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报告揭示全球大学面临的挑战、机遇和成功战略》

  • 编译者: 朱鑫汝
  • 发布时间:2024-05-31
  • 作为全球科学信息与分析的领军企业,爱思唯尔发布题为《自上而下的观点:学术领袖和资助者对未来挑战的见解》的一份综合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学术界领袖和资助机构所面临的种种复杂挑战,并分析了为应对这些问题所做的准备工作。同时,报告也概述了高级管理层的战略布局,旨在最大化利用机遇,确保其机构能够实现持续的发展和成功。

    这份报告的研究基础建立在对全球115位来自学术机构和研究资助机构的领导者的全面访谈和量化研究之上。参与报告撰写的人员包括各大学的校长、院长、副校长、教务长,以及资助机构的首席执行官、董事长等。

    报告指出,学术领袖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明确了全球性的优先事项。有89%的学术领导者认为,研究是他们面临的首要挑战,这突显了高等教育机构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的核心职责。而对于93%的受访者而言,维持研究卓越性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在排名第二位的是资金问题,84%的学术领袖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且有66%的受访者预计,接下来5年内这一挑战将会进一步加剧。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将资金保障作为优先事项,并预期在资金增长停滞和研究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将愈发艰难。教育问题也被75%的领导者视为首要任务,其中82%的领导者着重提到提供优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75%的受访者把人才问题列为一大挑战,包括招募及留住员工,66%的人预测未来几年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难度将会加大。

    报告中还展示了一个“问题矩阵”,该矩阵突出显示了在某些关键领域内,对于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与解决问题的准备度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

    ? 人才:大多数学术带头人认为招聘(73%)和留住人才(80%)至关重要,但绝大多数人 (93%)表示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完成这项工作。只有11%的人表示,他们认为自己已做好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的充分准备。

    ? 社会影响:80%的领导者将其视为高度优先事项。他们关注的包括研究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以及如何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等全球框架保持一致。尽管79%的学术领导者认为需要一种新的研究评估方法,但是55%的人认为他们的机构应该最关注提供现实世界的利益。超过三分之二(67%)的领导者认为展示经济影响是重中之重,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30%)的领导者表示他们已为此做好充分准备。

    ? 研究设施:在对研究设施重视程度上,不同地区的学术领导者表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有高达86%的受访者将研究设施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而在亚太地区,这一比例更是达到94%。相较之下,美洲地区的领导者中,只有50%认为这是一个优先事项,显示出相对较低的关注度。

    ? 资助领导者:报告将“成果与影响力”视为核心任务。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五年中,展现其项目和研究的社会影响力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超过三分之二的资助领导者强调,确保充足的经费是实现目标的关键。而随着资金增长的放缓以及研究成本的不断攀升,一半的受访者预计这一经费挑战在未来将更加突出。

    ? 图书馆领导人:图书馆的关键收益在于他们在推动卓越研究和优化教学质量方面扮演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凭借其团队在信息管理和技术专长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提供的多样化新兴服务,图书馆领导者能够支持学术界的同僚克服这些挑战。调研显示,高达93%的图书馆领导者将研究卓越性作为工作的重点,但其中只有56%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应对相关挑战。同样,有82%的领导者认为提供卓越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其中64%的领导者感到他们已准备就绪,以面对这一挑战。对于人工智能的管理,64%的领导者认为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但仅23%的领导者表示他们的机构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各大学需适应政治、技术和监管方面的持续变化,这些变化预计将在未来数年带来更多挑战。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治理上,虽然有64%的学术领导者认为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但仅有2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机构已经准备好迎接由此带来的变革。此外,大学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承担着重要角色。领导者们意识到,除了在监测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外,大学还需积极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开发新技术,并对相关政策产生影响。

相关报告
  • 《ALIA调查揭示TAFE图书馆工作人员面临的挑战环境》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20-01-06
    • 根据澳大利亚图书馆和信息协会(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简称ALIA)的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TAFE图书馆工作人员(58%),在过去12个月里经历了重大和根本性的角色转变。 变化包括增加版权责任(62%)、参与教学、IT支持(97%)和支持新技术(92%)。此外,4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机构重组。 这项调查是由ALIA职业教育和培训图书馆咨询委员会发起的,目的是了解结构和资金的变化如何影响TAFE图书馆以及图书馆和信息专业人员。委员会主席Brenda Burr说:“调查结果显示,TAFE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正在努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但没有在人力和设施上进行投入,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境。”
  • 《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8-03-19
    •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高速增长,据IFR报告显示,预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首次超过11万台,市场规模达到42.2亿美元。到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到58.9亿美元。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带动了国产机器人企业的营收水平增长,据四大工业机器人厂商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企业平均营收增幅达到了54.75%。这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大,另一方面来自于政府的大力补贴支持。随着中国市场增长持续,国外厂商纷纷投资新建工厂,这给中国机器人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IFR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持高速增长,销量同比增长31.3%。预计2017年全球机器人规模达232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就占到了27%。到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首次超过11万台,市场规模达到42.2亿美元,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到58.9亿美元。 自《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国内机器人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一些制造企业也已经成功应用工业机器人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如美的的黑灯工厂,海尔的智能工厂。整个社会对工业机器人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高,促进了机器人产学研各个层面的发展。各地政府也出台政策对机器人产业进行补贴,如东莞政府每年补贴2亿元推动机器人换人,浙江省对企业购置的工业机器人按购置费的10%进行财政补贴。 这些给国内机器人企业带来了机遇。以新时达、新松、埃斯顿、拓斯达为代表的四家国产机器人厂商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企业平均营收增幅达到了54.75%。其中,新时达营业收入25.8亿元,新松营业收入16.77亿元,埃斯顿和拓斯达营业收入分别为6.65亿元和5.08亿元。 同时,国产工业机器人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国内厂商攻克了减速机、伺服控制、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如2015年,国产机器人销量为2.2万台,2016年,已上升至3.4万台,今年,这一数字仍可能继续提升。 不可否认,国产机器人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中国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持续增加,更多国外机器人厂商瞄准了中国市场,如ABB正筹划建立重庆机器人应用中心。安川电机与武进国家高新区二期项目签约,启动建设第三工厂。库卡宣布再次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建设中国二期厂房。发那科看好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日本建设新工厂,最终打算将月产量扩大到现在近2倍的水平。那志不二越将在2018年之前在中国起用新工厂。 同时,虽然中国机器人厂商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开发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还无法摆脱对国外零部件的依赖,其可靠性及精度仍然无法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国内的制造企业虽然会选择部分国产机器人,但其应用场合以上下料、搬运等低端应用为主,在需要复杂操作的场合,仍然选择国外厂商为主。如格力珠海工厂使用ABB机器人用于铂金冲压,广汽本田使用ABB机器人进行喷涂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