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海上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完成首次原油外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0
  • 8月18日,装载约2.5万吨原油的“天鹰座”轮缓缓离开广东省雷州市乌石终端原油外输单点水域,标志着乌石23-5油田群首次原油外输作业圆满完成。乌石23-5油田群位于北部湾东部海域,平均水深约28米,由2座海上平台、1座陆地终端组成,是我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并首次将油气从两千米的海底引上雷州半岛,也是北部湾首个实现生产水“零排放”的油田,为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低碳化转型起到示范作用。17日上午,“天鹰座”轮在徐闻海事处“海巡0927”船的护航下,进港航行至乌石终端原油外输单点水域,并安全顺畅系泊在单点装置上。海事执法人员督促作业方提前布设围油栏,严防油轮提油作业污染海洋环境。经过一轮作业,18日,原油外输正式完成。本航次装载的30000方、合约2.5万吨的原油送往海南八所港,货油价值约1亿元人民币。乌石23-5油田群预计2026年将实现日产约18100桶油当量的高峰产量,油品性质为轻质原油。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6917.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建成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16
    • 3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我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曹妃甸6-4油田正式投产。该油田建设应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理念,采用绿色低碳管理,完善了我国海上“绿色油田”建设新模式,为海上油气增储上产和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注入新动力。 曹妃甸6-4油田位于渤海中西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116公里,平均水深约20米。油田开发项目包含30口生产井,预计2023年将实现高峰年产达75万方,可满足60多万辆家用汽车一年的汽油消耗,是渤海油田力争建设国内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的重要开发项目之一。 曹妃甸6-4油田是我国海上“绿色油田”开发的“新样板”,在设计初期以关键设备国产化及绿色发展理念为主导,引入大量高质量国产设备和创新型环保设备实现减排增效。如首次应用海上油田再生水收集罐,可将生活污水回收,彻底实现了海上油田生活污水“零”排放,推动海洋石油工业绿色低碳管理迈上新台阶。 曹妃甸6-4油田引入岸电工程,投产后,将通过电力组网的方式,为油田的生活、生产供电。与以往平台搭载燃油发电主机相比,预计每年将减少燃油主机原油消耗1.1万吨,年均节约能源约1.6万吨标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400万棵。 此外,平台应用“标准化设计”和“设计施工一体化”理念,从以往对每个平台“量体裁衣”到根据标准化技术成果进行“成衣定制”,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为油田按时投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曹妃甸6-4油田的建成投产,是中国海油发挥油气增储上产“主力军”作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探索。未来,中国海油将在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力度的同时,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生产进程,加快“绿色油田”“绿色工厂”建设,助力我国全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全球首套”交付!海上油田绿色开发技术再获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16
    • 近年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利用如火如荼。那么,你是否听说过用烟气余热发电? 8月13日,全球首套5兆瓦级海上高温烟气余热发电装置在天津完工交付,标志着我国海上油气田电站在烟气余热利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对实现海上油气田绿色低碳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电站是海上平台的“心脏”,通常由自产油气燃烧提供电能此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高温烟气,是海上油气开发主要的碳排放源。如何降低高温烟气排放成为困扰海上油气平台绿色生产的难题。为此,海油工程制造出了降服它的“法宝”高温烟气余热发电装置。 该余热发电装置利用电站运行产生的高温烟气余热作为热源装置中循环流动的有机介质,推动膨胀机发电可直接将废弃的热能变为清洁的电能,该发电装置应用后将实现海上油气田主电站烟气余热的综合利用。主电站综合能效预计提升7%有效节省油气田原油和天然气消耗。该装置未来将应用于文昌9-7油田开发工程项目。经测算,装置投用后年发电量可达0.4亿千瓦时。 运行20年,可累计节省天然气消耗约3亿立方米。 此前,国内外在海上高温烟气余热发电应用领域。尚无先例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湛江分公司、海油工程联合外部设计制造团队。共同推动形成设备研制、橇装制造、测试试验全链条自主技术服务能力打造了自主可控的装备体系。 该技术能够广泛适用于我国海上油气平台,推动海上油气田在开发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目标为海洋石油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