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进!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井下顺煤层增渗技术取得新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0-07
  • 近日,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基于“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取得的“顺煤层钻孔水力增渗技术与装备”成果经过重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鉴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低渗煤层顺层增渗一直是煤层增渗领域的难点,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顺层压裂增渗技术面临着以下问题:松软低渗煤层在变形破坏、裂缝起裂扩展及应力演化特征等特殊性,软煤压裂增渗机理不清;现有装备能力不足,复杂地质适应性差,压裂影响区域有限,煤体压裂增渗控制难;井下监测条件受限,方法单一,压裂范围评价难。

    研发团队从理论、工艺、装备入手,结合现场实际,攻克了水力压裂软煤塑性动态损伤增渗理论和煤层体积压裂改造理论,研发出BYW和BZW系列水力压裂成套装置和MKY系列工具串,形成了中低压保压压裂工艺、重复压裂工艺、顺层长/短钻孔分段压裂工艺,提升了压裂范围和压裂效果,提升了顺层压裂的均匀性。可实现42毫米~150毫米大范围孔径分段压裂作业,最长作业深度已超过800米,单孔作业分段数>15段,首创了多分段协同压裂和“长分段-短间隔-错位式”无空白压裂增渗模式。

    研究成果已经在我国几十个矿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及工程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低渗煤层的增渗范围和抽采效率,高效准确地评价了煤层的增渗范围,节省了钻孔施工等工程量;发布了《煤矿井下强制增渗工程设计规范》《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渗效果及有效范围探测评价方法》2项能源行业标准,并制定了5项企业标准,取得了4套水力压裂泵组安标,获得授权专利十余项。

    接下来,重庆研究院将继续围绕大区域瓦斯超前治理,开发大型智能化增渗装备,助力我国瓦斯灾害治理水平再上台阶,为保障煤矿安全高效开采贡献中国煤科技术力量。

  • 原文来源:https://coal.in-en.com/html/coal-2635453.s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突破煤矿井下陀螺惯性导航技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05
    • 近日,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在惯性导航技术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自主研制出两款基于惯性导航的随钻轨迹测量装置,分别为YSX1-2000矿用光纤陀螺有线随钻测量装置和YSX2-2000矿用MEMS陀螺有线随钻测量装置。这两款装置在柞水试验基地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标志着随钻轨迹测量技术领域迎来了新的突破。 长期以来,煤矿井下钻孔轨迹测量由于其特殊的应用环境在方位角测量时过于依赖地磁场测量,导致下套管钻孔、金属矿山、铁路隧道等环境都无法应用,同时测量还具有一定滞后性,数学计算转换过程也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西安研究院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集中力量攻关国家、行业关键核心领域技术瓶颈,将惯性导航技术应用于钻孔轨迹测量。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具有不受外部电磁干扰、信号噪声低、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两款基于惯性导航的随钻轨迹测量装置,成功克服了现有钻孔轨迹测量系统易受铁磁环境影响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无需安装成本高昂的上下无磁及无磁钻杆,且改善了测量滞后性的问题,提高测量的精准度和适应性;克服了长期困扰煤矿井下钻孔轨迹测量的问题。 不仅如此,针对光纤陀螺功耗高不满足煤矿井下本安要求和MEMS陀螺抗震性差不适应随钻测量振动环境的问题,YSX1-2000矿用光纤陀螺和YSX2-2000矿用MEMS陀螺,在小型化、低功耗设计上不断探索,结合随钻测量系统对抗震性、耐水压、抗扰动的要求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钻孔轨迹测量中引入惯性导航技术实现方位测量。 此次现场试验的成功应用,打破了传统钻孔轨迹测量中依赖磁传感器测量方位角的局面,提高了钻孔轨迹方位角测量的精准度,这标志着我国钻孔轨迹测量系统进入了新时代,并能够为智能定向钻进技术和地质保障领域提供可靠的随钻数据支撑,推动定向钻进产品在非煤矿山和地面隧道勘探等领域的应用。
  • 《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再破我国碎软煤层定向钻进孔深新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01
    • 5月16日,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煤矿井下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技术在淮南矿业集团勘探公司实现最大钻进纪录556米,再度刷新了我国碎软煤层定向钻进的孔深纪录。 碎软煤层长距离定向钻进抽放瓦斯是保证抽、掘、采平衡和防突措施落实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这一技术一直存在两个难题,一是钻进过程中容易发生抱钻,导致成孔失败;二是不能使用水动力驱动导致常规定向测量技术难以顺利应用。 西安研究院自主开发的煤矿井下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技术以气动定向钻进技术解决了排渣、难以成孔的问题,以无线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解决了钻孔轨迹策略的问题。碎软煤层定向钻进系统采用新型变幅装置,能实现多种钻孔角度和钻孔高度的调节;其装备的电磁测量系统抗震性能突出、传输数据快速稳定、测量精度可在全空间范围内小于1.5度。该技术在煤矿井下本煤层,尤其是薄煤层的双层孔或多层孔施工、邻近层瓦斯抽采钻孔施工、穿层孔施工具有极强的适用性。 该技术先后分别在山西、淮北、淮南等矿区以437米、456米、516米的孔深创造了我国煤矿井下碎软煤层定向钻进的最大钻进纪录。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技术的成功研发和成功应用,解决了碎软煤层定向钻进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碎软煤层区域递进式高效瓦斯治理的模式,降低了碎软煤层开采的风险和难度,为国内碎软煤层矿区实现降本增效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