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先要看看是否满足这个条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7-06-20
  • 来源:材料牛

    根据2016年新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企业要想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技术必须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下面我们来看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所规定的新材料领域产品和技术有哪些?

    新材料领域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精细和专用化学品、与文化艺术产业相关的材料总共六大类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近年来常有变动。例如2015年版就缺少“与文化艺术产业相关的新材料”。

    以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新材料领域的详细类目

    金属材料

    1. 精品钢材制备技术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减排的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生态型非高炉炼铁技术,二次含铁资源和贫、难选铁矿的高效提取冶金技术,氧化物冶金技术,第三代TMCP技术,高合金钢铸轧一体化技术,薄带连铸产业化通用成套技术;高温合金制备技术;高附加值、特殊性能钢材、合金及制品的先进制备加工技术等。

    * 不符合能耗及环保标准的中小规模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铸造技术;普通热轧硅钢、工/中频感应炉生产的地条钢、普碳钢制备技术;常规用途的钢材机加工技术除外。

    2. 铝、铜、镁、钛合金清洁生产与深加工技术

    降低能耗和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熔体净化、高效熔炼、先进铸锻、半固态成形、连续近终成形、连续表面防腐/着色处理等高效生产技术和配套技术;高纯、高性能、环保的合金材料与合金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宽幅薄板、精密箔带、高强高导铜合金、环保型合金制造技术,高性能预拉伸铝板带及铝焊丝、大型复杂截面、中空超薄壁型材、大型锻件、高精度管(棒、丝)材等高端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

    * 不符合能耗和环保标准的冶炼技术;常规铝、铜、镁、钛合金生产与加工技术;常规电力、电工用金属导线和电缆漆包线生产与加工技术;通用铝建材和一般民用铝制品生产与加工技术除外。

    3. 稀有、稀土金属精深产品制备技术

    稀有、难熔高纯金属、高比容粉末提纯处理技术;钼、钽、铌材料的烧结及制备,宽幅板带箔材的成形技术;大型钨、钼异型件等静压成形加工技术;锆、铪高效洁净分离及锆合金包壳管精密铸轧加工技术;超细晶/超粗晶高性能硬质合金制品制备技术;降低稀土提纯过程污染和能耗的技术;稀土永磁体制造技术;高技术领域用稀土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等。

    * 普通玩具、音响、冶金机械等用NdFeB永磁体和初级出口磁体产品生产与加工技术;一般抗磨用途的硬质合金制品生产与加工技术除外。

    4. 纳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纳米材料与器件制备技术;超细、高纯、低氧含量、无/少夹杂金属粉末制备技术;粉末预处理、烧结预扩散、预合金化、球形化、包覆复合化先进制备技术;国产化配套关键零部件快速烧结致密化技术;高性能粉末钢热等静压/喷射沉积近终成形技术;新型铝及钛合金零件制备技术;高精密度金属注射成形(MIM)技术,新型高温合金、钛合金、微/共MIM及凝胶注模成形技术;增材制造金属新工艺、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高通量、高过滤精度、长寿命金属多孔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等。

    * 低压水/气自由式雾化粗粉制备技术;常规粉末冶金铁/铜基通用机械零件生产技术;进口喂料常规不锈钢、低合金钢MIM零件生产技术;粗过滤用铜基等多孔元件生产技术除外。

    5. 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新材料制备技术

    低密度、高强度、高弹性模量、抗疲劳新型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耐磨、抗蚀、改善导电和导热等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及表面改性技术等。

    * 性能不可控的原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常规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电弧/火焰喷涂、喷焊、镀锌、磷化、电镀等常规表面处理技术除外。

    6. 半导体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石墨烯制备及应用技术;大尺寸硅单晶生长、晶片抛光片、SOI片及SiGe/Si外延片制备加工技术;大型MOCVD关键配套材料、硅衬底外延和OLED照明新材料制备技术;大尺寸砷化镓衬底、抛光及外延片、GaAs/Si材料制备技术;红外锗单晶和宽带隙单晶及外延材料制备技术;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高纯金属镓、铟、砷、锗、磷、镉半导体蒸馏、区熔提纯大型连续化工艺技术,高纯及超高纯有色金属材料精炼提纯技术及痕量杂质测试技术;低污染硅烷法高纯度电子级多晶硅提纯、后处理、区熔规模化生产技术等。

    * 高污染、高能耗、低光电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用单晶、多晶硅制备加工技术除外。

    7. 电工、微电子和光电子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新型马达定子SMC软磁粉芯、SMD贴装电感软磁粉芯制备技术;高导磁、低功耗、抗电磁干扰软磁材料制备技术;高性能屏蔽材料技术,集成电路引线及引线框架技术,电子级无铅焊料技术,高导热、低膨胀电子封装与热沉材料技术,CMP抛光液技术,光刻配套超纯净微/纳孔净化分离膜技术,贱金属专用电子浆料技术,异形接触点和大功率无银触头技术,大尺寸高纯、高致密度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新型光、磁信息海量存储材料技术,光电子、光子晶体信息材料技术,智能传感器件用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等。

    * 常规铁氧体、FeSiAl材料及制品、贵金属浆料制备技术除外。

    8. 超导、高效能电池等其它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高温超导块材、线材、薄膜的制备与产业化应用技术;新型Fe基高温超导材料制备及其应用技术;高功率、高储能、高效能动力电池、轻质固态燃料电池、高效二次电池用新型隔膜、载体,金属双极板、储氢、吸气等新材料制备技术;超级电容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良好生物相容性医用无镍不锈钢、钴基合金、β型钛合金、钛镍形状记忆合金、镁合金等新材料制备及其临床应用技术等。

    * 常规钴/镍/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材料制备技术除外。

    无机非金属材料

    1. 结构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强化增韧技术

    现代工业用陶瓷结构件制备技术;特殊用途的高性能陶瓷结构件制备技术;陶瓷基复合材料和超硬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陶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多功能、多层结构复相陶瓷、碳化硅陶瓷的特种制备技术;超高温非氧化物陶瓷材料制备技术;耐磨损、耐高温涂层材料制备技术;特种涂料和涂层、特种晶体、特种功能陶瓷、高性能碳纤维和碳化硅纤维等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制品制备技术;超硬材料及制品制备技术。

    * 常规工艺成型的传统结构陶瓷制备技术;挤出成型的蜂窝陶瓷蓄热体制备技术;高耗能电熔及熔铸材料制备技术;粘土砖、高铝砖等传统氧化物耐火材料制备技术;炉窑用常规浇注料制备技术除外。

    2. 功能陶瓷制备技术

    功能陶瓷的粉末制备、成型及烧结工艺控制技术,无铅化制备技术;新型高频高导热绝缘陶瓷材料制备技术;介电陶瓷和铁电陶瓷材料制备技术;各类敏感功能陶瓷材料制备技术;具有光传输、光存储等用途的光功能陶瓷及薄膜制备技术;高机电耦合系数、高稳定性铁电、压电晶体材料制备技术;特殊应用的光学晶体材料制备技术;超高温导电陶瓷发热材料制备技术等。

    * 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铍陶瓷基板制备技术除外。

    3. 功能玻璃制备技术

    光传输或成像等特殊功/性能玻璃或无机非晶态材料的制备技术;光电、压电、激光、耐辐射、闪烁体、电磁及电磁波屏蔽等功能玻璃制备技术;新型高强度玻璃制备技术;生物体和固定酶生物化学功能玻璃制备技术;滤光片、光学纤维面板、光学纤维倒像器、X射线像增强器微通道板新型玻璃制备技术;真空玻璃、在线low-E玻璃制备技术等。

    * 用于功能玻璃生产的常规玻璃原材料制备技术除外。

    4. 节能与新能源用材料制备技术

    耐高温、抗腐蚀微孔多孔隔热材料制备技术;替代传统材料、显著降低能源消耗的无污染节能材料制造技术;炉窑免烘烤在线修补材料制备技术;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高透光新型透明陶瓷制备技术;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多层膜结构玻璃制备技术;高效保温材料制备技术;其他新机理的节能与新能源用材料制备技术。

    5. 环保及环境友好型材料技术

    污水处理及烟气深度除尘用耐高温、抗酸碱的陶瓷膜制备技术;高温过滤及净化用低阻力降、高强度支撑体制备技术;具有重金属离子吸附功能的陶瓷材料制备技术;微孔与介孔陶瓷材料制备技术;环保用高比表面积无毒催化剂多孔陶瓷载体制备技术;含铬耐火材料的替代产品制备技术;易降解陶瓷纤维制备技术;其他新机理的环保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制备技术。

    * 强度低于15MPa的碳化硅陶瓷膜支撑体制备技术;挤出成型水处理用氧化铝陶瓷支撑体制备技术除外。

    高分子材料

    1.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高分子分离膜材料制备技术;抗微生物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高分子包装新材料制备技术;液晶高分子材料、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相变材料、高分子转光材料、智能化高分子材料等新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导电、抗静电、导热、阻燃、阻隔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制备技术;具有特殊功能、高附加值的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及以上材料的应用技术等。

    2. 工程和特种工程塑料制备技术

    高强、耐高温、耐磨、超韧的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分子的设计技术和改性技术;改性的工程塑料制备技术;具有特殊性能和用途的高附加值热塑性树脂制备技术;关键的聚合物单体制备技术等。

    3. 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制备技术

    橡胶新品种的制备技术;接枝、共聚技术;卤化技术;特种合成橡胶材料技术;特种氟橡胶、硅橡胶、氟硅橡胶、氟醚橡胶、聚硫橡胶及制品制备技术;新型橡胶功能材料及制品制备技术;重大的橡胶基复合新材料技术等。

    * 普通橡胶和仅以制品结构为特色的橡胶制备技术除外。

    4. 新型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新型高性能纤维制备技术;成纤聚合物的接枝、共聚、改性及纺丝技术;具有特殊性能或功能化的聚合物、纤维材料、纤维制品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环境友好、可降解、替代石油资源的新型生物质纤维制备技术,新型生物质纤维制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等。

    *常规或性能仅略有改善的纤维制备技术;常规的非织造布、涂层布或压层纺织品、一般功能性纤维产品生产技术等除外。

    5. 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循环再利用技术

    生物降解塑料制备技术;生物质基高分子材料及其关键单体制备技术;以节约树脂为目标的低碳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阻燃环保高分子泡沫材料制备技术;废弃橡胶、塑料、织物等材料的高值循环再利用技术等。

    * 50%以下填充聚烯烃普通改性材料(含崩解型材料)制备技术;淀粉填充聚烯烃的不完全降解塑料制备技术除外。

    6. 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加工和应用技术

    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改性和加工技术;采用新型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的共混、改性、配方技术;高比强度、大型、外型结构复杂的热塑性塑料制品制备技术;电纺丝等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大型和精密橡塑设备加工设备和模具制造技术;增材制造用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等。

    * 普通塑料和一般改性专用料加工技术;直接流延、吹塑、拉伸法塑料制品生产技术除外。

    生物医用材料

    1. 介入治疗器具材料制备技术

    全降解冠脉支架、精微加工心血管植介入材料、具有特定治疗功能的外周血管支架及滤器、非血管管腔支架、减少介入损伤或具备治疗功能的介入导管、可降解介入封堵器、含药介入血管栓塞剂制备技术等。

    2. 心脑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制备技术

    使用改性的新型材料编织的人工血管、生物复合型人工血管、新型覆膜血管制备技术;新型人工心脏瓣膜制备技术;颅骨修复材料和神经修复材料制备技术等。

    3. 骨科内置物制备技术

    可注射陶瓷、可降解固定材料、新型低模量钛合金制备技术;医用镁合金等骨修复材料、脊柱修复材料和功能仿生型人工关节、表面生物功能化人工关节及制备技术;骨诱导功能人工骨、功能仿生型人工骨制备技术等。

    4. 口腔材料制备技术

    采用新型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或结构设计的牙种植体、具备高耐磨防继发龋等性能的复合树脂充填材料、非创伤性牙体修复材料(ART)、良好生物相容性临床修复效果佳的金属烤瓷制品和高精度硅橡胶类印模材料制备技术等。

    5. 组织工程用材料制备技术

    组织器官缺损修复用可降解材料及仿生组织、器官制备技术;组织工程技术产品和组织诱导性支架材料制备技术等。

    6. 新型敷料和止血材料制备技术

    具备治疗或防感染功能的新型敷料、人工皮肤和使用方便的新型止血材料制备技术等。

    7. 专用手术器械和材料制备技术

    微创外科器械、手术各科专用或精细手术器械及外科手术灌洗液制备技术等。

    8. 其他新型医用材料及制备技术

    高档次医用缝合线、新型人工晶体、智能型药物控释眼科植入材料及制品制备技术;生物相容性好、无或低副作用的新型整形用材料、新型手术后防粘连材料、新型计划生育用器材制备技术,其他新机理的新型医用材料及制备技术。

    精细和专用化学品

    1. 新型催化剂制备及应用技术

    新型石油加工催化剂、有机合成新型催化剂、聚烯烃用新型高效催化剂、新型生物催化技术及催化剂、环保治理用新型和高效催化剂、催化剂载体用新材料及各种新型助催化材料等制备及应用技术。

    2. 电子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用化学品、印刷线路板生产和组装用化学品、显示器件用化学品、彩色液晶显示器用化学品、印制电路板(PCB)加工用化学品、超净高纯试剂及特种(电子)气体、先进的封装材料和研磨抛光用化学品等制备及应用技术。

    3. 超细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

    采用最新粉体材料的结构、形态、尺寸控制技术;粒子表面处理和改性技术;高分散均匀复合技术制备具有电子转移特性的有机材料技术等。

    * 常规的粉体材料制备技术除外。

    4. 精细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新型环保型橡胶助剂、加工型助剂新品种、新型高效及复合橡塑助剂新产品、环境友好的新型水处理剂及其它高效水处理材料、新型造纸专用化学品、适用于保护性开采和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型油田化学品、新型表面活性剂、新型安全环保颜料和染料、新型纺织染整助剂、高性能环保型胶粘剂和高性能环境友好型皮革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等。

    *生物降解功能差或毒性大的表面活性剂制备技术;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化学品制备技术除外。

    与文化艺术产业相关的新材料

    1. 文化载体和介质新材料制备技术

    文化艺术用可再生环保纸(不含木料纸、新型非涂布纸和轻涂纸、轻质瓦楞纸板)、特种纸、电子纸等新型纸的制备技术;仿古纸的制备技术;光盘及原辅材料的制备技术;仿古墨的生产技术等。

    2. 艺术专用新材料制备技术

    针对艺术专用品及改进其工艺生产的材料制备技术;针对艺术需要的声学材料的设计、加工、制作、制备等技术。

    3. 影视场景和舞台专用新材料的加工生产技术

    用于与文化艺术有关的制景、舞台、影视照明的新型专用灯具器材的新材料、新工艺加工生产技术等。

    4. 文化产品印刷新材料制备技术

    绿色环保数字直接制版材料,数字印刷用油墨、墨水,环保型油墨,特殊印刷材料等制备技术。

    5. 文物保护新材料制备技术

    文物提取、清洗、固色、粘结、软化、缓蚀、封护等材料的制备技术;文物存放环境的保护技术;用于古籍书画复制的制版和印刷材料开发技术;3D打印文物复制、修复技术及新材料制造技术等。

相关报告
  • 《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开园:首批19家企业签约入驻 涵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01
    • 5月23日上午,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开园,首批19家科技企业集中签约并入驻。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宣布开园,副省长吴桂英致辞,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赖明勇,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昌忠,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副校长陈春阳,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古德生、周宏灏、桂卫华,长沙市委常委、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迎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夏建平,市政府副市长李晓宏,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凌勤杰,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岳麓区委书记周志凯出席。 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作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先导工程和区校深度合作示范项目,规划总用地148亩,分两期建设,总投资约20.85亿元。目前,研发总部已与120余家企业(项目)进行了入驻洽谈,其中36家已完成在研发总部的工商注册。首批签约入驻的19家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6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轨道交通)2家,新材料产业2家,生物产业(生物医药)2家,节能环保产业6家,高新技术服务产业1家。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博慧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长沙迪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红普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中南大学院士领衔入驻。 吴桂英致辞说,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作为大科城建设的首开项目,短短一年内实现了从开工到开园,标志着校地之间合作的深度、广度在不断拓展,合作的成果将不断显现。希望各方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形成双向互动,达到互利共赢、互动共进;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实现纵深推进,不断建立更加稳固、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推进战略规划、成果转化、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构建常态格局,实现人才培养链、技术转移链与产业发展链的无缝对接。 易红表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力量的重要结合点,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命题前,中南大学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科技园的建设受到各级政府、广大校友、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科技园的建设,进一步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整合学校各类资源,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力促科技成果就地转换,助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紧密融合,实现学校与各方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作出新贡献。 张迎春在发言中说,中南大学科技园是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引领项目,是长沙高端人才就近创业、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创新高地。新区将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抓好周边环境整治,切实为园区和入园企业提供高效、精准、优质的全方位服务。 签约仪式前,胡衡华一行参观了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入驻科技企业展板,了解了相关情况。
  • 《深圳将对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企业机构给予奖励资助》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4-12
    • 4月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主要包括“1个总体要求+6大关键环节+7条保障措施”,通过30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竞争活力、创新活力。 《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圳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60万家,各类企业总量超过320万家,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占比达到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超过1.5万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60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8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600家,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0—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万家,独角兽企业新增20家左右。 在积极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企业方面,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将积极引导和推进个体工商户申请登记为企业,同时提供高效便捷的准入服务,促进转型企业平稳过渡。同时加大对转型企业特别支持,对个体工商户直接转型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或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的,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 在推进中小企业升级为规上企业方面,深圳市中小企业局等多个部门将充分挖掘规上企业新增量,支持新增规上企业稳定在库。同时鼓励规上企业发展壮大。实施扩产增效扶持计划,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重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年度生产或销售规模增速达到规定标准的,给予一定奖励。实施“规转股”行动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注册为股份有限公司,鼓励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规上企业以上市为目的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制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在推进规上企业升级为专精特新企业方面,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强化专精特新梯队。对入选市级、省级、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高奖励10万元、20万元、50万元。支持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上市辅导、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普惠服务,对服务质量高、效果好的机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此外,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向中小企业开放的公共中试平台及成果转化平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建设中试生产线并向社会开放,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 在推进企业上市方面,将积极吸引优质企业来深上市和投资。对首次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进入创新层再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拟在境内上市并完成上市辅导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直接在境外上市的企业给予最高80万元奖励,对重组外地上市企业并将其注册地迁入本市的企业以及迁入本市的外地优质上市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在培育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将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入库培育企业,每年给予最高300万元的研发资助。 在培育独角兽企业方面,将制定独角兽企业遴选发现指标体系,联合第三方高端智库、风险投资机构等组成独角兽企业评价委员会,聚焦生物医药与健康、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精确锁定具有“硬核”科技、爆发式成长潜力的企业,建立独角兽企业培育库。 在创新金融政策支持方面,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鼓励企业以IPO、再融资、债券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深圳成为红筹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支持深交所加快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完善产业并购体系,吸引并购投资基金集聚,推动重投集团等专业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发起并购,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并购贷款业务。吸引创投风投机构集聚,新设立或新迁入机构按其对我市非上市企业累计投资额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