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发现HIV如何两面下注,有望开发出新的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5-18
  • 当HIV病毒感染细胞时,它需要作出一个决定:它是处于活跃状态并开始增殖,还是处于不活跃状态,潜伏在细胞中。

    HIV从保持活跃状态和休眠状态(或者说潜伏状态)中受益。这种活跃状态允许这种病毒扩散并感染更多细胞,而这种潜伏状态能够允许这种病毒通过长时间潜伏存活下来。尽管处于活跃状态的HIV病毒能够被抗病毒药物杀死,但是处于潜伏状态的HIV病毒等待时机,并在患者停止服用药物时快速地被重新激活。鉴于这种潜伏的病毒无法通过目前的疗法加以治疗,因此它代表着治愈HIV感染的一个主要障碍。

    美国格拉斯通研究所细胞电路中心主任Leor S. Weinberger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之前就已证实HIV通过利用基因表达的随机波动产生这两种类型的感染。

    Weinberger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Maike Hansen说,“即使两个细胞在基因上是相同的,其中的一个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蛋白,而另一个细胞能够产生更小数量的蛋白。这些随机的波动,被称作噪声(noise),能够决定着细胞的命运和功能。HIV利用噪音产生活跃的病毒和潜伏的病毒。”

    为了表达基因,HIV使用了一种被称作选择性剪接的机制,这种机制允许这种病毒切割它的基因组片段,并以不同的组合组装它们。通过观察单个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这些研究人员发现HIV劫持一种奇特的剪接方式来调节随机的噪音。这种对噪音的调节决定着这种病毒是否稳定地保持活跃或潜伏。

    Hansen 补充道,“我们发现HIV利用一种特别低效的剪接形式来控制噪音。令人吃惊的是,如果这种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那么它会产生更少的活跃病毒。尽管一种效率低下的过程看似浪费能源,但是HIV实际上能够更好地控制它作出保持活跃状态的决定。”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Weinberger团队通过将数学建模、成像和遗传学方法相组合,证实这种类型的选择性剪接发生在转录后。在转录期间,DNA中的遗传信息被复制到被称作RNA的分子中。在此之前,科学家们认为剪接与转录同时发生。这项新的研究代表着转录后剪接(post-transcriptional splicing)的首个功能。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5月10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Post-Transcriptional Feedback Mechanism for Noise Suppression and Fate Stabilization”。

    这项研究证实HIV有目的地保存一种非常低效的过程,而且通过校正它,科学家们可能显著地破坏这种病毒。这些发现可能揭示出用于开发新的HIV治愈策略的之前未被探究的靶标。

    Weinberger说,“这种剪接回路(splicing circuit)可能在治疗上给我们提供一种以不同方式攻击这种病毒的机会。有一段时间以来,有人建议将HIV锁定在潜伏状态并阻止它再次激活,但如何做到这一点仍然是不清楚的。”

    人们如今可能通过利用这种病毒的剪接回路持续地迫使HIV进入潜伏状态,从而实现这种“锁定和阻断”疗法。

    通过揭示出一种新的基本机制,这项研究在生物学中也具有更广泛的意义。低效地剪接可能在10%~20%的基因中发生。因此,一般而言,这种剪接回路可能被用来让基因表达中的随机波动最小化,并且可能解释着如何让其他的生物学决策保持稳定。

  • 原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8.04.005
相关报告
  • 《阻断未成熟病毒衣壳产生或有望开发出新型HIV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7-12-04
    • 日前,来自特拉华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制动器”机制,或能有效干扰HIV转化成为感染性因子的过程,这种机制能有效抑制病毒表面衣壳蛋白的形成,先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本文研究结果基于研究人员对生命周期早晚期HIV结构和动态学的详细研究而得,研究人员能通过实验方法对病毒的分子运动轨迹进行检测。 Tatyana Polenova教授表示,研究者们通常习惯于研究病毒的固定结构,但病毒并不是像岩石一样不动,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核磁共振(NMR)光谱学技术鉴别出了HIV结构中每一个原子所处的位置,以及这些原子是如何进行运动的。诸如HIV等病毒和其组成蛋白、核酸分子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其会发生持续的扩张和收缩,而这些运动就像是呼吸。 随着HIV开始发育,一系列级联事件就会发生,其会影响病毒的结构和感染的能力,通过将固态和液态的NMR技术、高尖端计算机模拟技术及低温电子显微检查技术进行整合,研究人员深度解析了HIV病毒成熟的最终步骤,在该过程中,非感染性的未成熟病毒粒子会转化成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研究者发现,一种名为SP1(spacer peptide 1,间隔肽1)的肽类分子会以一种高度运动性的结构存在,并被病毒的蛋白酶所切割;在研究人员模拟过程中,这种肽类就类似于一种吸附在固定螺旋丝带上的细线,其总会在病毒成熟的最终阶段存在,一旦SP1被切割,HIV就会形成保护性的衣壳,同时具有感染性。那么如何有效阻断该过程呢?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感染SP1肽类分子就能有效抑制HIV保护性衣壳的产生。 随后研究者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开发潜在的药物来通过感染病毒成熟的过程来有效阻断感染性HIV的产生。研究者Perilla说道,我们必须了解这些短暂的分子波动过程、肽类切割机病毒衣壳产生的过程,为了添加一种衣壳抑制剂来阻断HIV的成熟,我们就必须不断研究来探讨到底如何用药才能够有效阻断病毒衣壳的产生,进而抑制感染性HIV的产生。 后期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将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基于本文研究结果开发新型药物抑制感染性HIV的产生,从而为有效治疗HIV患者提供新型疗法。
  • 《Nature & PLoS Genet:靶向细胞自噬或有望开发出促进人类长寿的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6-05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州西南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细胞管家”或能延长哺乳动物的机体寿命和健康寿命。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体中自噬水平持续增加的小鼠寿命或许更长,而且更加健康,自噬过程即细胞能处理一些对细胞健康有损伤的毒性物质。 研究者Beth Levine博士表示,这些小鼠的寿命能够延长10%,而且似乎不太可能患上年龄相关的自发性癌症以及心脏和肾脏出现的年龄相关的病理学改变;20年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beclin 1的基因,该基因是细胞自噬生物过程的关键基因,细胞自噬在机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非常重要,比如抑制神经变性疾病、抵御癌症及感染等。 2003年研究者Levine的团队发现,对细胞自噬非常必要的遗传机制或许对于长寿突变线虫的寿命延长也至关重要,从那时候开始,研究人员就非常清楚,当利用特定药物对模式生物进行治疗或当其特定信号通路发生突变时,细胞自噬或许能作为延长机体寿命的重要机制。机体发挥自噬功能的自然能力会随着衰老而不断下降,而这常常会加速机体衰老。 如今研究人员仍然没能解答一个关键问题,即自噬作用的增加在哺乳动物一生中是否安全和有益?换句话说,自噬作用是否能延长机体寿命并且改善健康寿命?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者开发了一种遗传工程化的小鼠模型,这些模型机体的自噬作用会持续增加,随后研究者让自噬作用蛋白Beclin 1突变,从而降低其与Bcl-2的结合能力,在正常情况下Bcl-2能够抑制自噬作用中Beclin 1的功能,正如研究人员期待的那样,从出生开始,这些小鼠机体所有的器官都表现出了较高水平的自噬作用。 此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小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被保护免于阿尔兹海默病样的疾病发生;而最新的研究结果也发现,细胞自噬水平增加的小鼠往往能更加长寿,更加健康。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机体自噬水平较高的小鼠过早死亡的风险较低,而且当其机体内抗衰老激素klotho缺失时也是如此。 研究者Levine说道,这些研究对于人类健康非常重要,也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药物来改善机体寿命,增加机体自噬“细胞管家”通路的策略或许也能延缓衰老和衰老相关的疾病,通过长期增加机体的自噬过程或许就能治疗诸如神经变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此外,本文研究还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开发治疗性药物的新靶点。后期研究人员将会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开发改善机体健康和寿命的新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