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钢价上涨,中国推动价格上涨》

  •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 编译者: 吴崇浩
  • 发布时间:2020-07-28
  • 全球钢材价格上涨,来自中国的价格推动。发布于2020年7月22日消息来源:金融快报全球钢价正在上涨。在建筑、基础设施、机械和金属行业以及汽车行业需求增长低迷的情况下,价格上涨来自中国。由于2019-25年期间宣布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国内钢铁需求增加。事实上,本报告期内,共有19个铁路/城市铁路线项目,覆盖4638公里,兴建13个机场项目,总值147.1亿美元,产生钢材需求2380万吨。为了为投资大举投资提供资金,中国将在2020年发行价值3.75万亿元的特别债券。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6.8%,而第二季度可能会逆转为3.2%的增长。这一趋势可能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继续下去,并最终在2020年实现中国整体增长经济。在建筑业方面,上半年在建建筑面积增长了2.3%,而infra在202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增长10%,而2019年的增长率为3.8%。然而,基础设施的FAI增长应该在H2完全显现,汽车、机械工程和金属产品的产量增长也是如此。为保持钢铁产量增长(前五个月粗钢产量为41180万吨,增长1.9%),在此期间,中国进口了5469万吨铁矿石(铁62%),比去年增长了7.3%。上半年,中国成品钢出口2870万吨,同比下降16.5%,同期钢材进口1039万吨,超过去年水平60%,成为钢铁净出口大国。年,中国进口了低价钢材句号。印度今年4-6月,中国对中国的钢铁出口总量达到270万吨,比去年大幅增加。其中包括1.7mt的半成品钢、0.97mt的HRC、0.05mt的CR板以及0.286mt生铁和0.106mt铁合金。在此期间,印度从中国进口了30万吨钢材,包括棒材、高强度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涂层薄板和铁合金。因此,在本财年第一季度,印度是中国的钢铁净出口国。然而,这与印度和中国之间整体进出口的观点相去甚远。2019年,印度进口商品总值850亿美元,出口商品总额290亿美元,造成印度贸易逆差560亿美元。钢铁仅占两国贸易总额的3-4%,中国持续的铁矿石进口水平导致铁矿石价格从6月的98.4美元/吨CFR中国上涨至7月17日的108.25美元/吨CFR。6月1日,澳大利亚优质低体积HCC级离岸价108美元/吨的焦煤目前的价格为107美元/吨。国内需求的增长(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9,而5月份为50.6)推动了上海现货市场的HRC国内价格从6月初的511美元/吨上涨到目前的556美元/吨。

相关报告
  • 《土耳其钢坯价格上涨与废钢持平》

    •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 编译者:吴崇浩
    • 发布时间:2020-01-07
    • 土耳其钢坯价格上涨与废钢价格一致。发布于2019年12月12日的消息来源:Kallanish Turkish mills的钢坯报价继续增加,出口销售的报价一般在425-430美元/吨fob左右,国内交易的报价一般在415-440美元/吨出厂价和交货价之间,市场上的消息来源告诉Kallanish。新的更高价格标签是由成本更高的废钢推动的,废钢价格接近对于优质HMS 1和2 80:20,300美元/吨的成本加运费价,但这一水平的需求仍然有限。。。
  • 《从数据管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本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6
    • 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新能源汽车终端售价上调,是一季度尤其是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焦点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种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原材料问题会否掣肘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化发展,让我们从数据变化中管窥答案。 3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大涨138%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电池联盟”)统计的数据显示,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21.4GWh,同比上升138.0%,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3月的装车量已经达到51.3GWh,同比上升了120.7%。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装车量也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当前,动力电池行业的集中度仍在进一步提升。3月,有3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的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6.8GWh、18.5GWh、20.4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8.3%、86.4%和95.4%。在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头部企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3月装车量TOP10前三位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中创新航,装车量分别达到10.81GWh、4.12GWh和1.84GWh,占比分别达到50.49%、19.245和 8.58%. 3月,我国纯电动乘用车系统能量密度在140(含)-160Wh/kg和160Wh/kg及以上车型产量分别为11.2万辆和9.1万辆,占比分别为31.7%和25.7%,125Wh/kg以下车型产量为6.3万辆,占比17.7%。 供需量总体紧平衡 扩产周期不匹配 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终端售价上调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焦点。持续了一年多的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也正在持续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但事实上,这种价格上涨从某种程度上并非矿产资源不足引发的供应不足,而是供需紧平衡状态下,供需错配导致的。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显示,今年3月,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的趋势有所减缓,虽然尚无法准确判断市场价格走势,但相关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电池联盟副秘书长马小利介绍,中国锂资源较丰富,是全球少有的盐湖锂、锂辉石和锂云母等三类资源都有分布的国家。盐湖锂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79%,以锂辉石和锂云母为代表的硬盐锂约占21%。但国内盐湖、锂矿开发不足,对外依存度较高,依赖从智利、阿根廷及澳大利亚进口。中国每年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大量锂辉石矿产。2021年,中国锂辉石进口约为200万吨,折合26万吨LCE;今年1-2月,中国锂辉石进口约为37万吨,折合4.8万吨LCE,同比下降了2%,来自澳大利亚的锂辉石占比约为94%。 在马小利看来,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供需关系的紧张,并非矿产资源储备不足。目前,我国动力电池涉及的主要原材料供需量总体处于紧平衡且有一定量出口的状态,同时,材料端与电池产能及扩产周期不匹配。2021年全球锂盐生产量约为53万吨,同比增长27%。需求端,2021年全球锂需求约为53.7万吨LCE,同比增长35%。中国锂需求占全球的近70%,且增长引领全球。尽管国内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但仍有部分材料出库到国外。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锂盐出库7.3万吨,其中,碳酸锂约为0.8万吨LCE,氢氧化锂约为6.5万吨LCE。一般,电池扩产周期为6-8个月,而原材料的扩产周期则需要18个月,盐湖锂等矿业则需要2.5-3年,而且有些原材料行业与电池行业、整车市场的发展信息并不对称,这就导致原材料产能建设滞后。同时,多地出台的“双控”(高能耗、高排放)政策,限电、环保审查等因素,也导致产能释放、产能扩建受到较大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材料端和电池端茶能扩产周期的不匹配问题。 国内外锂盐价格存在较大差距。以氢氧化锂为例,国内市场报价要远高于欧美、韩国市场。今年1月,中国市场氢氧化锂的报价比欧美、韩国市场高于17万元/吨,主要原因可能是欧美、韩国等市场在价格低点时与国内签订了长单固定加,从而保障了价格稳定。这也提醒国内的采购商,要制定合理的长期采购机制,以保障自身采购价格的相对稳定。 短期内资源量满足发展需求 按照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550万辆测算,电池联盟按照523型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预测2022年金属镍、金属钴、金属锂和硫酸钴的用量分别为15.5万吨、6.5万吨、4.2亿平方米和16.9万吨;根据2021年市场动力类型分布,预测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约为368.6GWh,其中,三元电池装机量预计157.6GWh,磷酸铁锂装机量预计210.4GWh,所需关键电池材料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预计分别将达到74.6万吨、34.3万吨、22.1万吨和6.0亿平方米。 从资源储备情况看,2-5年短期内资源量能够满足动力电池的发展需要,但上下游产能匹配错位及扩产周期不匹配将造成一定影响。USGS测试,预计2022年全球原生镍产量将继续增加17.4%至315万吨,消费量将增加13%至305万吨,电池行业原生镍有望达到18.5万吨,中国产量则有望达到14.5万吨,全球比重达到78.4%。预计2022年全球精炼钴消费量将达到1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