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医疗布局:瞄准医疗信息化与基因数据》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5-14
  • 2018年,微软陆续在iOS、Android、Windows商店中删除了HealthVault Insights——由微软在2017年2月与Healtcare NExT同时推出的一款为特定患者提供长期呵护和康复计划的软件。

    这一措施并不意味着微软退出个人护理领域,相反,这表明Microsoft Healthcare NExT项目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AI+医疗”布局已经成型,微软在其医疗布局的每一步都散发“前沿科技”的味道。

    NExT计划:医疗创新领导者

    NExT是一个神秘又低调的部门,全称为New Experiences and Technologies Organization。“它不仅有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及其合作实验室做科研后盾,还有微软工程院诸多工程师负责把想法变成现实。看上去,它更像一个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

    由AI驱动的医疗研究计划Healthcare NExT利用微软在AI和云技术方面的优势来推动医疗创新,主要目的包括减轻医生的数据录入负担、分流病人及监督病人院外护理。其主要部分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HealthVault、Microsoft Genomics、AI驱动的智能聊天机器人、Project InnerEye。四项应用组成了现在微软在医疗领域的宏观布局。

    从作用上看HealthVault与Microsoft Genomics主要起到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目的,而Project InnerEye则是一项实验性的细分研究项目,两个板块间可通过AI驱动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来联动。四位一体构成了微软医疗生态布局。

    四大医疗布局

    1、HealthVault:微软医疗生态地基

    自2007年开始,微软便启动了个人健康记录中心HealthVault。这一平台相当于全世界联网的医疗系统,起初的作用是用于医院和医生之间共享病人的医药信息,以提升看病效率。

    如今HealthVault是一个基于云的平台,旨在让人们控制其健康数据,帮助人们收集、储存和分享自身医疗信息。且该平台可与各种第三方应用程序和设备连接,帮助人们管理健身、饮食和健康数据。

    这个平台的界面常被人诟病,因为它对用户实在不够友好,但它比其他平台更加注重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此外,这是一个极其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构建相应程序连接至Health Vault,它拥有同Windows、Java、IOS、Android等众多平台交换数据的互操作性。

    2、Microsoft Genomics:精准医疗的哨站

    比尔·盖茨曾具体的指出:“下一个能真正超过我的世界首富,一定来自基因领域。”这一预言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今天,测序人类基因组的成本从十年前的数百万美元急剧下降到大约一千美元,低廉的成本支持研究部门进行大规模测序计划,并将其用于临床研究。基因组测序的急剧扩展对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储存每个基因组需要约60Gb的储存空间,通常需要大约1000个CPU时间来处理。

    Microsoft Azure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为基因存储提供可靠、安全的全球云储存服务。Microsoft Azure上的Microsoft Genomics服务提供了一种易于使用的Web服务,用于分析比较用户的基因组,这一服务比传统手段快数千倍。该服务遵循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确定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准则。Microsoft Genomics服务迅速、简单、准确的特性可以使其广泛应用于癌症、罕见疾病、大健康和精准医疗领域。

    3、AI驱动的智能聊天机器人

    Health Bot旨在帮助医疗健康合作伙伴轻松提供智能且合规的医疗虚拟助理和聊天服务。例如,保险公司可以安置机器人,使客户能够轻松查询索赔状态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医院可以配备机器人,用症状检查器对患者病况进行分类,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协助帮助患者查找距离最近的医生。

    4、Project InnerEye

    InnerEye项目开发特定的机器学习,用于自动描绘肿瘤以及3D放射影像,其合作方包括泰锐影像和Intuitive Surgical,具体功能包括:

    1.提取用于定量放射学的靶向基因组测量;

    2.快速放射计划;

    3.精准手术计划及导航。

    InnerEye项目建立在多年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研究之上。它采用诸如Deep Decision Forests(已在Kinect和Hololens中使用)以及卷积神经网络(如CNTK中可用)的算法进行医学图像的自动分析。

    该技术旨在为医生提供帮助。机器学习的结果可以由临床医生轻易地完善和调整,直到临床医生认为该运算结果是有效的。整个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对结果的完全控制。

    微软在HIMSS18会议上发布了什么?

    除了Healthcare NExT主要的四大板块外,微软还在HIMSS2018会议上分享了相关的辅助项目,以协助Healthcare NExT健康发展。

    这些项目包括:

    1.AI Network for Healthcare:微软“AI+医疗”网络扩建项目,在心脏学领域建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网络,此项目与印度最大的医疗系统之一阿波罗医院合作。

    2. Project Empower MD:与UPMC的研究合作项目EmpowerMD,它可以创建一个系统,以AI为动力,倾听和学习医生的说法和做法,从而减轻医生记笔记的负担。

    3. Microsoft 365 Huddle Solution Templates:发布可扩展的全新开发者模板,以帮助健康团队可以从最先进的协作工作中受益。

    4. Microsoft Azure Security and Compliance Blueprint:通过提供端到端应用程序开发基础,帮助医疗机构以更简单、合规、安全和行业标准兼容的方式将数据迁移到云端。

    5. Microsoft 365 Huddle Solution:办公软件新模版,帮助健康和医疗工作者更好地使用 Microsoft Teams 服务。

    以上项目就像微软医疗建筑群的地基,确保Healthcare NExT的各个项目能够保证良好的网络支持,高效的数据传输,合理的互操作性,灵活的可扩展性。

    微软在医疗领域的投资思维

    除了上述NExT系列项目及在3月HIMSS18会议上新提出的项目,微软风投也投资了一系列医疗项目,或有机会将这些项目纳入微软自身的布局。

    微软风投包括三个部分——创业社区、孵化器和客户支持。创业社区吸收了微软2008年启动的BizSpark项目,可以为创业团队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微软软件和其他服务,同时也可以方便创业者进行交流,寻找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平台;而微软的孵化器则在包括美国、中国、以色列等世界多个国家都设有办事处,可以为创业者提供为期3-6个月的创业孵化;客户支持服务则利用微软在全球广阔的客户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必要的客户渠道,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客户群,扩展自己的品牌。

    从Microsoft Venture及Microsoft Accelerator的投资情况看,在2016年前(第七期前),微软没有全面的布局,投资方式无明显规律可循。其团队曾投资Inthera Bioscience、Telesofia Medical等这样的天使轮项目,但在2016年之后,微软的意图开始变得明显。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几家获得融资的企业均是D轮以后,已经在医疗领域扎根的企业或项目,且投资方向集中在人工智能、慢病治疗(癌症)、基因等高科技领域。这与微软自身的属性非常契合,且能与微软的云服务Microsoft Azure进行深度结合。

    微软仅在2016年前曾投过多家从事医疗信息化的企业,在那之后,微软再也没有向此类企业伸出橄榄枝。这也在情理之中,初创企业的数据、研发能力均有限,微软作为一家商界巨擘,本就拥有自己的信息化产品,若在此基础上进行开放,速度更快且更高效,因此没有必要再去为小企业送福利。

    可穿戴设备方面,微软曾与Graphnet Health合作推出过腕表Microsoft Band系列,但这一类产品销量惨淡,评价也不尽人意。

    Emma Watch是一种可穿戴式设备,最初是为了帮助特定的帕金森患者艾玛·劳顿,缓解震颤带来的不便。虽然这个项目只处于研究阶段,但微软研究小组正在进一步测试该产品对其他帕金森患者是否有效,并探索其他非侵入性可穿戴设备的可行性。

    其他研究阶段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FReAD,这是一款以视障人士为服务群体的产品,在用户日常物体的触觉操作过程中为其提供音频辅助。

    在可穿戴设备这一领域,微软并不是第一位失手的巨头,Intel、Google比微软跨得更远,也摔得更重。在互操作性和用户体验方面,可穿戴设备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大部分用户不情愿佩戴诸多设备。要培养出这样的用户习惯,各大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微软2015年来医疗行业投资情况

    微软领投DNAnexus展示了它的野心。DNAnexus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公司,为用户提供DNA数据储存、共享、分析、管理等服务,具有独角兽的潜质,于2018年1月获得了5800万E轮融资。投资DNAnexus项目为Microsoft Genomics发展铺平了道路,微软有了自己控制的基因云平台,可以更精准的切入PM领域,同时加快AI在PM方向的机器学习过程。

    微软整个布局以云储存为核心,AI为主要应用手段,通过可穿戴设备及其他外源数据库获得数据(如DNAnexus、Validic)直击精准医疗领域。

    早在2016开始微软就提出要开发人工智能治疗癌症,而现阶段微软的布局也凸显了它的决心,从平台到数据再到技术,微软已经做足了准备。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22062.html
相关报告
  • 《瞄准人工智能,安徽布局千亿产业生态圈》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12
    •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一核两地多点”的产业布局,即以中国声谷为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依托芜湖和马鞍山两地工业基础,多点发力,打造辐射全省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到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发挥优势,拓展产业深度广度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安徽有独特的优势。数据显示,安徽省201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接近70亿元,同比增长46.3%,在全国占比约为9.8%。同时,安徽还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集聚了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数百家上下游相关企业,初步构建了从基础设施、技术、产品到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然而,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安徽除了语音产业“独步”全国外,在人工智能其他细分领域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根据《规划》,安徽省将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发,每年编制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导向计划,指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实施人工智能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同时拓展人工智能在农业、制造业、教育、医疗健康业、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下一步,中国声谷将充分发挥安徽科教资源优势,对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重点开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算法开发、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研发等的行业应用。”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祁东风说,作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中国声谷已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产业发展与应用等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多点布局,打造千亿产业生态圈 “我们具有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天培介绍,目前安徽已初步形成了以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根据《规划》,到2025年,安徽省将在智能无人设备、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确立竞争优势,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团队,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到2030年,安徽省将打造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行区和战略高地,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为此,安徽省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将重点打造特色集群,着力构建“一核、两地、多点”的布局。其中,“一核”是以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立足“两地”,是依托芜湖和马鞍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实施机器人智能化升级改造,并延伸至其他智能装备产业。面向“多点”,即发挥宿州、淮南、蚌埠等地优势,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基础器件、智能农业、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 “做强‘一核’的重点,是对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重点开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算法开发、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研发、智能软硬件研制、开放平台构建以及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张天培表示。 搭建平台,鼓励更多企业入链 “除了要开展前沿基础理论研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我们还将加快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安徽省科技厅副巡视员王学雷告诉记者,在布局基础前沿技术研发平台方面,安徽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力图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智能计算、高级机器学习系列算法等基础理论方面,实现原创性突破。 “在发展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方面,将在语音识别等优势领域,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全国领军企业和品牌,在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医疗装备、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加快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王学雷表示,安徽将重点支持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公司、江淮集团、奇瑞汽车、格力电器、美亚光电、荣事达等一批企业,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 此次《规划》还提出,安徽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以智能家居领域为例,《规划》鼓励支持智能家居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等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互联共享解决方案,开发涵盖智能安防、智能家电控制、智能照明、智能娱乐等在内的全屋智能系统。“这将使更多的相关企业加入到人工智能产业链中来。”王学雷说。
  • 《罗氏公司布局数字化和个性化医疗保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张学博
    • 发布时间:2020-03-21
    • 2019年9月16日,罗氏(Roche)公司举行了“罗氏 2019 制药日”(Roche Pharma Day 2019)活动,公布了其研发管线的最新进展,强调了数字化和个性化医疗保健(Digitalisation & Personalised Health Care,PHC)在神经科学方面的应用。 罗氏认为,数字化科技和大数据将对其整个医药价值链产生重大影响。罗氏通过收购 Foundation Medicine 和 Flatiron 等公司在基因组学、真实世界数据(realworld data,RWD)和数字生物标记物(digital biomarkers)等领域进行布局,制定了未来的制药领域的数字化战略图。 罗氏提出将数字化生物标记物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他们认为,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开发的一个难点是对临床终点的检测非常困难。通常检测结果噪声大、主观性高。因此,判断一款新药是否有效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和时间。罗氏的策略是利用数字化生物标记物改变这一现状,主要是利用手机、可穿戴设备和游戏设备进行临床试验,可以更加敏感、准确和客观地连续和纵向测量,捕获突发情况和罕见情况,从而减轻评估负担,提高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供更多新颖的临床终点。可以使用数字化的生物标记物来治疗例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症、亨廷顿病、脊髓性肌萎缩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安格曼综合症等疾病。 图 5 数字化生物标记物研发流程 资料来源:Roche官网,Digitalisation & Personalized healthcare 罗氏已开发出亨廷顿病数字监控平台RG6042来评估临床试验中的疾病进展。RG6042 平台首先在临床教学中,让患者使用这些工具完成主动测试,然后,在家里和后续的临床检查过程中进行远程主动测试,并要求患者在日常活动中随身携带设备以进行被动测试,传感器将数据通过 WIFI 安全传输到罗氏,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图 6 帕金森症的数字化临床试验 罗氏的智能手机软件能够对患者的多个指标进行被动和主动测试,从而构建新的临床终点,改善患者的治疗模式和药物开发模式。目前,构建的临床终点的有效性正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和帕金森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接受检验。在治疗帕金森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数据显示患者使用手机软件的依从性很高,检测的重测信度很高,并且所有检测具有显著意义( 图 6)。罗氏未来将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研发过程中采用数字生物标记物。数字生物标记物的广泛使用将有可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研发带来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