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不破不立》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1-06-26
  • 最近业内有一个很火的概念:“数字孪生”。各大机构也对它非常重视。国际知名调研机构Gartner连续四年将“数字孪生”入选“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 ,并在2019年的报告中预测,到2021年,半数的大型工业企业将使用数字孪生,从而使这些企业的效率提高10%。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视它为未来国防工业6大顶尖技术之首。美国GE公司已为每个引擎、每个涡轮、每台核磁共振,创造了一个数字孪生体。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磅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数字孪生”技术被提及多次,和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一样,受关注程度上升到国家高度。

    然而,数字孪生到底是什么?如何助力工业4.0?智能制造又将如何被变革?接下来带你一文了解。

    在5G技术下,数字孪生逐步从概念走向落地,让“智造”管理走向“细胞级”。

    数字孪生,不仅仅是镜像

    数字孪生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02年,美国密歇根大学Grieves教授在向工业界展示如何进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时提出的两个系统:真实系统和虚拟系统,并提出了“信息镜像模型”概念,后被称作“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是指以数字化方式拷贝一个物理对象,模拟对象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对产品、制造过程乃至整个工厂进行虚拟仿真,帮助企业在实际投入生产之前即能在虚拟环境中优化、仿真和测试,在生产过程中也可同步优化整个企业流程,最终实现高效的柔性生产、实现快速创新上市,锻造企业持久竞争力。

    通俗一点说,“数字孪生”是把真实世界的真实事物,可以是物体,也可以是某种过程,经过精确测量后,在虚拟空间创造出的可以反映真实情况的数码复制体。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前期工程仿真测试、中期制造全流程监管、后期产品问题追溯。

    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如何协同 图源:《工业4.0与数字孪生》,德勤

    与“数字孪生”不同的是,仿真是基于现实的规律,创造出虚拟的物体,而“数字孪生”是真实事物的“数字体”,不仅仅是物理世界的镜像,也要接受物理世界实时信息,更要反过来实时驱动物理世界,而且进化为物理世界的先知、先觉甚至超体。 两者都是工业4.0的好帮手,“数字孪生”更是未来企业实现转型与创造价值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孪生”如何应用?又有何用?

    以汽车制造为例,汽车制造工厂的数字孪生是什么样子? 先聊一聊汽车制造目前遇到的困境。现代制造业工程越来越复杂。系统组件越来越多,且组件与组件之间的交互会衍生出一些新的特质;动态特性强,系统状态随时间快速变化;不确定性大,系统材料、结构以及周围环境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

    汽车工业,是人类制造业的明珠之一。它是一种典型的离散制造:一辆汽车由3000多类、3万~5万种零部件组成,生产过程要经历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五大车间、200多种加工工艺。产品的生产过程通常被分解为很多零件,在不同的工厂甚至不同的企业里生产,每个车间的生产设备完全不一样,生产过程更为复杂多变,十分考验企业管理生产的能力。

    这样的制造体系复杂且庞大,如何进行精准管理一直是业内待攻破的难题,而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将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数字孪生能实现真实工厂1:1还原成“数字体”,大到整厂五个车间,小到车间里每台设备和每一个生产动作,都映射在“数字体”上。人在办公室,就能轻而易举看到生产现场的一举一动,直接通过搜索定位、“拖拉拽”等简单交互,就能定位到生产线的每一个细节。

    数字孪生示意图 图源:优也公司

    除了远程查看,数字孪生让监管精细到“细胞级”。依托数字孪生而实现的实时数据分析、自动提醒与报错的功能,能使得制造现场的每一个生产细节都在监管范围之内,一旦出现制造偏差,比如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没有拧紧,系统就会自动提醒。

    除了实时监管,“回放”也是数字孪生的重要功能。借助数字孪生,工程师们可以快速追溯生产数据,甚至细化到当时螺丝的力矩,更容易分析故障的原因;在车辆交付给消费者后, “回放”仍然可以在售后服务中发挥作用。

    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的运行监控和智能运维,工厂运行状态的实时模拟和远程监控,以及生产线虚拟调试、机电软一体化复杂产品研发等方面,正在给制造业创造巨大价值。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的使用,能大幅推动产品在设计、生产、维护及维修等环节的变革,极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安全性。“数字孪生”困难重重,但不破不立

    不过,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全球知名的未来学家ThomasFrey预测,到2022年,85%的物联网平台将使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监控,少数城市将率先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智慧城市的管理。但目前还存在很多的困境。 随着工厂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设备接入点位和十年前相比,可能增加了二、三十倍。孪生世界要与物理世界完成“一一对应”,就意味着工程师要用大量三维技术还原工厂设备。全域感知、运行监测,并整合历史积累数据进行运算,数据采集的工作量之大、之细,将是数字孪生技术落地的一大挑战。

    数字孪生系统的通用参考架构 图源:《数字孪生体白皮书》

    其次软件上,数字孪生需要更加先进的算法,各类软件的整合,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对数据做到快速及时地输出、极速地分析处理、可视化呈现,这对数据处理的平台性能提出极高要求。

    再者实时性,数字孪生是动态而非静态的,因此在前期采集好数据、完成数据的平台承载后,后期生产过程中以及产品交付后的动态数据采集、反馈与分析,又是另一道难关。

    目前数字孪生技术落地的瓶颈来自方方面面,但它可以为工业制造、未来生活带来无限的可能。

    凡事不破不立,困难当道更是破局者先。如今,数字孪生的概念得到各领域的广泛重视,各类应用概念层出不穷:

    产品研发:通过构建产品的数字孪生体,改变传统的产品研发模式。

    智能制造:数字孪生车间的概念,通过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交互与共融,实现智能制造。

    寿命管理:劳斯莱斯公司推出了智能发动机的概念,该发动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进行相应的自我调整,延长使用寿命。

    智慧校园:佐治亚理工学院推出智慧校园的概念,实现了校园能耗系统的态势感知、预测、优化和虚拟试验。剑桥大学也建立了类似的动态数字孪生演示系统。

    未来,随着成像技术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领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数字孪生不能缺席。

    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 23 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哈工智能将在8.1国际馆参展,并可能于业内率先在现场展示数字孪生概念,现场观众可手动操作以实时交互数字孪生技术,体验其实时性、保真性、闭环性。哈工智能也将秉持“科技、智能,与世界一同成长”的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以先进技术夯实智能制造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报告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观测的海洋预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2-27
    • 近期,五个改变环境科学的数字孪生项目,获得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与英国气象局合作提供的总额为280万英镑的资助。这些项目是自然环境孪生能力(TWINE)计划的一部分。据悉,TWINE计划是2022年11月宣布的17个地球观测投资计划(EOIP)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经费总计2亿英镑。 数字孪生试点项目将展示使用地球观测数据和新兴数字孪生技术研究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灾害等优先环境科学。这五个项目将由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国家海洋科学中心、剑桥大学、赫尔大学和普利茅斯大学的科学家领导。他们将在以下领域开发数字孪生: (1)沿海海洋生态系统与海洋系统模型的同化; (2)海洋滑翔机观测海洋模型,支持天气预报; (3)飞机的运行飞行; (4)约克郡赫尔和东里丁的水相关灾害预报; (5)开发波浪危险预警工具;(李亚清 编译;熊萍 校稿)
  • 《数字孪生技术推动希腊水务系统技术进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12
    •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希腊制定国家经济复苏计划,旨在推动能源改革、数字化和现代化,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希腊试图实现可持续的给排水管理,确保居民获得清洁的饮用水。根据欧盟相关法案,到2022 年年底,所有欧盟成员国都需要建立相关系统,以确保自来水的卫生和清洁,同时还需要清除自来水中的微塑料、有毒化学物质和危险微生物,并评估供水基础设施的渗漏率。希腊每年因供水渗漏问题损失约 26% 的水资源,导致该国的家庭饮用水消耗量远超欧盟其他国家。 马其顿西部城市科扎尼的供水和污水处理公司 DEYAK 是供水系统改革的引领者。DEYAK 对科扎尼水务系统的改进始于 1985 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扩建了供水网络,最终为市内和周边地区的 63 个居民点提供了供水服务。通过与 ReonHydor 和 Tech-Go-Round 合作,DEYAK 正在采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来优化供水管理,减少浪费,并确保向科扎尼的 6 万人口提供可靠的饮用水。Tech-Go-Round 公司所有人 Dimitris Papailiopoulos 表示:“科扎尼为希腊其他公用事业公司创建供水系统树立了典范。规模较小的水务局相对更容易引进这种创新技术,但像雅典水务局这样的大型水务局,如果要引入新技术,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甚至可能要花上几年时间才能完成安装。” 鉴于供水系统中出现了大面积管网漏损问题,DEYAK 认识到必须改进由人工对科扎尼供水系统进行监测的旧方法。“所有的工作都是手动完成的,因此管网漏损的问题很严重。水质定期由人工进行检测,但这项工作其实可以进一步改善。”Papailiopoulos 表示。在过去的 12 年中,该供水系统已经进行了一些技术升级,包括实行 DMA 分区管理以减少无收益水 (NRW) 和进行压力管理。同时,DEYAK、ReonHydor 和 Tech-Go-Round 试图创建综合数字孪生模型,实现科扎尼供水系统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他们着手开发动态的三维水力模型,以简化水质监测流程并优化系统性能。 不过在实施数字化监测方法之前,他们需要进行整体的测绘评估工作,之后生成整个供水系统的三维网络模型。等测绘工作完成后,下一步需要利用数字传感器实施水网监测、数据采集 (SCADA),以测量水压、流量和水质。不过,各个供应商和水务公司使用的不同监测设备和软件是否能相互连接且兼容是一项挑战。为了在互连数据环境中生成精确的数字孪生模型,以便全面深入了解供水系统,DEYAK 需要数据可互用的开放式水力建模和分析软件。Konstantinos Gkonelas 是 ReonHydor 的合伙人,也是水力学和供水专家,与 Tech-Go-Round 有合作,他表示:“设备的接口和信号需要连接数字孪生模型,以便能够在适当的时间从所有数据中获得所需的数据分析。” 供水管理具有动态特性,因此非常适合采用数字孪生技术。Gkonelas 表示:“涉及到水相关的问题,就不存在所谓的固态或静态环境。供水模型应该是动态且灵敏的,甚至能够实时反映系统变化,从而尽可能优化供水管网的功能,这是数字孪生可以助力实现的。”项目团队利用 Bentley 的 OpenFlows 应用程序开发了数字孪生模型,将来自不同软件和传感器的数据整合到互连数字化环境中。通过 Bentley 的解决方案,DEYAK 可在统一的平台上查看 SCADA 系统收集的数据,更直观地进行评估,并针对潜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Gkonelas 表示:“数字孪生技术帮助我们获得洞察,以改善整个供水管网的性能和运营。”利用 Bentley 的开放式水力数字孪生技术,可在单一模型内对科扎尼的供水管网进行实时、综合的动态模拟,从而执行风险评估并进一步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在符合即将出台的欧盟法规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整体管网评估,进而评估供水基础设施的渗漏率,并向用户报告水质和系统性能数据。 通过 OpenFlows 创建的科扎尼供水系统的数字孪生模型,不仅优化了系统的运营,还节约了环境资源。通过数字化监测设备及自动化工作流程,在避免系统供水流失的同时,还将压力管理的时间减少了40%。他们能够更加及时地识别供水渗漏,随后迅速开展高质量的抢修。Gkonelas 表示:“利用增强应用程序的算法,例如渗漏检测分配,将 DMA 分区中未报告的新渗漏的空间检测时间缩短了 50%。”渗漏管理的改进减少了实际的水资源浪费,流经管网的水量也因此减少了 20%。 为减少无收益水量,科扎尼针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压力管理、维修速度和质量、主动渗漏控制以及资产管理。DEYAK 正利用水力数字孪生模型助力希腊经济的增长、环境倡议的落实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扎尼居民已经从中受益。水资源流失的减少不仅意味着水电费的下降,还能保证获得可靠清洁的水资源。而几十年后,清洁的水资源可能会成为一种更加稀缺的资源。Gkonelas 表示:“希腊乃至全球的水务公司都将把科扎尼的前沿技术改进视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