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科技大佬发言:热议人工智能和产业互联网未来》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3-06
  • 3月4日消息,2019全国两会如期举行。各互联网公司大佬们又一次成了聚光灯下的宠儿。随着马化腾、李彦宏、丁磊、王小川、周鸿祎等人的提案相继出炉,DoNews整理发现,人工智能(AI)热度不减,并逐步与具体场景相结合,来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产业互联网也得到颇多关注,实体经济再次凸起;万物互联下的数据应用和隐私安全也被大佬们记挂在心。

    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交了七份书面建议,涉及产业互联网、基础科学研究、科技伦理、粤港澳大湾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就业、生态环保等热点问题。

    马化腾认为,发展产业互联网,将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历史机遇和技术条件,对实体经济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互联网公司不是与传统企业赛跑竞争,而是作为其“数字化助手”,做好连接器、工具箱和生态共建者,帮助实体产业在各自的赛道上成长为世界冠军。

    倡议数据共享机制 制定人工智能研究伦理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今年的提案内容围绕智能交通、电子病例与人工智能伦理研究。

    李彦宏提出国家应建立数据共享和使用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并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继续推行并完善电子病历填写标准,鼓励医疗机构与科研院所、企业加强合作的同时,完善数据应用的技术标准和法律保障;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跨学科领域的行业专家、人工智能企业代表、行业用户和公众等相关方,开展人工智能伦理的研究和顶层设计,促进民生福祉改善,推进行业健康发展,掌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动权。

    人工智能助推城乡教育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丁磊提案涵盖“创新智能教育方式”“助推先进制造升级”“电商精准扶贫”和“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等主题。

    丁磊建议利用“AI+教育”等互联网技术消除城乡教育鸿沟、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推动中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同时,丁磊还提出深化工业物联网发展,培育中国制造自主品牌,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政府加强标准引领指导,促进行业健康成长。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了解用户需求、优化生产,将中国制造推向智能化、高端化、市场化。

    呼吁开放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共数据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小川今年持续关注医疗改革问题,进一步提出应加快释放数字家庭医生潜力,赋能基层卫生服务,并倡议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共数据开放。

    王小川提出,人工智能作为改善民生公共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和不均衡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推进民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数据是确立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王小川指出,当前我国公共数据开放仍面临开放程度有限,开放质量欠佳等问题,数据环境封闭制约人工智能民生领域发展,数据潜能尚未完全释放。

    他建议,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广度,开展应用试点示范,完善配套管理体系,以打破公共服务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集中性,提升全社会公共服务效率,助力增进民生福祉。

    各界共建万物互联时代的网络安全大脑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今年的提案仍在关注网络安全。周鸿祎表示,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技术的迅速应用与普及,让我们的经济、社会、生产、生活越来越多地运行在网络上,全球进入万物互联时代。

    面对万物互联时代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网络安全大数据的高度整合、整体防御尤为关键。大安全时代的网络安全,没有一个企业或者政府可以独自应对。周鸿祎表示,希望国家能够把运营商、国家的科研单位、以及国企和民间的网络安全研究单位联合起来,共建网络安全大脑,实现网络安全大脑联防联动,形成网络安全的整体合力。

相关报告
  • 《地方两会热议能源发展 水电、核电等被重点提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04
    •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截至目前,今年各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制定全年发展规划,其中能源电力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的重点落在了电力体制改革目标;水电发展目标;新能源发展目标;核电发展目标等等多个方面。 其实,历届两会中,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以及未来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等问题一直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2018年,有不少代表委员指出,我国新能源发展已经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例如,有的代表委员提出,要持续推进电网技术升级和跨越发展,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使用新技术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助力构建新的电力系统,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要加大创新的投入,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把海上风电开发列入为国家重大战略,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大量清洁能源的需求等。 各地方电力体制改革 问题不一 虽然今年全国两会并未召开,但目前,关于能源以及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议题已经在各地展开了汇总。2019年地方两会,电力体制改革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的焦点。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统计显示,2019年地方政府两会报告中涉及电力体制改革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达到12个。 其中,内蒙古称,要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煤炭等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山西方面表示,输配电价改革,完善现货市场交易试点,加快国家级增量配电网试点建设,拓展城乡居民用电市场,大力开拓外送电市场,建设清洁电力外送基地。黑龙江方面称,继续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矿区转供电管理体制改革。 另外,江西称探索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水权等市场交易,设立江西省环境能源交易中心;四川,将以电力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发展大数据、电解氢等绿色载能产业;广西,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主电网与区域电网融合,新增34个自治区级以下工业园区进入电力市场交易;云南,建设区域性国际电力交易平台、能源大数据平台,发展智慧用能、绿色能源交易等新模式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绿色能源的数字引擎;贵州,推动基础能源产业做强做优,完善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发电权交易;宁夏,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扩大电力直接交易企业用户范围,构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电力交易格局,进一步降低电价,形成综合竞争优势;甘肃,纵深推进电价改革,扩大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直购电交易,做好甘肃电网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完成省电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造,推进节能量交易试点和用能权交易;青海,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加快形成功能齐备的生产体系、产销对接的消费体系,积极打造青海“电力特区”。 新能源主要着力解决 窝电弃风等问题 除电力体制改革外,新能源方面,2019年,我国各地新能源产业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的风电、光伏基地地区积极布局储能、氢能等产业,构建多能互补的产业格局,另外部分地区依然面临弃风、弃光难题,清洁能源消纳依然是该地区2019年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课题。 内蒙古:推动先进储能、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技术创新和应用,着力解决窝电、弃风、弃光等问题。 山西,将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加大氢能开发和利用力度,加快千万千瓦级光伏风电基地建设,提升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广西,将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项目;贵州将继续有序发展风力、光伏、生物质发电;甘肃,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武威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肃州区新能源微电网示范等项目建设,争取启动酒湖配套二期部分风电项目和通渭风电基地部分项目;青海,开展提高光伏转化率、延长光热储能时间等重大技术攻关,提升风能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核能供热项目落地,启动核能发电前期工作,做好干热岩、页岩气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努力构建水、光、风、核、热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 2019年,我国水电建设总体规模不大,主要集中在抽水蓄能电站,其中山西、福建、新疆均提出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而西藏水电建设规模依然较大,并提出到2020年,确保建成和在建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 山西,将推进浑源、垣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四川,将建设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发展大数据、电解氢等绿色载能产业;福建,将加快推动核电、抽水蓄能、LNG接收站、天然气管网等重大能源项目,争取全年新增电力装机200万千瓦以上;广西将建设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等项目;西藏,到2020年,确保建成和在建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扎实推进苏洼龙、叶巴滩、巴塘等水电站建设,开工建设拉哇、扎拉、拉康水电站,确保金桥等电站建成发电。统筹推进澜沧江上游水电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国家重大清洁能源点前期工作;新疆,将开建哈密抽水蓄能电站。 同时,2019年,我国各地区依然稳步推进在建核电项目为主,部分地区也以核电为引导,因地制宜,发展适宜本地区的核电产业。
  • 《人工智能:投资热 落地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6-29
    • 6月25日,在重庆2018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大会上,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相关专业格外火爆,有特别多的考生和家长前来咨询。记者发现,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屡次上榜。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有1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申请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全国申请新设该专业的高校约有250所。 而与学生及家长们的热捧相反,在日前发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称,过去一年,产业对人工智能期待值很高,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但收获却很少。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获得的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2017年中国AI商业落地100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入却不足100亿元,90%以上的AI企业亏损。 业界普遍认为,作为2017年全球信息通信领域最大热点的人工智能产业,雷声大、雨点小,遭遇商业落地之痛,确实令人深思。 AI机器人替代人工成为趋势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2017年,从AlphaGo打败世界围棋冠军起,人工智能的产业热度再次被引爆。 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先进制造需求的放大,全球工业机器人快速增长,增速达到每年17%,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00亿美元。工业机器人被用于自动化生产,包括装配、包装、焊接、产品检查和喷漆等环节。机器人可以确保更高质量的生产,减少人为错误和满足中小型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机器换人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是2017年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的最大热点,远高于物联网、5G、安全与隐私、区块链等。 记者近日从“2018中国IT市场年会”上获悉,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随着国家规划的出台,各地人工智能相关建设将逐步启动。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增长率达到26.2%。 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2017年工信部共确定了202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97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完成了25个智能制造标准立项。在示范项目的带领下,一大批企业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服务型制造,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日益普及,形成了许多新的增长点。 资本的热情与实际应用反差过大 此前已有报告显示,2018年会是人工智能行业的大洗牌期。根据腾讯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2017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截至2017年6月31日,全球AI公司总数达2542家,其中中国有592家。仅去年一年,全球已有超过50家AI创业公司宣布倒闭。 尽管如此,资本对AI产业的青睐不减。今年4月,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汤科技宣布完成6亿美元C轮融资,继去年旷视科技4.6亿美元融资以后,再次刷新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融资记录。而商汤科技刚于去年7月获得4.1亿美元B轮融资。云从科技也总计获得25亿元发展资金。 虽然融资额不断提高,但是国内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商汤科技从事的机器视觉领域,不过是人脸识别这一块应用。安防领域,主要是海康威视和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主要瞄准的是传统银行。 家住重庆九龙坡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家里去年买了一台‘智能冰箱’,广告号称可以实现食材管理、娱乐等功能,但其实只是比普通冰箱多了一个显示屏而已,所谓的食材管理功能都要自己逐个录入,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刘女士的吐槽并非个例。从市面上的产品可以看出,大多数被标为智能厨具的产品,不过是在传统厨具的基础上加入了手机客户端远程操控的功能,将以往厨具上的按键直接复制到手机上。从技术层面上看,这些智能厨具只是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无线网络、蓝牙等数据传输模块,外加一个配套的手机客户端,并没有真正的核心创新。“芯”片之痛依然。 中国智慧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梅晓春认为,人工智能应用于家电领域,还处于一个特别初级的阶段,甚至绝大多数家电人工智能产品,还仅仅是概念而已。 已有超过十年投资经验,在TMT领域的多个方向都有布局的联想之星合伙人刘维认为,互联网在进入一个阶段性的冬天,它的边际效应已经逐渐遇到了瓶颈。当各行各业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互联网作为工具时,只喊着互联网,或者因为互联网而大肆烧钱,指望未来效率大量提升,就不容易成功了。 对于目前AI行业过度渲染,但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刘维的观点是:确实容易过度,因为AI看不见摸不着,拿一个评测,搞一个演示就可以说事,或者敢吹就能拿钱。“很多号称能解决的问题,都是长期看能解决,短期内做不到的,创业者选择什么路径,先去解决什么问题,我觉得非常关键。” 标准化和简单化是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产业缺乏的不是算法,而是如何更好地转化成工程手段。”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系副主任、Petuum创始人兼CEO邢波说,人工智能太高深了,为人所知的有自动驾驶、医疗等应用场景,其实最普通的土木工程领域,也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但是这些小的应用场景很少有人关注。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AI与实体产业的融合,AI向传统经济的赋能,只有当人工智能内化为产业经济的核心能力,所做的一切才真正具有价值。邢波认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实验方法应该符合工业标准,可以被重复理解和使用,而不是把它当成艺术品一样观赏,更不能闭门造车。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智能家电不够智能,还是缺乏核“芯”技术,设计产品时并没有理解到消费者的真正痛点,设计理念过于理想化,炫技成分居多。结果就是,许多智能家电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消费需求。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和简单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