微克硒+20.1毫克维生素E”的配方组合,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种创新配方中,硒和维生素E都是强效抗氧化剂,两者结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增强抗氧化能力,更有效地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该复合补充剂的推出,反映了营养补充剂行业在产品创新方面的前瞻性思维,它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市场对复合型、多功能营养补充剂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类产品因其全面性的健康维护作用而越来越受到青睐。 图 7 京东矿物质硒保健品的热卖榜(左) 和京东康物质保健品热卖榜中硒保健品的排名(右) 图源:京东官网 根据京东平台的截图数据显示,矿物质硒保健品在该电商渠道的销售业绩表现不俗。其中,“汤臣倍健 补硒酵母片400mg”在矿物质保健品的热销榜单中荣登榜首,并在短短30天内实现了超过1000件的销量,这一数字充分证明了该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某款矿物质硒保健品在特定榜单上高居第一,它在更广泛的矿物质保健品热销榜中却仅排在第十位。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在于,虽然硒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但并非所有人群都需额外补充硒元素,故其目标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此,特别提醒消费者,是否需要补充硒元素,应严格遵照医生的专业指导,避免自行随意补充。这是因为,如果硒的摄入量超过身体所需,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合理摄入硒元素对于维护健康极为重要,但必须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NDk1NzIzMQ==&mid=2247656878&idx=1&sn=dec85bd433118c7008de99af980223e6
相关报告
  • 《【功能食品圈】全球植物基膳食补充剂市场呈增长态势!》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5-13
    • 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公司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全球植物基膳食补充剂市场在未来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在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方面,预计到2030年全球植物基膳食补充剂市场规模将达到670.1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9%。而推动这一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消费者对食用植物基膳食补充剂所带来健康益处的认知度不断提高。 从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来看,多个方面共同促进了市场的显著增长。一方面,生活方式的改变、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人均收入的提高,都为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营养不良、超重和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疾病的出现,再加上高昂的医疗费用,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从而推动了对植物基膳食补充剂产品的需求。 在消费需求的具体表现上,人们食用植物基膳食补充剂主要是为了确保摄入对人体重要的营养成分。特别是30至40岁年龄段的人群,由于生活节奏缓慢且缺乏运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再加上饮食模式的变化,预计在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推动该市场的增长。 从产品特性带来的需求增长来看,由于植物化学物质的存在,人们对植物基营养成分的需求正在增加。这些植物化学物质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有助于预防喉癌、咽癌、口腔癌、肺癌和食道癌等各种类型的癌症,能够保护细胞免受可能导致癌症的损伤。 在市场的发展趋势方面,随着人们对素食和纯素食生活方式的兴趣持续升温,植物补充剂行业不断推出更多产品,推动了这种饮食模式的发展。同时,植物性成分在多种健康食品的不同种类中越来越常见,用于体重管理和提升运动表现的产品功效也日益受欢迎,这反过来促使在包括运动营养等各个领域对植物基膳食补充剂的研发出现热潮。 从特定人群和疾病认知的影响来看,在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千禧一代对谷氨酸紊乱相关问题的日益关注,预计将推动该行业的发展。此外,人们对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也预计将对市场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来源: https://www.grandviewresearch.com/press-release/global-botanical-supplements-market
  • 《【功能食品圈】别只盯着褪黑素!5亿人的睡眠生意,这些新原料正在“重塑战场”》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10-15
    • 5亿国人的睡眠困境,正催生一个规模达165.6亿元且年增长率超11%的助眠功能食品市场。 睡眠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奢侈品”。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约48.5%的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扰。并且,越来越多年轻人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也加入“失眠大军”。目前,睡眠经济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完整闭环,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和研发,到中游的生产制造,再到下游的品牌运营与销售渠道,最终触达失眠人群和亚健康消费者。而这庞大需求背后的根本驱动力,正是席卷现代社会的睡眠危机。 图1 睡眠健康产业的生态圈与价值链条 睡眠危机催生经济新蓝海 这场席卷全球的睡眠危机,激发了消费者对“一夜安眠”的迫切渴望。在众多解决方案中,相较于价格高昂的智能硬件或需长期坚持的行为疗法,“通过膳食补充改善睡眠”成为一种更直观、更易执行,也更具消费吸引力的选择。直接催生了睡眠经济中最为活跃和包容的领域之一——助眠功能性食品市场。助眠功能性产品也呈现出食品形态多元化、功能成分精细化的显著趋势。图一涵盖了助眠产品的种类和成分,反映了消费者在购买助眠产品时对品牌、质量和渠道的考虑,展示了当前助眠市场的热点和趋势。 图2 天猫、淘宝、京东、抖音线上平台“助眠”关键词数据来源:功能食品圈&魔镜洞察 助眠功能性食品概述 2.1当前助眠功能性成分概述 目前,助眠功能性食品中常见的活性成分包括。 表1.常见助眠功能性食品中 成分 来源 作用机制 褪黑素 松果体分泌,也可人工合成 调节昼夜节律,促进入睡 γ-氨基丁酸(GABA) 发酵食品、植物提取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缓解焦虑 酸枣仁 中药植物 养心安神,改善多梦易醒 褪黑素前体(如5-HTP、色氨酸) 氨基酸类物质 增加体内褪黑素合成 镁 矿物质,存在于坚果、全谷物中 放松肌肉和神经,调节神经递质 植物提取物(如缬草根、洋甘菊、西番莲) 草本植物 镇静安神,缓解紧张情绪 2.1.1.传统明星成分:褪黑素 褪黑素(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是由人体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天然激素,具有调节昼夜节律、改善睡眠质量的功能。作为保健食品原料,褪黑素广泛应用于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中,尤其适用于因时差、倒班或年龄增长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的人群。 2025年10月1日起,《保健食品中褪黑素的测定》(GB/T 45443-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系统优化了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技术参数和操作流程,适用于片剂、软胶囊、颗粒剂、粉剂、口服液、凝胶糖果等多种剂型产品的定量检测。 2.1.2.γ-氨基丁酸(GABA) γ-氨基丁酸(GABA) 是一种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日本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报道了GABA在改善失眠、抑郁和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的显著效果,证实了GABA的多种生理作用,并指出富含GABA的食品是一种功能性食品,GABA在日本应用于食品、饮料中非常流行。相关研究表明,GABA通过抑制下丘脑觉醒中枢的去甲肾上腺素和组胺释放,减弱清醒维持信号。同时临床试验也证实,可以促进睡眠。主要原因是GABA可以抑制神经细胞过度兴奋,让亢奋的脑细胞得以休息,并且GABA能结合抗焦虑脑受体并使之激活,然后与另外一些物质协同作用,阻止与焦虑相关的信息抵达脑指示中枢。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规定GABA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550mg。中国卫健委(原卫生部)2009年12号公告,批准GABA为新资源食品,其摄入量不得超过500mg/d,使用范围为饮料、可可制品、巧克力及其饮料、糖果、焙烤食品和膨化食品,但婴儿食品中不能添加。 2.2.新兴成分展望 图3 现兴及新兴睡眠原料 在成熟成分市场竞争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已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挖掘和应用具有独特机理、天然来源或复合功能的新兴原料,正是开拓睡眠经济新蓝海的核心策略。同时,消费者对‘药食同源’、天然健康理念的追求,也驱动着研发方向从单一的合成成分向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产物等多元化领域拓展。接下来我们将关注几种正处于产业化前沿的新兴成分。 2.2.1 L-茶氨酸 L-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一种非蛋白氨基酸,因其多种生理活性(如保护神经、降血压、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改善认知等),在功能性食品领域展现出潜力。欧盟已拟批准L-茶氨酸作为新型食品。草案建议其目标人群为成年人和青少年,不适合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每日最大使用量为200 mg/天。在我国,L-茶氨酸作为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已在2025年1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受理(受理编号:卫食新申字〔2025〕6号),目前状态为“延期再审”。这意味着它在我国尚未正式获批成为新食品原料,相关安全性、营养学评价、生产工艺等技术评审仍在进行中。 2.2.2 辣木叶发酵提取物 辣木叶本身于2012年已被我国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9号),允许用于各类食品(除婴幼儿食品外)。关于辣木叶发酵提取物:虽然辣木叶本身已是合法食品原料,但其发酵提取物作为一种经过微生物转化处理的衍生物,在我国要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上市销售,通常需要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估和审批。作为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已在2025年1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受理(受理编号:卫食新申字〔2025〕6号),目前状态为"延期再审"。这说明相关部门正在对这类具有功能潜力的新原料进行审慎评估。辣木叶发酵提取物未来可能也需要经过类似的申报和审批流程,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公开信息显示其已获批或进入实质性申报阶段。云南农业大学盛军、田洋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通过植物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联合发酵辣木叶提取物(FM),可使其GABA含量提升1.67倍,总氨基酸含量达到46,058.20±845.53 μg/g。FM能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提高脑内GABA水平[。 2.2.3 山羊奶酪蛋白水解物 根据澳优乳业在2025年中国乳业技术博览会上的发布,羊乳酪蛋白酶解物已被作为新原料发布。该原料是对羊乳清蛋白分离后产生的酪蛋白副产物进行特有酶解工艺技术而获得的,已发现其具有提升免疫活性、促进睡眠、降低血糖、血脂、血压、尿酸等多种功效。该成果源自“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已获得“国际领先”技术成果评价。高校研究佐证了上述观点,山羊奶酪蛋白水解物(CPH)能显著改善失眠小鼠的睡眠状态,恢复神经递质系统。这意味着山羊奶酪蛋白水解物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其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提供了可能性。可应用于配方奶粉、特医食品、营养品等相关领域。 目前的研究多基于动物实验(小鼠),常用剂量在100-700 mg/kg体重范围。对于人体摄入的确切有效剂量、长期安全性及最佳摄入形式,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告别“成分内卷”, 开启“场景深耕”时代 庞大的睡眠障碍人群正催生一个规模超百亿且快速增长的功能性食品新蓝海。当前,以褪黑素、GABA为代表的成熟成分已构建起稳固的市场基础,而L-茶氨酸、辣木叶发酵提取物、山羊奶酪蛋白水解物等新兴成分,则代表着基于‘菌群-脑轴’等新理论下的创新方向,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无限潜能。 更重要的是,所有玩家都应认识到,未来的竞争核心不再是单一的成分,而是基于深度用户洞察的解决方案。开发针对不同场景(如加班舒压、深夜放松、旅行调时差)、不同人群(银发族、年轻白领)的精准产品,并通过科普内容建立信任,将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赛道已经开启,唯有以科学为桨,以用户需求为舵,方能在这场‘好梦’争夺战中全速前进。  参考文献:  [1] 苏亮,陆峥.2017年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J].世界临床药物, 2018, 39(4):6.  [2] 华经产业研究院. 2025–2031年中国助眠保健食品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 北京: 华经产业研究院, 2025. [3] 未来智库. 2025年中国睡眠经济分析:5亿失眠人群催生千亿助眠赛道新机遇[R]. 上海: 未来智库, 2025. [4] Hardeland R, Pandi-Perumal S R, Cardinali D P. Melatonin[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 2006, 38(3): 313–316. [5] GB/T 45443–2025, 保健食品中褪黑素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5.  [6] 顾振新, 蒋振晖. 食品原料中γ-氨基丁酸(GABA)形成机理及富集技术[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2, 28(10): 65–69. [7] 王辉, 项丽丽, 张锋华. γ-氨基丁酸(GABA)的功能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J]. 食品工业, 2013, 34(6): 186–189. [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批准γ-氨基丁酸等6种物质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2009年第12号)[EB/OL]. (2009–09–27). [9] 张颖等. "L-茶氨酸改善睡眠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 42.16(2021):6.  [10] Huang S, Wu K, Guo Y, et al. Integrated Approach Reveals Fermented Moringa oleifera Leaves Extracts’ Impact on Mouse Sleep[J]. Foods, 2025, 14(17): 2952. [11] Mo L, Jing H, Du X, et al. Goat casein hydrolysates alleviated insomnia in mice via modulating the level of neurotransmitter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gut microbiota[J].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2025, 14(1)212-225. 作者: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