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新年产7万辆碳纤维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获核准》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11
  • 1月8日,江苏省发改委核准盐城国投·江苏奥新项目:江苏国新新能源乘用车有限公司年产7万辆碳纤维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项目。

    该项目落户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总投资29.5亿元,总建筑面积16.8万平米,分两次建设,一期按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固成型(HP-RTM为主)工艺建设年产2万辆碳纤维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能力,二期按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塑成型工艺(C-SMC、LET-D为主)建设年产5万辆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能力。该项目颠覆传统工艺,是汽车产业的集成创新和整车制造技术的革命,积极探索实践我国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项目的实施将具有典型的创新和推广意义。

    汽车产业是盐城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推动盐城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产业强市的重要支撑。盐城国投·江苏奥新国新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的核准,必将对盐城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挥重要作用,助推盐城打造汽车整车、零部件和服务业“三个千亿”产业集群,为盐城“两海两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393794
相关报告
  • 《江苏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全国碳纤维产业高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25
    • 一、 碳纤维简介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在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碳纤维和其他基体材料复合,可以做成应用广泛的复合材料。 碳纤维除了具有强度、模量高、重量轻的特点,还具有诸多特殊功能。 由于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优异的综合性能及高附加值,被人们称作是二十一世纪的“黑色黄金”,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同时也是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中需着重解决的“量大面广的先进基础材料”和“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战略材料”,对重构我国新材料产业体系极为重要,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医疗器械、电子电气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大力推动新材料和相关重点装备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工业4.0概念及“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以及在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在未来数年内,碳纤维复合材料将不仅在航天航空、体育休闲等传统应用领域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在风力发电、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工业机器人等新的应用领域迎来爆 炸式的快速增长。 二、 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的碳纤维产业发展和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是碳纤维的生产和下游的应用。全球2017年的碳纤维需求量达到84200吨,相对于2016年的76500增长超过了10%。回到国内,2017年碳纤维的总需求量为23487吨,比2016年的19563吨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这些用量中过半仍然是体育用品。2017年中国大陆生产了7400吨碳纤维,台湾地区生产了4000多吨。2017年全球碳纤维产量在8万多吨左右,约为产能的60-70%,但中国的实际产量不足7000多吨,只有产能的30%。同时国外如东丽可以批量生产T300、T700、T800、T1000、M40、M55、M60等级别的碳纤维,而国内T300、T700可以满足一定的需求,T800有所突破,其他级别产品在市场上还没见到批量供应产品。 同时中国碳纤维的应用和国际上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国际上碳纤维的应用前四大领域是风电(约2.4万吨)、航空航天(约2.4万吨)、体育器材(约1.3万吨)、汽车(约9000吨)等,而中国碳纤维的应用主要在体育用品上。无论从应用领域和技术水平,都落后不少,特别是发展较快的工业领域,如汽车等。而中国的碳纤维应用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2017年全球体育用品消耗碳纤维13200吨,而中国大陆约6000吨和中国台湾约6000吨,合计12000吨以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在该领域市场上竟然没有什么知名的品牌。这与苹果产业链类似,众多代工企业在国内,但只能赚辛苦的加工费,品牌溢价只能被别人拿走。其他过千吨的主要有风电、建筑加固、压力容器和短切粒子等。无论从碳纤维应用领域和技术水平,国内都落后不少,特别是发展较快的工业领域,如汽车等。 三、 江苏在碳纤维产业的优势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江苏省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而且江苏碳纤维产业发展也比较早,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产业基础比较好。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地图 江苏省有着比较好的碳纤维产业基础,碳纤维企业中比较有名的中复神鹰、恒神等,复合材料方面有江苏澳盛等。而且有了一定的规模,如中复神鹰2017年产量2000多吨,占全国一半以上。江苏澳盛2017年碳纤维用量超千吨,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碳纤维用量超千吨的厂家。 而且碳纤维的下游利用也具有前景,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三大风场,最近几年风电发展迅速,碳纤维在风机叶片上量也很大,但目前主要是国外的企业在用,国内的企业受制技术问题,还没有形成规模。包括其他的应用汽车、电子产品等,江苏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江苏省是我国工业基础较完善的地区,有着良好的电子、工业装备生产能力,以及产业工人及技术人员,同时江苏也是我国教育大省,每年培养了众多人才。这些都可以满足碳纤维产业的高技术特征,并提供很好的条件。 四、江苏发展碳纤维产业的必要性 碳纤维也是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新材料之一,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重点在关键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强化工作举措,全力推进我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和创新水平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省形成了一定的碳纤维产业基础,碳纤维和应用在国内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涌现出中复神鹰、丹阳恒神、宜兴天鸟、江苏澳盛、中复碳芯等一批优势企业。同时通过科技倡导成立碳纤维相关的8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化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试验、成套技术服务与技术辐射,带动行业技术水平提升和科技进步,并依托南京玻纤院建设了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检测服务平台。通过工信部强基工程,在连云港建设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公共服务平台。 江苏的碳纤维产业虽然比较全,上下游产业链看起来比较齐备,但是分散各地,相互协作不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对于江苏的碳纤维产业,政府层面具体办事人员受主观或客观愿意的影响,存在对相关产业了解不够,重视不足,导致国家层面上政策具体落实不够,甚至出现在相关地方新材料产业政策中,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并未具体明确的列入新材料范围内,导致相关政策无法享受应有的政策扶持。 五、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应用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在国家层面上“十三五”规划及“中国制造2025”,都把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而在全球范围内,2016年的标志性事件,就是风电的用量取代航空航天成为碳纤维应用最多的领域,说明工业领域的应用异军突起。在未来数年内,碳纤维复合材料将不仅在航天航空、体育休闲等传统应用领域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在风力发电、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工业机器人等新的应用领域迎来爆 炸式的快速增长。 一月份召开的国家科技大会上,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连理工大学主持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两个和碳纤维相关项目都获得了一等奖,可见国家的重视。国务院副总理牵头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和《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等政策,其中都明确提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相关产业的鼓励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威海、吉林等碳纤维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纷纷提出要建设碳纤维产业发展基地,整合上下游资源,大力推进碳纤维产业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传统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的中心地区。拥有包括商飞、金风科技、上汽集团在内的航空、风电、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必然是未来碳纤维在工业领域快速增长的核心区域。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碳纤维产业发达的地区,如何应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的爆发性增长,必须提前进行布局。 六、江苏发展碳纤维产业存在问题 1.江苏的碳纤维产业虽然比较全,上下游产业链比较齐备,但是分散各地,相互协作不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 2.对于江苏的碳纤维产业,政府层面具体办事人员受主观或客观愿意的影响,存在对相关产业了解不够,重视不足,导致国家层面上政策具体落实不够,甚至出现在相关地方新材料产业政策中,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并未具体明确的列入新材料范围内,导致相关政策无法享受应有的政策扶持。 3.同时,在项目申报的具体工作中,由于政策归口于多个部门,还存在着政策信息宣导不足,政策信息传达不准确,准备材料要求繁杂,申报手续繁琐等问题。 4.具体办事人员对新材料的技术领域不是很了解,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所以无法解读国家、部位发布的政策。(例如我们就遇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是国家十三五计划、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的项目,但当我们拿出发改委、工信部的文件,具体办事人员对于什么是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材料等就不知道) 5.江苏碳纤维行业相关大企业较多,但没有形成合力。不像东莞、厦门、威海等地,形成产业聚集群,有较高活跃度。 七、建议 1.可以邀请新材料或碳纤维行业国内外知名专家,在江苏举办相应论坛,对产业发展进行咨询,对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2.落实贯彻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可以参考其他地区的做法,出台针对性的新材料产业政策(参照附件材料)。 3.针对新材料或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统一进行归口,梳理相关项目立项、申报、审批的流程(或针对性成立一个机构?可参考国务院去年成立,并由马凯副总理任组长的新材料产业领导小组)。可以抽调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或并对涉及新材料产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的新材料技术领域和政策,提升业务水平,促进国家、部位产业促进政策的准确落实,切实推动江苏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 4.倡议在江苏成立碳纤维产业联盟,整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研究所,更好的为产业服务,促进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更大进步。 5.在江苏境内选择一处或数处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打造碳纤维产业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作者简介: 严兵,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会员,江苏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苏州大学产业导师。多年从事纤维、粉体增强的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的技术工作,开发了多项产品投入市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科学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申请专利多项,其中20多项已经授权。
  • 《投资120亿元!康得、康得新“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项目”常州奠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1-07
    • 2017年11月6日上午10点18分,江苏常州阳光明媚,温暖如春。 正值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全国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之际;江苏省实施“打造高峰企业,推动江苏经济登‘高原’、攀‘高峰’”的战略方针之时,常州康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项目”(即康得碳纤维工业4.0华东综合基地)在江苏省常州国家高新区隆重举行奠基仪式。 奠基仪式开始前,常州市市长丁纯会见了康得、康得新董事长钟玉、CEO徐曙女士等高管团队。丁纯市长对常州“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项目”奠基仪式表示祝贺,他表示该项目是常州高新区百亿级项目的重大突破,也是常州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对常州碳纤维产业的发展起到强大的引领作用。钟玉董事长对常州市政府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高度赞赏常州市政府打造的亲商、扶商的营商环境,为项目顺利奠基开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该项目今年洽谈,今年签约,今年开工建设,在全球大规模生产制造项目中,创造了一个奇迹。 奠基仪式现场盛况空前,嘉宾云集。常州市市长丁纯,常州市委常委、常州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常州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杭勇,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正春,工信部原材料司石化化工处副调研员罗其明,北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夕勇、蔚来副总裁钟万里,吉利飞行汽车总监廖运武,观致汽车总监尼格尔,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徐效强,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邱亚光,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方建平,康得、康得新集团董事长钟玉、CEO徐曙女士,康得复材总裁谢富原等出席了奠基仪式。 出席典礼的还有来自常州市委市政府、高新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及蔚来、上汽、吉利、江淮、观致、宁德时代、国轩等汽车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界代表,投资及媒体界代表共计300多人。 常州康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项目”由康得集团、北汽集团、常高新集团三方共同投资120亿元,分三期建成,规划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为100万平方米,设计年产能600万件,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工业4.0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碳纤维部件制造基地,项目首期将于2019年6月建成投产。2017年7月10日,三方在北京签订协议,从签约到奠基,用时不到4个月,彰显出三方对碳纤维轻量化未来发展及推动中国新能源车引领全球的决心。 10时18分,伴随着雄浑大气的锣鼓,奠基仪式正式举行,常州市委常委、常州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主持奠基典礼。 康得、康得新集团董事长钟玉首先致辞,钟总在致辞中表示:“2014年,我随总理访问德国,恰逢两国签署了以‘共塑创新’为主题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由此开启了中德创新合作联合打造碳纤维轻量化生态平台的历程。2014年10月10日,在默克尔总理的欢迎午宴上,我向两国总理汇报了康得、康得新集团与德国企业合作建设全球领先的碳纤维轻量化生态平台和创新研发平台的构想,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三年之后,即2017年6月1日,我随总理再次访德,向两国总理汇报了三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汇报汽车轻量化生态平台已经打造成功,将会助力中德两国汽车轻量化引领全球时,两国总理均给予高度评价。” 目前,康得、康得新成功打造了全球唯一、世界领先的碳纤维轻量化生态平台,包括中安信的高性能碳纤维原丝和碳丝生产基地,年产15000吨原丝、5100吨碳丝,一期已经于2016年7月26日投产。目前T700、T800、T900、T1000均实现稳定量产,良品率达到97.5%,保证了未来碳纤维轻量化需求。 位于廊坊的康得复材工业4.0版智能化碳纤维车体及部件制造工厂,占地400亩,总投资30.98亿元,建成后将年产5万辆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150万件碳纤维部件,工艺涵盖: HP-RTM、Surface-RTM、Wet Pressing、C-SMC、PCM等,形成新材料工业4.0智能制造平台,为生态平台快速提升产能提供强大保障。 由康得新集团投资3000万欧元,在原慕尼黑工大实验室级研发中心基础上,建成采用全套国际一流装备、面积3000平米的工业级康得新欧洲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已于2017年6月6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投运仪式,该中心的建成,将会成为中德两国在汽车轻量化领域进行技术交流、产业合作、资本合作、市场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时康得、康得新集团计划以该研发中心和康得复材在国内的研究院为依托,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和德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联盟共同发起,携手两国的产业界与高校及研究单位,共同打造中德两国国家级的汽车复合材料轻量化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该项目也得到了中国科技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的共同支持,将使碳纤维轻量化平台再次矗立在新的高峰。此外,康得新还与拥有规模化生产碳纤维部件设计经验的德国雷丁公司合资建立康得新-雷丁欧洲汽车设计中心,以最先进的理念及技术开拓轻量化之路。 康得、康得新集团打造的碳纤维轻量化生态平台已得到全球知名制造企业的高度认可,目前与宝马、奥迪、奔驰、北汽、蔚来、沃尔沃、上汽、东风、广汽、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57家车企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与此同时,与波音、空客、商飞、吉利飞行汽车、时代新材等全球一线航空、风电、无人机制造商,建立广泛合作,共同拓展。 常州康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项目”是碳纤维轻量化生态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之后,将会使碳纤维轻量化生态平台能够更加便捷地为客户提供从轻量化设计、研发、试制、到批量生产的整体解决方案,极大满足中国对新能源汽车车体及部件的轻量化需求。 钟玉董事长表示:我们正站在一个碳纤维轻量化应用4.0时代大潮的潮头,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必将引领全球碳纤维轻量化的未来。 作为中国新能源车的龙头企业,北汽集团一直与康得、康得新在碳纤维轻量化进行战略合作。北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夕勇致辞表示,北汽一直在积极布局新能源车产业,目前已推续航里程200至400公里的五大系列十余款产品,完全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十三五"期间,北汽新能源计划实现年产销50万辆,年营业收入600亿元。碳纤维轻量化是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北汽与康得集团早已是“老朋友”了,碳纤维上一直有深度战略合作:北汽的纯电动汽车ARCFOX-1,其车体的上车体为康得复材设计开发的国内首创的整体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上车体;BJ80SUV则采用了碳纤维前机盖,开创了国内汽车碳纤维轻量化部件大批量应用的先河。双方坚信碳纤维轻量化是新能源车发展的核心,北汽要做这个碳纤维轻量化应用的排头兵。 张夕勇表示:“北汽与康得集团携手合作,凭借常州制造业基地的雄厚优势,必将为打造创新链,完善产业链,形成市场链,优化服务链提供强大后盾,助力跨界融合,创新发展。” 蔚来是全球知名的新能源车制造商,与康得在产品、技术、资本等各个层面新有着广泛的合作,在蔚来副总裁钟万里看来,此次常州建厂,将会极大增强双方的深度合作,他表示:“在今年6月,我们与康得集团双方签署了价值十个多亿的《智能电动汽车碳纤维部件量产定点采购协议》,这次康得集团在华东地区增建工厂,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利好消息,我们的距离更近了,合作更加便利了,将使我们更加紧密的共同推进碳纤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实现共赢!” 出席此次奠基仪式,多年从事国家战略材料项目管理工作的工信部原材料司石化化工处副调研员罗其明感慨颇深,他表示:“该项目标志着一个全球领先、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的项目正式启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国家关键的战略性新材料,近几年,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取得快速发展,中安信突破了T700、T800等高性能碳纤维的千吨级产业化,标志着国内碳纤维产业具备了在下游高端应用的基础。更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以康得复材为代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企业开启了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向汽车行业全面进军的新里程。” 常州国家高新区地处长三角地区核心地带,汽车工业发达,市场及配套成熟,专业人力资源丰富,常州市目前在围绕新能源车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引领全球新能源车发展。常高新集团是常州市龙头企业,此次也积极参与该项目投资建设。常州市市长丁纯认为这是三方合作发展新的里程碑,将为常州新能源车产业注入强心剂,他表示:“此次康得集团、北汽集团强强联合,携手在常州高新区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工业4.0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制造基地,高度契合常州市产业的发展方向,符合康得集团、北汽集团发展的战略布局,该项目的建设必将有力促进常州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产业的提质升级,必将进一步推动企业的跨越发展,必将全面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方向。” 在热烈的掌声中,出席奠基仪式的十八位领导一起拿起金铁锹,进行奠基培土。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未来,这里将建成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工业4.0智能化新能源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项目制造中心,成为中国新能源车轻量化发展重要产生基地,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引领世界的核心推动力。 参加仪式领导集体合影(左起:蔚来副总裁钟万里,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徐效强,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管理部副部长马仿列,康得复材总裁谢富原,北汽集团战略规划总监魏刚,康得新CEO徐曙女士,常州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周斌,北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夕勇,常州市市长丁纯,康得、康得新集团董事长钟玉,工信部原材料司石化化工处副调研员罗其明,常州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杭勇,康得集团常务副总裁陆肖马,北汽集团办公室主任刘义,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邱亚光,吉利飞行汽车总监廖运武,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方建平,观致汽车总监尼格尔) 6日下午,康得、康得新董事长钟玉参加媒体交流会,接受新华网、钛媒体、每日经济新闻、证劵时报、大众证劵报、汽车商业评论等多家知名媒体采访,畅谈康得、康得新的碳纤维发展战略。 新能源车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大趋势,根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和工信部委托500位专家历时一年完成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新能源车占比2020年要超过7%,2025年要超过15%,2030年要超过40%,欧洲各国也纷纷制定新能源车发展时间表,而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车大国。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1.7万辆,销量达50.7万辆,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车发展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车重要布局基地。据不完全统计,长三角城市群的30城中,有14城已拿到或规划有新能源汽车项目,目前已经涉及新能源汽车项目20个,累计计划产能279.5万辆,累计计划投资715.2亿元。常州“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项目”为新能源车提供配套的碳纤维车体及部件产量支撑,助推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中国新能源车的策源地与根据地。 常州“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项目”不仅将为常州、长三角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作为工业4.0智能化制造业的典范,该项目还将带动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为中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汽车制造业基地做出贡献,助力中国新能源车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