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避免流感?》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3-04
  • 这个流感季是美国近年来最糟糕的一年。流感导致的住院率在二月初仍然在上升,据美国政府健康官员统计,迄今为止已经有84名孩子死于流感综合征。

    “现在仍然是接受流感疫苗的时间。流感疫苗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并保护你周围的亲朋。” Mary Barsanti-Sekhar博士说道,她是芝加哥Loyola Medicine的一名初级护理医师。

    良好的用手卫生是避免流感感染的最佳方法之一。

    “用肥皂和水洗手是最佳选择。” Barsanti-Sekhar在Loyola Medicine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道。“如果没办法使用肥皂和水的话,抗菌酒精凝胶也可以。频繁洗手,尤其是经过公共区域之后,可以帮助降低感染机会。”

    同时在工作和公共场合应该尝试避免接触门把手、桌子、台面及公共电话等。

    “你应该避免接触任何经常被触碰且没有进行常规消毒的东西。” Barsanti-Sekhar说道。“如果你确实接触了这些,你就需要确保在洗手之前不要碰到你的嘴巴或者脸颊。”

    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增强你对流感的抵抗力。

    “防御流感最好的方法还是你在接触病毒之前健康的身体。”她解释道。“确保你有充分的休息及锻炼,同时吃合适的食物。”

    如果你得了流感怎么办呢?

    她建议,离开工作岗位或者学校,待在家中,避免接触家人和朋友,并规律地对你常接触的家具进行消毒。

  • 原文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8-02-late-flu-shot.html
相关报告
  • 《这种病毒有人传人风险,如何有效避免受感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8-04
    • 日前,有媒体报道,今年以来,江苏省人民医院已陆续接诊37位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患者。 那么,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有哪些?感染后有着哪些危害与临床特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该如何做好防治?8月2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 致病机制与新冠肺炎类似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由我国学者于2009年首次分离并证实的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毒是导致发热伴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扬州大学医学院张评浒教授说。 专家介绍,从对此类病毒流行病学追踪来看,目前主要可能通过蜱虫叮咬、血(体)液或粘膜接触两种途径传播。 蜱虫叮咬传播。此类疾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流行病学追踪证实多数患者均有被蜱虫叮咬的历史。因此,蜱虫可能是此类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血(体)液或粘膜接触性传播。虽然目前有关该病是直接通过何种方式(如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直接接触)导致人传人的机制尚不清楚,但该病具有人传人的风险是不争的事实,该病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特点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该病毒感染人群主要以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有出血、乏力、呕吐、腹泻、肌肉酸痛和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重症病例多因发生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此病在我国临床的平均致死率为5.3%,而重症患者病死率可高达25%。此类病毒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与新冠肺炎类似,过激的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该病临床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张评浒说。 做好预防是最有效的手段 张评浒告诉记者,目前,针对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感染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与治疗手段,临床上目前主要以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以及防止并发症发生等联合治疗为主。因此,预防是防止此类疾病发生最有效的手段。 春夏季是蜱虫的活跃期,尤其好发于一些丘陵地带,一般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等环境中。因此,在户外生活、生产人员及旅游者需要高度警惕,尽量不要到树林和灌木层林中去活动,且尽量减少在这些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停留。如果因工作所需必须进入树林和灌木丛林,进入前应在衣服外喷涂驱避剂或者防蚊精油,譬如:邻苯二甲酸二苯酯、苯甲酸苄酯或者二乙基甲苯酰胺等驱避剂。 野外作业时,应该穿戴防护服,并将衣袖和裤管口扎紧以防蜱虫叮咬人体,同时应当时刻关注自身体表有无蜱虫叮咬。户外归来时,应检查身体、户外装备并尽快洗澡。 夏季出外遛狗,也要尽量避免到植被茂盛的地方,回家后要及时检查有无蜱虫,宠物要定期进行驱虫。 一旦发现有蜱虫附着体表,应该用乙醚、松节油、液体石蜡、甘油、旱烟油等涂在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或用烟头与蚊香烫蜱虫身体使其慢慢把口器拔出体外,或者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摘取,以免口器留在人体内,再次造成传染。专家提醒,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应及时就医,及早采取对症治疗措施,防止向重症发展。同时,在未确认病因前,应避免与他人亲密接触,以免病毒传染。 专家认为,对于新型布尼亚病毒,也不用过于担心会被传染和恐慌。目前,蜱虫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染途径,只要高度重视,把防护工作做到位,就能有效避免受感染。
  • 《探索 | 能有效避免数据泄露的新型拓扑设计光纤》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1-12
    • 图1 巴斯大学所发明的光纤提高了当下光纤网络和未来量子通信的鲁棒性 光纤是现代信息网络的核心。从远距离的互联网通信到数据中心和股票交易中心的高速信息传输,光纤在全球化的各种场景中都至关重要。 然而,光纤网络在结构上并不完美,一旦出现问题,信息传输就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光纤网络的鲁棒性,巴斯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型光纤。这种光纤的强鲁棒性有望在即将到来的量子网络时代发挥巨大作用。 团队利用数学中的拓扑学,制造出了能保护光不受环境影响的光纤。更重要的是,改良后的光纤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光纤结构能在数千公里的距离内保持不变。 巴斯大学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Science Advances。 保护光不受环境影响 最简单的光纤直径通常约为125微米,由外部的包层和内部固体玻璃的纤芯组成。光在纤芯中传播,纤芯如同镜子般对光线进行多次反射。 然而,当在现实环境中铺设光纤时,光纤路径几乎不可能是笔直、不受干扰的,常常会存在转弯、组成环路或者弯曲。光纤的变形会降低信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传输性能。“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鲁棒性的网络。”主导此项研究的物理学博士生Nathan Roberts说。 “在光纤光缆制造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物理结构的微小变化;部署在网络中时,光纤也会被扭转和弯曲。解决这些缺陷和变形的方法之一是,在光纤设计之初就考虑光纤的鲁棒性。而拓扑学则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巴斯大学的团队使用了拓扑学来设计这种新型光纤。拓扑学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后还能保持不变的性质的学科,已经被应用到许多物理研究领域中。通过将物理现象与不变的数字相关联,避免了无序环境的破坏性影响。 巴斯大学团队所设计的光纤中包含多个以螺旋状连接在一起的纤芯,其拓扑设计保证光在这些纤芯之间跳跃的同时永远保持在边缘内传输。这些边缘态能够保护光不受结构变化的影响。 此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巴斯大学的物理学家Anton Souslov说:“相比未采用拓扑设计的系统,这种设计能够降低环境改变对光纤的影响。通过使用具有拓扑设计的光纤,研究人员将能搭建稳定光子系统,提前避免信号失真效应。”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此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实验负责人、巴斯大学的物理学家Peter Mosley博士说:“科学家们早就在光学研究中使用过复杂的拓扑数学。巴斯大学具备丰富制造光纤的经验,我们在这里把数学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设计出了拓扑光纤。” 团队还包括物理系的博士生Guido Baardink和Josh Nunn博士,目前团队正寻找工业合作伙伴以进一步发展这一概念。 Souslov博士说:“我们迫切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搭建起更稳健的通信网络,并且已经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了准备。” Roberts补充道:“我们已经证明,这种拓扑光纤在缠绕几公里长后,还能继续传输信号。我们还设想了一个利用拓扑原理将信息在各大洲之间可靠传输的量子互联网。”他还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绝不仅限于通信网络中。他说:“对光纤进行改进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解决了一项技术挑战这么简单,改进本身就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对光纤设计的研究,推动了人们对光源的认识从明亮的超连续谱光源发展到整个可见光谱、再到产生单个光子的量子光源——即光的单个粒子。” 未来属于量子 人们普遍认为,量子网络将在未来几年发挥重要的技术作用。量子技术有望以远强于经典计算机的方式存储和处理信息,并且杜绝任何窃密手段、在全球网络中安全地发送消息。 然而量子网络传输信息所使用的光量子态很容易被环境影响,如何保持光量子态是一项重大挑战。此项研究工作有望为如何利用拓扑设计保持光纤中传输的量子信息相关研究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