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收缩油价后市谨慎乐观》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8-09-06
  • 中证网国际原油价格近期持续反弹。从8发表15日的低点70.3 美元/桶计算, 布伦特原油至今已累计上涨将近9美元/桶, 上海原油期货主力1812合约8发表20日至9发表4日区间累计亦上涨6.61%。业内人士分析, 美国原油库存减少, 以及对伊朗制裁带来的供给端缩减导致油价反弹, 但后市需求端发力不足恐制约油价上涨空间, 对中短期油价保持谨慎乐观。多重利好助推油价反弹 "美国原油库存连续两周下降、伊朗和委内瑞拉产量减少、美联储年会释放偏鸽信号导致美元回调等因素, 共同助推油价反弹。"中粮期货原油分析师张峥表示。美国对于伊朗的原油制裁将在11发表5日启动, 但伊朗出口至印度的原油已从今年4月以来约2000万桶/月降至8月的820万桶/发表; 日本从伊朗的原油进口连降两个月至340万桶/发表。

相关报告
  • 《大跌10%后,本周油价涨超4%,与中国市场有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17
    • 本周美原油继上周大幅下跌逾10%之后重新上涨,涨幅约4.1%,布油亦上涨4%左右。中国需求强劲复苏迹象显露,OPEC和IEA作出的需求预期也提振市场信心。但全球多家央行加息引发经济衰退预期,给石油需求前景造成负面影响。 截至发稿,NYMEX原油期货上涨4.05%至74.36美元/桶;ICE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3.91%至79.82美元/桶。 供给端 1、上周美国原油、成品油库存双双增加,需求忧虑抬头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报告,截至12月9日的当周原油库存增加1023.1万桶。EIA在其报告中指出,美国原油库存为4.241亿桶,比过去五年的季节性平均水平低6%。 关于成品油,EIA报告库存全面增加。截至12月9日的当周内,汽油库存增加了449.6万桶,该周的日产量平均为920万桶;而前一周的库存增加532万桶,日产量为910万桶。截至12月9日的当周内,精炼油库存增加136.4万桶,平均日产量为520万桶;而前一周库存增加了615.9万桶,平均日产量为530万桶。 2、欧盟禁运以及价格上限暂未影响供应 由于有45天的过渡期,欧盟G7和俄罗斯双方都希望平稳过渡,期间抓紧时间交易,同时为制裁的真正到来做好准备。俄方还未采取实质性减产措施,因此暂未影响石油供应。 需求端 1、OPEC和IEA双双预测明年全球需求增长 本周OPEC发布了其备受关注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MOMR),该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为250万桶/天,平均为9960万桶/天,明年为225万桶/天,平均为1.018亿桶/天,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明年的需求可能上行;而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中国石油需求在2022年收缩40万桶/天后,将于明年复苏,并上调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至170万桶/天,总计1.016亿桶/天。OPEC和IEA二者均预测明年需求有所增长,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中国的石油需求,足见中国需求在国际油市的影响力。 2、中国需求强劲复苏迹象显现 随着中国完全放开疫情限制,市场已经出现需求回暖迹象。数据显示,中国的公路和空中交通已经大幅反弹。临近元旦和春节,旅游机构已提前接到大量订单,旅游需求开始爆发,引发了航空旅行的激增,航空燃油需求正在上升,中国国内旅游业率先重新走向繁荣指日可待,预期在未来几个月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即将回归正常。 需要注意到的是,随着中国的重新开放,各地感染人数也在上升,这让人们的行为变得谨慎。这种情况清楚地表明,中国的完全开放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但乐观地估计,它将在下个季度带来需求事实上的重大提振。虽然这一切一定会发生,但市场还需耐心等待,因此任何过早的乐观预期现在受到些许抑制,从而影响到当前的油价。 3、美联储加息、英银欧银跟进加息带来负面影响 本周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较此前四次政策会议上加息的75个基点有所下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尽管经济可能滑向衰退,美联储明年将进一步加息。美联储对其货币政策的鹰派指引再度引发对美国经济滑向衰退的担忧,即便是温和的衰退,这对石油需求来说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同时对使用其他货币的国家来说,美元走强会使石油变得更加昂贵,从而抑制需求。美联储加息之后,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也随后跟进加息,令欧洲经济增长预期承压,带来了需求阴霾。 本周总结 本周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库存双双增加,带来需求忧虑;美联储以及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的接连加息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需求。然而,中国正在重新开放是一个强劲的需求看涨因素,中国需求强势复苏的迹象已在航空业率先显露,市场预期得到极大提振,盖过了上述两大不利因素,虽然完全开放还需些许时日,但已在路上。另外,目前石油交易商不愿购买原油,大型交易商继续是净卖家,他们似乎太害怕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而不敢成为买家,这种态度也拖累了油价的涨势。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郑明亚认为,市场对经济衰退风险的担忧增加,美加输油“大动脉”Keystone管线陆续恢复,让国际原油价格承压,因此,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轮调价存下调概率。 “下周来看,国际油价或宽幅震荡。”姜娜则认为,中长期看,中国能源需求预期向好,国际能源署(IEA)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均预期2023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会增长,原油期货未来或迎“三连涨”。
  • 《钢铁行业供给收缩 碳中和目标引领新一轮洗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4
    • 3月22日,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盘中一度跌破1000元/吨,尾盘收报1004.5元/吨,跌幅5.9%;焦炭主力合约下跌幅度达到7.31%,收盘报价2131元/吨。 就在两个月前,钢材产品需求旺盛,上游铁矿石和焦炭价格纷纷大涨,尤其是铁矿石价格,一度飙升至1140元/吨的历史高位,市场看多情绪亢奋。但是,随着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逐渐落地,唐山市发布限产减排通知,市场逻辑已经发生变化,原料市场骤然降温。 攀华集团董事长助理,投资部总经理周耀臣指出,钢铁行业将面临深度的变革,有条件的大型国企将率先抢占市场,比如采用氢能源或者清洁能源减少碳的排放,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部分民营企业或者中小企业,因成本问题将逐步丧失竞争力,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市场将不断分化。 唐山地区率先减产50% 3月19日,唐山市发布限产减排通知,自3月20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对未落实应急响应的企业实行限产减排措施,共计23家钢铁企业受到限产减排措施影响,限产幅度为30%和50%两档。 根据国家统计局、唐山市统计局等公布的数据,去年唐山市粗钢产量为1.44亿吨,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比例接近14%。市场担心唐山地区钢铁限产成为常态,并扩大到其他区域,这将对铁矿石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3月22日,国内期货市场螺纹钢、热卷价格出现小幅上涨,铁矿石、焦炭等原料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其中,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盘中一度跌破1000元/吨,尾盘收报1004.5元/吨,跌幅5.9%;焦炭主力合约下跌幅度达7.31%,收盘报价2131元/吨。 这直接给火热的铁矿石市场浇了一盆冷水。根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石18150.6万吨,同比增长2.8%;进口铁矿石总金额1709亿元,同比增加50.8%。2020年,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1.7亿吨,同比增幅9.5%,创下历史新高;进口铁矿石总金额8228.7亿元,同比增加17.4%,也创下历史新高。 焦炭市场上,价格下降速度更是大大超过业内预期。尽管目前下游依旧受环保管控,开工继续下降,库存高位,但是钢企开工受限,库存高位,采购积极性一般,焦炭行业已是第六轮降价,累计降价幅度达700元/吨。尽管如此,贸易商依然大量观望,并未有明显的采购意愿,因此焦企出货压力较大。 “这其实相当于再一次供给侧改革,预期力度堪比2017年。”光大证券(17.410, -0.04, -0.23%)研究所周期组长兼金属行业首席王招华认为,根据国家部委要求降低今年钢铁产量的指示,重要的结果就是打击铁矿石价格,目前铁矿石和螺纹钢的价格比值已达历史最高值附近,不宜继续看多。 “从这周一的情况来看,钢厂的采购已经处于放缓停滞阶段,铁矿石的成交情况不佳,焦炭更是因为年前库存高企,形势更为严峻,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走势。”钢宝股份首席期现分析师蔡拥政表示,此次限产减排严格执行,比预期力度明显要大,减产的时间和周期更长,并且严惩了不规范的行为,让市场认识到不执行减产后果的严重性。 蔡拥政指出,若政策扩散到其他地区,会对原料市场有更大影响。不过,对于钢铁行业而言,由于需求稳定、限制产能,将给行业带来利润扩张的机会,钢厂亦可有资金在环保减排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坚定看涨大宗商品的高盛在上周末研报中将铁矿石列入下跌行列。铁矿石作为钢铁的原材料,受到中国减排政策下钢企产出限制的影响,未来将进一步走低。高盛预计,铁矿石价格会在明年上半年大跌15%~20%。 全行业限产或成新常态 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是认真的。从2020年9月开始,中国七次表态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统计,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18%,位居第一。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在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一半以上。 压减粗钢产量,调节钢铁生产结构,已经势在必行。今年年初,工信部有两次以上的公开表态要压减粗钢产量。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工信部今年将制定出台更加严格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完善产能信息预警发布机制,实施产能产量双控,组织开展钢铁去产能回头看,逐步研究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等为依据的产量约束机制。 3月19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司主持召开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碳达峰工作研讨会,研究制定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碳达峰方案,助力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政策积极推动下,钢铁企业积极响应,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等多家钢铁企业近日发布2021年经营计划,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发展关键词。 王招华表示,中国的年碳排放约100亿吨,占全球的28%,中国承诺的碳达峰到碳中和仅30年,国外发达国家普遍45~70年,因此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考虑碳中和的事。钢铁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15%,未来必将是国家要求降碳的重点行业。降碳的重要途径是降产量,因此未来钢铁的供给一定受到影响,而且在远期更加明显。 中金公司(49.940, -0.52, -1.03%)钢铁行业研究指出,这一轮钢企限产减排是实现国家大气污染减排40%以上目标的重中之重。在国家碳中和背景下,2021年钢铁产量实现压降是大概率事件,预计钢铁重镇唐山本次限产有望被严格执行,唐山粗钢产量将较2020年下降2700万吨左右。 “要冷静看待当前钢材消费高增长,国家提出压缩粗钢产量,就是要求钢铁行业切实转变发展理念,从高速增长转移到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谈及限制钢铁产量的话题时表示,无论是控产能、还是减产量,目标都指向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这既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利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市场投资逻辑悄然转变 随着政策导向的变化,市场投资风向也在悄然生变。平安期货首席黑色研究员刘东丰介绍,今年春节后,钢材链期货品种整体沉淀资金大幅增近40%,与股市资金从成长股切换至价值、周期股相对应,大宗商品期货资金流入明显,整体期货市场保证金规模已破万亿。 刘东丰表示,现在热卷价格创出新高,焦炭价格持续下跌,与年初市场相反,市场逻辑已经发生变化,主要变化在政策面。年初以来,市场开始定价“碳达峰”、“碳中和”,以远端炼钢利润大扩张为主要表现。与此同时,唐山限产强度高于往年,现货及近端炼钢利润亦开始大幅走扩。另外,焦炭新旧产能置换与年初市场预期相反,新产能投放快、旧产能退出慢,加剧了焦炭价格的向下调整。 周耀臣指出,“黑色品种资金谨慎,近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幅流入,反倒是有色行业,比如铝等出现明显突破,不少资金涌入有色板块。”唐山地区的严格限产将导致未来产量明显缩减,所以原料最先受到冲击,焦炭和铁矿石近日都出现了加速下跌的迹象。虽然需求没有实质性回落,但是未来走弱的预期强烈,所以资金闻风而动选择抛售。 “未来三五年,随着中小企业购买碳排放指标成本的加大,或将出现减产或者关停的现象,将降低原料的需求,所以铁矿石和焦炭的远期价格或承压,部分资金已经在做买近月卖远月的操作。”周耀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